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与传播

接受与传播

ID:20225903

大小:6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1

接受与传播  _第1页
接受与传播  _第2页
接受与传播  _第3页
接受与传播  _第4页
接受与传播  _第5页
资源描述:

《接受与传播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接受与传播【内容提要】为了探讨《陌上桑》的创作接受史以及后世拟作与《陌上桑》本辞的内在联系,通过采用分类分析、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同时运用西方接受美学理论,对历史上众多《陌上桑》的拟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认为后世诗人大量模拟《陌上桑》,是基于《陌上桑》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能动的接受方式对《陌上桑》成为经典名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关键词】《陌上桑》;接受;模拟  拟古之习,肇自先秦,两晋大盛,以后各代相沿成习,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特别是汉乐府诗,每个朝代都有大量的诗人去模仿。《陌上桑》的拟作从曹魏时开始出现,直到清代,文人拟作的热情一直不减。据《乐府诗集》、《

2、古乐府》、《古乐苑》、《古诗纪》等收录,所得拟作共有近百篇。它们是后世作家能动地接受《陌上桑》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依照这些拟作的内容把它们分为四类,探讨《陌上桑》创作接受过程中的变化特点及它们和原作的关系,深入地了解《陌上桑》的深刻内涵及艺术魅力,透视采桑题材的作品在历代作家笔下的变化及各个时代作家审美趣味和思想倾向的不同。    一、《陌上桑》拟作的分类分析    (一)歌咏罗敷故事  这一内容在《陌上桑》拟作中占到60%以上,充分表现了诗人们对罗敷故事的喜爱。这60余篇诗歌继承了《陌上桑》的基本故事情节,但是由于各人的思想情趣和审美风格不同,所处的时代背景各异,因而表现出了不同的思想倾

3、向和艺术风格。其突出的特点有两个。  1.对罗敷贞节的强调贞节是人类社会特别是儒家思想对妇女提出的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把它当做典律去要求妇女遵守,而妇女自身也积极地按照它立身行事。《陌上桑》深受不同阶层人们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罗敷这一人物形象所具有的忠贞的品质符合了儒家的道德规范,满足了男权社会对妇女的理想要求。在这些咏叹罗敷故事的拟作中,罗敷拒绝使君的共载要求这一表现罗敷贞节的重要情节被无一例外地保留了下来,但由于时代背景和每个作家的思想观点不同,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对贞节的标准和强调的程度也不同。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大量拟作里,有13篇是咏罗敷故事的。其中突出强

4、调罗敷贞节的诗仅有傅玄的《艳歌行》一首。此诗对《陌上桑》字模句拟,毫无创新,遭到后人严厉批评。清代王士祯说:“傅玄《艳歌行》云:‘一顾倾朝市,再顾国为虚。’呆拙之甚,所谓点金成铁手也。”又云此作“汰去菁英,窃其常语。尤厌者,本词‘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绰有余味,乃益以天地正位之语,正如低措大记旧文不全时,以己意续貂,罚饮墨水一斗可也谅哉!”[1]明代谢榛评曰:“傅玄《艳歌行》全袭《陌上桑》,但曰‘天地正厥位,愿君改其图’。盖欲辞严义正,以裨风教。殊不知‘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已含有此意,不失乐府本色。”[2]清代牟愿相评日:“傅玄《艳歌行》篇中直用古词,略改数字。……罚饮……墨水一石。”[

5、3]今人萧涤非先生也批评说:“改‘罗敷自有夫’为‘贱妾有鄙夫’尤可憎。‘使君自南来’以下诸语,且亦非事理,殊欠允当。盖罗敷既未出采桑陌上,使君自无缘得见也。乃知文学贵独造,贵创作,舍己徇人,徒自取败耳。”[4]  后来明代诗人李攀龙的拟作《陌上桑》也与傅玄诗一样,只改动了少数字句,几近于抄袭,也遭到了批评。  从宋代开始直到清代,《陌上桑》拟作中以罗敷故事为内容而重在刻画贞妇形象的作品就多了起来。原诗中,罗敷集忠贞和风流于一身,面对使君的请求,口齿伶伺,应对自如。然而,在具有正统伦理思想的文人看来,罗敷根本就不应该接使君的话头,所谓“幽闲女子,岂喋喋与狂且争口舌哉!”[5]  宋代阮阅在《诗话

6、总龟》里不但表现了对《陌上桑》本辞中罗敷形象的不满,而且对卢思道、傅縡、张正见、刘邈、王筠、萧捻、殷谋、沈君攸等人拟作里的罗敷形象都提出了批评,认为她们都不够贞烈,而且还做诗一首来向世人展现自己心目中的罗敷形象,其诗为:“罗敷十五六,采桑城南道。脸媚夺朝霞,蛾眉淡初扫。……使君从南来,黄金络马脑。调笑一不顾,东风摇百草。”[6]罗敷形象虽比本辞中贞烈,但却风情顿失。  元、明、清三代有《陌上桑》拟作近30篇,大部分都重在刻画贞妇形象,如元代胡布、刘诜、周巽、赵文、释英,明代胡应麟、胡奎、朱诚泳等人笔下的罗敷无一例外都是贞烈异常的女子,而且罗敷贞烈的程度是在不断升级的。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知识分子

7、们对女子贞操的苛求。  2.对使君态度的改变和对人类真情的抒写 首先,在南北朝的十余篇咏罗敷故事的拟作中,除过傅玄诗外,其他作品中已经没有了对使君的讽刺,作者和罗敷的态度都变得婉转平和,如王筠、刘邈、傅縡、张正见等人的诗,和原诗差异甚大,如前文所引,曾遭阮阅诟病。  唐宋时期,这种倾向更加明显,如李白“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踯躅”_[7](p422)、王建“黄花盖野田,白马少年游”[7](P417)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