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之生命美学的现代阐释——寻根文学新论

生生之生命美学的现代阐释——寻根文学新论

ID:15605704

大小:2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4

生生之生命美学的现代阐释——寻根文学新论_第1页
生生之生命美学的现代阐释——寻根文学新论_第2页
生生之生命美学的现代阐释——寻根文学新论_第3页
生生之生命美学的现代阐释——寻根文学新论_第4页
生生之生命美学的现代阐释——寻根文学新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生之生命美学的现代阐释——寻根文学新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生之生命美学的现代阐释——寻根文学新论生生之生命美学的现代阐释寻根文学新论陈啸(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摘要:不了解乡村,就很难了解中国.作为中国乡村化的寻根文学很能体现出中国情韵.但由于现实的原因,小说中又具有着诸多作家贯注的主观意绪和现代色彩.本文就以八十年代的寻根文学作为考察对象,从传统生命美学角度思考了寻根文学在回归传统生命美学的过程中所显现出的新传统美学的特征.关键词:生命美学;天人合德;生生不已;主观倾注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在寻根文学的很多作品中,寻根

2、派作家常常将生命的智慧与甜美的诗情融为一体,他们在不经意问契合了周易的"生生"之德,并以之作为创作的本源,且做了充分的主观发挥以及现代性的理解.读寻根文学作品,我们很容易感觉到,"生生"之思想是很多作品的统贯,"生生而和谐"又恰是其美学纲维.他们发挥了《周易》中的诸如"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之大德日生","乾坤成列,而易行乎其中矣"等宇宙观念,彰显了一种"生生不已"的美学价值观.概而言之,寻根派作家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突显自己的生命美学意韵的.一从天地万物彰显天地之大美我们知道,在《周易》的观念中,

3、没有天地就没有万物,故而也就没有万物的美.诚如方东美先生所说:此种思维模式"遂使中国人陶醉于天地万物气象,以领略天地之美,而表现艺术创作之美".遍览寻根作品,可以感觉到,它们都与大自然贴的很近,几乎没有一篇小说不写到山川江陆,并在对山川江陆等自然的抒写中明显体现出对大自然,对宇宙的爱与赞美甚至是陶醉.这里比较典型的要算张炜的小说.对于张炜,自然生命是其文学生命的追求和向往,真正体现了张炜自己所谓的"山野精神"②,野地情怀.当他的笔一旦真的以大自然为描写对象的时候,他自己也就融入其中了,沉浸其中了,

4、真正陶醉于天地这一万物的生母.如长篇小说《九月寓言》就倾诉了一代人对东方山野的感悟,诗意地摹画了山野的灵魂.在小说中,自然不仅是人类活动的舞台和依恋神往的对象,更是与人类共生的一类具有灵性的生命.作家笔下的自然山野直接孕育了小村中的露筋,金祥和赶鹦们,使他们充盈着生命的光辉,突显着自然的伟大.即便有时那有灵性的自然对他们任情地戏弄,折磨,毁灭,甚至毁灭的还是善良的金祥们,也依然不改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在小村人的心目中,自然山野已经成为具有神性生命的自然之神.他们所崇拜和认可的是自然的生命性.当然,作

5、品中也写到了神性生命的自然以及它赋予小村人的生命力在面对现代文明的冲击面前受到的威胁即廷鲅村中的赶鹦们已经难耐对现代精神和现代情感的需要.但作者肯定的还是前者,因为那是生命的家园.否定的是后者,因为那是对生命家园的毁灭.在作家的心目中,自然万物即使有时有与人类相抵牾的时候,也都作了主观的消解与忽略.此外,收到《芦青河告诉我》和《浪漫的秋夜》等集子中的作品,张炜都多是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美丽,空灵,宁静,生机勃勃的自然境界,充分显示出对自然无尽的爱意和柔情.再比如,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小说.作家在抒写

6、生命的意韵时倾注了太多的作家自己主体的情思和对生活和生命的体验.一般而言,吴越之地秀美190《江淮论坛))2007年第1期富庶,人情温厚甜美,娇弱多情.倘若以流行于江南的轻歌曼舞,温软细腻的越剧来做比,我想是颇为恰当的.可是作家的小说呢,显然有着与此相反的韵致.更多是一种慷慨,雄健的生命强力.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少的是客观现实的情状,多的是自然风光;少的是江流的平缓,开阔,柔媚,多的是大自然的雄浑,奔放;特别是对它的洪水暴发,江流汹涌,昏天黑地……换句话说,他所强调的是自然天地的壮美.即使在其笔下

7、的葛川江时有暴虐凶险,但它的儿女们仍是以浪漫的情怀,欣赏的态度依恋着它,憧憬着它,赞美着它,爱护着它.此外,象郑万隆的《老棒子酒馆》,《我的光》等小说中以强烈的情绪,感觉,幻象等主观意绪,以有生命的感觉的叙述方式所建构的那种东北特有的苍茫,荒凉,神秘,大气,跃动着刚健不息的生命活力的自然天地;阿城的《遍地风流》,《树王》等小说中对自然舒展的生命形态,世界人生的博大神秘等等.一句话,这些寻根派的作品都显然有着一个共同的基调:沉浸在壮美的自然天地之中.质言之,寻根作家对天地万物的美的礼赞,正是中国传统

8、文化中"生生"观念的现代阐扬.《易经》说"生生之谓易",生命是宇宙现象的流行.整个宇宙具有创造性,和谐性.人类生命的意义由天地宇宙而来,并且,人类的思想和宇宙的精神是融通的,正所谓"生生之谓性".诚如寻根文学作品,作家笔下的美的自然天地都不是静态的,都不是机械物质活动的场地,而是普遍生命流行的境界,彰显了一种万物有生论.这种万物有生的呈现形态,在寻根文学的作品中大致可言之为活泼神秘的生机美.正如前文所述,无论是张炜笔下的芦青河,郑万隆笔下的东北异域,阿城笔下的旷世野情,李杭育笔下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