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栏杆拍遍》教案

《把栏杆拍遍》教案

ID:1710764

大小:4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13

《把栏杆拍遍》教案_第1页
《把栏杆拍遍》教案_第2页
《把栏杆拍遍》教案_第3页
《把栏杆拍遍》教案_第4页
《把栏杆拍遍》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把栏杆拍遍》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现代散文选修》把栏杆拍遍一、教学目的1、了解辛弃疾成为爱国词人的历程,感悟其丰富的精神内涵。2、体会联想在再现历史人物形象中的作用,学习运用联想来表达自己的感受。3、比较,拓展,进一步引发学生领悟以辛弃疾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脊梁的精神实质。二、教学重点体会联想在再现历史人物形象中的作用,学习运用联想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三、教学难点文章较多地引用了辛弃疾本人的词作,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但也可能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四、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五

2、、教学课时:3课时一备二备第一课时一、导入这是一篇带有人物评论性质的文章,揭示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及原因。二、资料链接1.作者介绍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曾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

3、”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2.辛弃疾介绍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

4、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

5、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现代散文选修》三、阅读指导这是一篇带有人物评传性质的散文,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而又命途多舛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形象,揭示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及原因。文章较多地引用了辛弃疾本人的词作,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但也可能给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阅读时,

6、可以采取观其大略的方法,不求对这些词作过细过深的理解。学习本文大体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初读课文,了解辛弃疾由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了解他的词作及其本人在文学史上的惟一性和独特性;第二步,再读课文,体会联想对表现辛弃疾形象的作用;第三步,向课外拓展,引导学生通过联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的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它告诉读者,全文要探索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以及这个过程是如何决定了他的词、他本人在文学史上的惟一性和独特地位的。这是文章要告诉读者的主要问题。抓住这个问题,

7、就抓住了理解文章的关键。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时,要注意抓住辛弃疾的“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的抱负和这种抱负不能实现的悲愤、忧愁心情,以及这种抱负和心情在词作中的反映。四、自读思考1.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2.为什么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3.从文章所引用的词中,看出辛弃疾得的是什么心病?4.辛弃疾在带湖别墅闲居时的心情是怎样的?5.辛弃疾的词与其他文

8、人的词相比,其独特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独特性?6.哪些因素促使辛弃疾成为一代爱国词人的?讨论以上问题,可以结合勾画关键语句进行。如果能画出以下关键语句,课文就不难理解了。五、作业布置1、说说辛弃疾其人2、理解文中辛弃疾的词作3、完成自读思考题六、教学反思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现代散文选修》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二、问题探讨1.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提示:“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