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教案教学案例

分子和原子教案教学案例

ID:13788219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4

分子和原子教案教学案例_第1页
分子和原子教案教学案例_第2页
分子和原子教案教学案例_第3页
分子和原子教案教学案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分子和原子教案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分子和原子教案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3)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

2、法教育。[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活动探究、学生讨论、总结归纳。教学准备投影仪、注射器、滴定管、烧杯、量筒、蒸馏水、酚酞试液、浓氨水、品红。[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创设情景)[投影](1)七岁的女儿问我,雨是怎么形成的?(光照射水面,形成了水气,又形成云,云里的水滴当云托不住时,水滴就会落下来,这就形成了雨。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雷阵雨)天离我们那么高,那么远,水既

3、没腿,又没脚,更没翅膀,怎么就跑到天上去了呢?其实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现象值得大家思考,如:(2)为什么人漫步在花园里能闻到花香呢?(3)在加油站附近能闻到什么气味?(4)马路上为什么要隔成许多小块?(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引入新课)(讲述)这些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他们提出物质都是由许多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并用来解释上述问题,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这些微小粒子到底是什么呢?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我相信大家学完这个课题后,你一定会解释以上现象。(过渡)物质是由分子

4、或者原子构成,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等。可是,水中有水分子,我们有肉眼观察到了吗?(板书)一、分子的存在及其性质[讲述]粒子用肉眼看不见,但通过先进的仪器,我们能清楚地见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如这是在扫描遂道显微镜下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这是通过移走硅原子形成的文字。(投影)1、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2、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你知道吗?)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为3×10-26Kg,一滴水中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1.67×1021这个数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

5、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呢。(归纳)1、分子很小,但真实存在,且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过渡]分子还有什么性质呢?[活动与探究1]氨分子的扩散运动结论:1、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2、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板书]2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投影]二氧化碳分子和氧气分子的运动[提问]举出现实生活中能体现分子运动的例子或诗句。[活动与探究2]把少量品红分别加到冷水和热水中(投影解释)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物质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同样,通风的地方衣服容易干,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风力有关。[归纳]温度越高,风力越大,分子运动得越快。过渡:1+1等于

6、多少?现在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个小实验。[活动与探究3]将20ml黄豆和20ml芝麻混合,观察现象。结果总体积小于40ml,为什么?它们之间有间隔。[活动与探究4]用酸式滴定管做实验。5ml酒精和5ml水混合的结果[结论](3)分子之间有间隔[活动与探究5]把温度计分别放入装有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结论]温度越高,分子之间的间隔越大。讲解: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就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的缘故[活动与探究6]学生上讲台用分别吸入相同体积的空气和水的注射器推,哪个较容易。[投影结论]气态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最大;液态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

7、居中;固态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最小。[反思与评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学生小结]由学生叙述,老师播放幻灯片。练习]1.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这是为什么?2.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是什么原因?当糖块完全溶解后,液面比刚开始加入时的液面升高还是降低?此现象说明了什么?3.如图所示,在试管中滤纸条上A、B、C处各滴上一滴无色酚酞试液,再向试管口处棉花团上滴一些浓氨水,可以观察到A、B、C处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顺序是____________,由此可证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