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的经学与史学研究

王国维的经学与史学研究

ID:12772270

大小:72.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7-19

王国维的经学与史学研究_第1页
王国维的经学与史学研究_第2页
王国维的经学与史学研究_第3页
王国维的经学与史学研究_第4页
王国维的经学与史学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国维的经学与史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所谓“国学”,乃“文”“史”“哲”“艺”“小”(“字”)王国维经学路向与新史学之构建2014年04月22日08:09来源:《学术月刊》2013年11期作者:王刚字号  内容提要:王国维新史学的根基深植于传统之上,它是一种继承中的创造,以经学为起点,史学为归宿。当王国维从辛亥年开始经史转向后,对于经学及附于经学之上的小学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它们被王氏视为学术之根柢,“发温经之兴”成为了新的学术起点。从此,在经学方面,王国维开始由经宋学走向了汉学派;由演绎经学典籍中的哲思,走向了以考订为主;由不遵经学家法到逐步深入乾嘉堂奥。但是,以乾嘉为学术基础的王国维,在经学研习中并不轻视宋学,

2、而是汉宋并重。从近代学术转型的大背景下看王国维的学术,它是一种新材料与新问题下的新发展。  关键词:王国维经学新史学学术转型  作者简介:王刚(1971-),男,江西省南昌市人,历史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学术史、古代思想与文化等研究。   王国维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开创性地位,历来为学界所公认。尤其自辛亥年后,他转治经史之学,以“二重证据”之法董理古代资料,被奉为“新史学的开山”①。王国维的史学以考订见长,长期以来被视为新史家中的考证派巨子。②众所周知,考证之学兴盛于清,就时间而言,以乾嘉时代为高峰期;从内容来说,以释经为主。所以,王国维的

3、史学成就与传统学术,尤其是经学之间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他的很多成果正是在清代经学家的基础上推进产生的。为此,笔者不揣浅陋,以王氏的经学路向为切入点,观察在其新史学的构建中,这一传统学术因素占据何等地位,对于王氏的学术发展起到何等作用,以至于如何转化为新的学术资源。并希冀通过这一个案的探讨,更深切地观察和体会近代学术转型中的知识理路及学科范式的转换。  一王国维学术转向中的经学面貌  在王国维的一生中,曾发生多次学术转向,王氏弟子徐中舒将他的“为学次第”分为四个时期,其中最重要的是最后一次转向,此期进入了王氏的学术“自创时代”,“成从古未有之盛。”③王国维为人所称道的史学成就,

4、就完成于这一时段,并且伴随着王氏的经学大转型而来。  这一关键期起自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王国维随罗振玉寓居日本京都,开始致力于古史研究,此后日渐享誉学坛,直至1927年投湖殒命。在这一时期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日本的五年。在王国维1916年返国前的四五年间,他在此地一直沉潜于经史、小学之中,笔耕甚勤,为以后的学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国维曾追忆道:“自辛亥十月寓居京都,至是已五度岁。实计在京都四岁余。此四年中,生活在一生中最为简单,惟学问变化滋甚。”④“变化滋甚”中最引人注目处,当数为了古史研究的深入,开始系统地研习经学和小学,尤其是认真研读《十三经注疏》。在1913年

5、3月给缪荃孙的信中,王国维表示:“日读《注疏》一卷,拟自‘三礼’始,以及他经,期以不间断,不知能持久否?”11月,他再次提及此事,说道:“今年发温经之兴,将《三礼注疏》圈点一过。”⑤  辛亥前的王国维,学术兴趣主要在哲学和文学上,经学不是他的研习重点,三十岁时,他对自己早年的学习经历作过如下的回顾:  (小时)家有书五六箧,除《十三经注疏》为儿时所不喜外,其余晚自塾归,每泛览焉。十六岁时,见友人读《汉书》而悦之,乃以幼时所储蓄之岁朝钱万,购前四史于杭州,是为平生读书之始。时方治举业,又以其间学骈文、散文,用力不专,略能形似而已。未几而有甲午之役,始知世尚有所谓学者。⑥从“不喜

6、《十三经注疏》”到“发温经之兴”,对于一代学术大师来说,绝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被“不喜《十三经注疏》”这样的自白所牵引,学界多忽略王氏辛亥前的经学或国学修养,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王氏到日本后才真正开始这一领域的学习。有学者这样评说道:“王国维治国学,时间很短(连学带干才十六年),但成绩很大。”⑦此处所论及的国学就是经史之学,“十六年”指的是辛亥后王国维三十六岁至五十一岁离世这一时段。王氏早已言明,少年时购“前四史”为“生平读书之始”,那么,这里所谓“连学带干”的国学应是刨除了史部之学的经学,及附之于经学之上的小学了。然而,如果三十六岁时才开始研习艰深晦涩的经学,

7、无论怎么天才,也无论如何勤奋地“连学带干”,要取得如此震烁古今的成就,都是不可想象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准确地理解研习经学与《十三经注疏》的关系。  《十三经注疏》无疑是经学研究的基本典籍。尤其是清代汉学,正是在注疏文本上得以发展建立,一系列师法、家法的知识基础肇基于此。然而,通往经学之路并非仅此一途,王国维少时治举业,对于经学的另一支——经宋学的“四书五经”系统当不陌生。在早年的哲学及文学研究中,他引经据典,经文文字信手拈来,在论述中国哲学问题时,如在《论性》、《释理》、《原命》等文章中,宋儒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