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栏杆拍遍》(精品)

《把栏杆拍遍》(精品)

ID:20311903

大小:220.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10-12

《把栏杆拍遍》(精品)_第1页
《把栏杆拍遍》(精品)_第2页
《把栏杆拍遍》(精品)_第3页
《把栏杆拍遍》(精品)_第4页
《把栏杆拍遍》(精品)_第5页
资源描述:

《《把栏杆拍遍》(精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把栏杆拍遍梁衡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这是郭沫若先生题写,匾额挂于辛弃疾纪念祠。这副对联写谁?能背几首辛弃疾的词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月夜行黄沙道中·调寄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

2、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三篇散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

3、闻三部曲》,《数理化通俗演义》,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人。绍兴三十一年(1161),参加耿京领导的起义军,担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1162)擒拿张安国。宋高宗任命其为江阴签判,开始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时才23岁。淳熙八年(1181)冬,42岁时,受弹劾被免职,归居上饶,闲居20年。宁宗嘉泰三年(1203),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64岁的他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于开禧元年(1205)重回故宅闲居。阅读指导这是一篇带有人物评传性质的散文,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而又命途多舛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形象,揭示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

4、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及原因。文章较多地引用了辛弃疾本人的词作,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但也可能给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阅读时,可以采取观其大略的方法,不求对这些词作过细过深的理解。学习本文大体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初读课文,了解辛弃疾由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了解他的词作及其本人在文学史上的惟一性和独特性;第二步,再读课文,体会联想对表现辛弃疾形象的作用;第三步,向课外拓展,引导学生通过联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的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它告诉读者,全文要探索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以及这个过程是如何决定了他的词、他本人在文学史上的惟一性和独

5、特地位的。这是文章要告诉读者的主要问题。抓住这个问题,就抓住了理解文章的关键。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时,要注意抓住辛弃疾的“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的抱负和这种抱负不能实现的悲愤、忧愁心情,以及这种抱负和心情在词作中的反映。结构划分:第一部分:(1)辛弃疾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独特地位。第二部分:(2-16)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的,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第三部分(17)多种因素成就一个爱国词人辛弃疾。自读思考1.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2.为什么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

6、剑刻成的”,“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3.从文章所引用的词中,看出辛弃疾得的是什么心病?4.辛弃疾在带湖别墅闲居时的心情是怎样的?5.辛弃疾的词与其他文人的词相比,其独特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独特性?6.哪些因素促使辛弃疾成为一代爱国词人的?讨论以上问题,可以结合勾画关键语句进行。如果能画出以下关键语句,课文就不难理解了1.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提示:“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2.为什么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

7、和剑刻成的”,“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提示:“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