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

ID:1862087

大小:6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1-1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_第1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_第2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_第3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_第4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_第5页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二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索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搜索材料。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进行历史比较,通过新文化运动的新要求与旧内容的比较,新文化运动一些主张与现代观念的比较等,使学生形成对新文化运动基本内容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师生互动,学生全面参与,教师讲解为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

2、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的探索;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使学生得出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在学习中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把握新文化运动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二、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四、课型讲授新课五、讲授方法讨论法讲解法提问法六、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

3、【导入新课】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就不断地进行抗争与探索。出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展开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但在甲午海战日本的打击下破产;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兴民权倡新学”的维新变法运动,也只推行了103天。最终以戊戌六君子喋血的悲剧而告终;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了最黑暗的北洋军阀

4、统治时期。中国革命的道路何在?中国富强的前途何在?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改造黑暗的旧中国又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文化运动,了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改造旧中国是怎样探索的,请同学们将课本打开到61页,阅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新文化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

5、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而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成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因此,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对军阀的黑暗统治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它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口号、指导思想是是又是什么?蔡元培的学术方针及其实质是什么?为什么《新青年》和北大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请同学们阅读〔历史纵横〕来分析板书第2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新青年》的诞生1.新文化运动兴

6、起的背景(1)政治方面(2)经济方面(3)思想文化方面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展示图片《青年杂志》封面学生结合教材回答教师总结:“兼容并包、百家争鸣”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原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新青年》迁到北大,北大最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为什么我们将这次运动称为新文化运动,它的新是如何体现的,我们来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来完成这个表格。新文化运动前期后期内容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包括人权平等,个性解

7、放,独立人格,共和体制等。“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包括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愚昧盲从和偶像崇拜等等。资产阶级宣言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最早指出“科学”与“民主”口号的是陈独秀。现在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引言部分,陈独秀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中的一段话,我们来分析一下,有几个小问题需要同学们来思考。“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

8、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陈独秀(1)“德、赛两先生”的含义是什么?这“两位先生”的提出在当时有何深远的意义?(2)“西洋人”闹了“哪些事”才“到光明世界”?(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