01-组织行为学导论

01-组织行为学导论

ID:12724661

大小:1.08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8-07-18

上传者:U-3183
01-组织行为学导论_第1页
01-组织行为学导论_第2页
01-组织行为学导论_第3页
01-组织行为学导论_第4页
01-组织行为学导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01-组织行为学导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组织行为学导论肖月强2007年08月 学习目标▲界定组织行为学(OB)是什么;▲组织行为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两个关于组织的故事 世界最大多元化公司全球市值最大公司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公司,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产品遍及飞机发动机、发电设备、医疗、先进材料、金融服务、新闻媒体等公司创始人是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被誉为“企业家的摇篮”,孕育众多管理精英,包括杰克·韦尔奇国际奥委会2005-2012全球合作伙伴 如果把我们的资金、厂房及品牌留下,把我们的人带走,我们的公司就会跨掉;如果把我们的资金、厂房、品牌拿走,而把我们的人留下,我10年内将重建一切。——宝杰公司组织观念的转变 从“机器”到“完整的人”●不同的时代,组织对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我只要你一只手,你却给我一个人”。——亨利·福特企业把员工当作机器来使用。不考虑员工的感受和生活,员工只不过是企业赚钱的工具。 现代企业更加关注人性化的管理,人的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实际工作中,员工已经由过去的“机器”转变为有血有肉的“完整的人”,实现从“成本”负担到具有增值意义的“人力资本”的飞跃。从“机器”到“完整的人” LG的含义是什么? 全世界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美国SAS的理念是:WorkisMakeFun. 现代企业的观念已经转变为:我要一个完整的人,而不仅仅是你的手。著名的管理学家德鲁克(PeterF·Drucker)指出:领导人花在人的管理与进行人事决策上的时间,应当远远超过花在其他工作上的时间。因为,没有任何别的决策所造成的后果及影响,会像人事决策与管理上出现的错误那样持久而难以消弭。 现代企业管理中人的因素,人的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知识经济时代,人才不再被认为视“成本”,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能带来价值增值的“资本”。企业间对知识和技术的激烈竞争主要体现为对技术创新者和职业经理人的争夺,即对“人力资本”的争夺。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组织是群体活动的主要形式。组织是由人组成的,又是由人来管理的。组织与人息息相关。组织需要人,没有人组织就无法运转,无法存在;反之,人也需要组织,组织为人提供工作、学习、生活的条件。 §1组织与组织行为一、组织关于组织,有很多种说法:●是为实现一定目标的实体……●是契约的集合体……●是权力的集合体………… 1、组织的定义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它是一群人的集合,为了完成共同的使命和目标,组织成员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而结成有机整体,从而形成单独的个人力量简单相加所不能比拟的整体力量。 组织存在的三个必要条件■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2、组织和环境组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组织必须适应环境的需要,许多组织失败的原因在于不能适应环境。思考:我们身边哪些企业是适应环境的楷模,哪些是不适应环境的典范? 3、组织的演变结构和过程、存在和演变是组织的两种形态。组织的演变既是一种维持结构,又是一种创造结构。静态地看,组织存在表现为某些特定目标下形成的职位、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式结构,它一经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动态地看,组织结构形成后,必然展开活动以完成组织目标,同时要适应环境变化而调整,提高组织的效能,这种运作、变革、发展的过程即为组织的演变过程。 4、组织和管理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和控制。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管理工作的效果是通过组织效率和组织效能来实现效率:正确地做事效能:做正确的事●组织的发展演变是管理思想发展、管理技术提高的源泉 二、组织行为由于组织活动的复杂性、因而对组织行为分析和研究也有不同的角度、呈现出多层面的特点。组织行为学有三个基本的分析单元: 1、个体:构成组织最基本的细胞,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2、群体:要完成组织目标,组织成员就必须在工作中合作并协调他们的活动;3、组织:组织行为把整个的组织作为研究对象,而不仅仅是把重点放在组织中的个体和群体上。 §2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既研究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又研究人的行为活动的规律性;●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早期组织管理埃及金字塔、巴比伦古城、中国长城古希腊民主制度、古罗马法律体系、中国封建社会文官制度早期组织规模较小,沟通障碍多,成本高,有效性低,社会化程度低,生产技术和劳动分工简单。早期组织管理能力的生动证明 管理科学的产生背景1769年,英国首次出现世界上第一个600多人的纺织厂,标志着世界上划时代的组织创新---工厂制度普遍建立工业革命开创现代文明,机器劳动取代手工劳动大规模生产使传统的经验管理受到了挑战小瓦特、亚当·斯密、巴贝奇研究组织管理,管理思想从经验直觉进入了较系统的研究。 英国在组织创新、管理技术上取得成就;美国铁路企业走上公司制道路大规模的股份制企业出现,企业劳动分工、机构设置复杂化、多层次化所有权、控制权的分离产生职业经理人员,形成专业管理理论研究队伍的主体。从而形成了社会性的管理研究潮流——”管理运动。“ 管理研究潮流——"管理运动"19世纪50-60年代丹尼尔·麦卡勒姆、J·汤姆森、亨利·普尔等人对美国铁路企业管理的研究1886年,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召开的年会上,改进组织管理成为探讨的主题(耶鲁·汤制造公司总经理亨利·汤发表《作为经济学家的工程师》的主题讲话,点燃了“管理运动”之火,此后,“管理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杜邦等人对财务的研究,爱默生对消除浪费、降低成本的研究和直线职能的研究,柯克把科学管理应用到教育和市政上……) 斯隆(P·Sloan)创造事业部制福特发明流水线生产方式各种崭新的管理方法纷至沓来。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运用精确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方法创造、发展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技术和方法。 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20世纪20年代梅奥等人的“霍桑试验”:照明试验、福利试验、群体试验和谈话试验人群关系理论(HumanRelationTheory)认为,影响职工士气和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心理因素。 行为科学问世行为科学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正式形成。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跨学科的一次年会上,经过对这一学科问题的讨论,正式定名为“行为科学(BehaviorSciences)”。行为科学是围绕着组织行为的一些课题发展起来的,因而目前比较流行把这个学科称为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Behavior). 因此,现代管理已由原来的以“事”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由原来的对“纪律”的研究,发展到人的“行为”的研究;由原来的“监督”管理,发展到“激励”管理。以往的管理理论将赢利性组织作为研究的典型,现在非赢利性组织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力资源成为最重要的自愿,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被看作组织活动的终极目的。这就需要以全新的视野审视组织行为。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1.人力资源学派(HumanResourcesSchool)的出现欧文(R.Owen)在19世纪初,通过改善工作条件、缩短劳动时间、为工人提供各种生活福利等方法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l9世纪中叶德国的克鲁伯也曾通过为工人提供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健、低息贷款等"福利"而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 在美国的"管理运动"中,海尔赛于1891年发表了《工资报酬制》,探讨如何通过工资报酬制度的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被泰勒、甘特发展为差别计件工资制、工资奖金制。泰勒还提出针对不同的岗位挑选录用合格的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效率,并在19l0年建立专业化的人事管理部门。 1914年福特建立了一个人事研究室。同时代,丽莲·吉尔布雷斯开始对工人心理的研究。“人群关系理论”和行为科学的进展,深入到人际关系、个体行为研究,发展出人力资源学派,其中心思想认为企业中发生问题的根源在于未能发挥职工的潜力。主要代表人物是阿吉雷斯和麦格雷戈。 阿吉雷斯的理论在l957年发表了《个性与组织》(PersonalityandOrganization)。主要分析影响职工发挥潜力的原因,认为传统的组织设计,死扣规章制度,使职工处处听命上级,既束缚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又阻碍个性的成熟发展。呼吁企业管理者要从组织上进行改革,鼓励职工多负责任,让他们有成长和成熟的机会。 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理论1960年在《企业的人的方面》(HumanSideofanEnterprise)中总结了人性假设理论.X理论:人天生懒惰,厌恶工作;多数人胸无大志,甘心被人领导;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矛盾;只需要满足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Y理论:人是天生勤奋的人愿意承担责任人在工作中能自我控制、自我指导一般人没有充分发挥潜力 2.权变管理——组织行为学的形成权变理论认为管理的对象和环境变化多端,必须按照对象和情景的具体情况选择具体对策。组织行为学告诉人怎样从错综复杂的情景中寻找关键性变量。然后找出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针对一定的情景,使用一定的对策。 沙因(E·H·Schein)的人性假设科学管理的人性观:理性——经济人(rational-economicman)人群关系学派的人性观:社会人(socialman)人力资源学派的人性观:自我实现人(self-actualizingman) 沙因的结论人的心理状态是复杂的,不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不同时期也会有差别。因此人不是单纯的"经济人"、"社会人"或者"自我实现人",而是“复杂人”。管理者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模式进行管理,而是要洞察他们的特点,对症下药。 3·组织文化研究组织文化(organizationalculture)也称企业文化,是组织或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运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观念,是领导者倡导、为员工所认同的本组织或本企业的价值观,以及群体和行为准则。 日本企业成功的两条经验善于吸收外国的先进经验为己所用,并与大和文化相融合在企业管理中注重文化因素,树立全体员工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念。 4、组织行为与组织过程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的全球一体化浪潮,使市场经济与跨国公司在比过去更为广阔的范围内发生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改变了交易方式,管理手段和运作流程,使原有的企业组织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些变革的结果,使企业组织出现了与韦伯的“科层制”完全不同的新特点,被称为“新组织”的兴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D·韦斯特尼·范·马林等人总结管理届对“新组织”的论述,认为“新组织”具有以下特点: 1)网络化:环境的变化要求建立网络以求稳定,减少经营风险。因此,组织内部跨职能的团队成为基本的活动单元。2)扁平化:GE3)灵活性:GE4)多元化:5)全球化: 管理心理与行为学研究的新课题团队的组成结构与合理匹配员工的工作满意感与潜力发挥跨文化的沟通与冲突的解决心理契约与组织承诺新型激励机制、制度和方法群体成员的互动关系与绩效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一、组织行为研究的分类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可以从应用于广度、研究目标和研究可控制性这三个方面进行分类:1、以应用广度为原则的分类1)理论性研究2)应用性研究3)服务型研究4)行动研究 2、以研究目标为原则的分类1)描述性研究2)因果性研究3)预测性研究3、以研究可控制性分类的研究方法1)案例分析2)现场研究:现场实验/现场调查/现场观察3)实验室研究 二、调查研究方法三、实验方法四、数量统计方法五、组织行为研究的道德问题 作业:1、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2、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预习:个体心理与行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