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受体及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d受体及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的研究进展

ID:14210368

大小:302.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7-26

维生素d受体及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的研究进展_第1页
维生素d受体及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的研究进展_第2页
维生素d受体及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的研究进展_第3页
维生素d受体及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的研究进展_第4页
维生素d受体及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维生素d受体及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维生素D受体及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的研究进展潘伟男,邓水秀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208摘要维生素D受体为亲核蛋白,属于类固醇激素/甲状腺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在体内主要介导维生素D的细胞作用。维生素D的主要代谢产物——活性维生素D3在体内作用广泛,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后,不仅发挥经典的钙磷调节作用,还具有调节细胞增殖与分化、调节免疫及抑制细胞坏死、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等非钙调作用。本文就维生素D受体的生物学特征和信号转导通路、活性维生素D3及其衍生物——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的有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关键词维生素

2、D;维生素D受体;活性维生素D3;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中图分类号R961;R977.2文献标识码AProgressinresearchofvitaminDreceptorandvitaminDreceptoragonistsPANWeinan,DENGShuixiuHunanFoodandDrugVoctionalCollege,ChangshaHuNan410208【Abstract】VitaminDreceptor(VDR)isribonucleoproteinandbelongstosuperfamilyofsteroidhormone/thyr

3、oidhormonereceptor.ThemainfunctionofVDRismediationofvitaminD.1α,25-(OH)2D3isactivevitaminD3toseducephysiologicalactioninvivo.ActivevitaminD3anditsanaloguehavethefunctionindevelopment,differentiation,immunoregulation,inhibitionofcellnecrosisandinhibitionoftumorinvasionandmetasta

4、sisinadditiontocalciumandphosphorusmetabolicregulation.Thispapersummarizestheresearchprogressonthe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signaltransductionpathwayofVDRandvitaminDreceptoragonists.【Keywords】VitaminD;VitaminDreceptor;ActivevitaminD3;VitaminDreceptoragonists第一作者简介:潘伟男(1981-),男,

5、讲师,主要从事药理学和职业教育研究。共同第一作者:邓水秀(1980-),女,讲师,主要从事药理学和职业教育研究。19维生素D(vitaminD,VitD)是不同的VitD原经紫外线照射后形成的固醇类衍生物,是A、B、C、D环结构相同,但侧链不同的一类复合物的总称。A、B、C、D环结构均来源于类固醇的环戊氢烯菲环,因此VitD也是一种类固醇激素[1]。植物中不含VitD,但VitD原在动物和植物中均存在。目前已知的VitD至少有10种,但VitD家族中最重要的、与人类健康较为密切的成员是VitD2(麦角钙化醇)和VitD3(胆钙化醇)。VitD2是紫外

6、线照射植物中的麦角固醇产生,自然界存在较少。VitD3是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由大多数高等动物的表皮和真皮层内的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波长228~265nm)照射下经光化学反应在皮肤中转化而成,也是VitD中生物代谢率最高的一种活性形式。经皮肤转化和肠道吸收的VitD3入血后,与特异性的VitD结合蛋白α-球蛋白结合,迅速进入肝脏,先在肝细胞内质网和线粒体中经25-羟化酶系统转变为25-羟胆钙化醇(25-(OH)D3),再在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1α-羟化酶作用下,转化为生物活性最强的活性VitD3即1α,25-(OH)2D3(calcitri

7、ol,钙三醇)[2]。钙三醇发挥生物学效应后,在肝脏和小肠中转化为1α,24,25-(OH)3D3而失活。在肝脏1α,25-(OH)2D3可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随胆汁从肠道排出,同时在小肠又被部分重吸收构成VitD的肝肠循环。活性VitD主要是通过与VitD受体(vitaminDreceptor,VDR)结合发挥其生物学效应[3]。1VDR的生物学特征1969年Laussler分离出一种分子量为45~1950KD,沉降系数为3.2s,能与VitD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并将它命名为VDR。1988年Baker等克隆出人VDR,它由42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人类

8、VDR基因位于12号常染色体长臂(12q13-14),其基因组DNA全长为75kb,由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