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课件_1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课件_1

ID:20422332

大小:1.24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0-13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课件_1_第1页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课件_1_第2页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课件_1_第3页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课件_1_第4页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课件_1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课件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1.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最常见;2.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脏停博,其次;3.无脉性电活动,较少见。心脏骤停10秒左右——意识丧失,及时救治——存活,未及时救治——死亡。心脏骤停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心脏性猝死(SCD)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意识突然丧失、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我国每年SCD的总人数约为54.4万人,SCD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SCD病因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2、。1.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在西方国家占80%,其中75%有心肌梗死病史。心肌梗死后LVEF降低,频发性与复杂性室性早搏,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预测因素。2.各种心肌病占5%—15%,是35岁前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如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3.离子通道病、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病理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陈旧性心肌梗死:常见可伴左心室肥厚。病理生理1.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多见2.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心脏停搏:较多见3.无脉性电活动:少见,见于AMI时心室破裂、大面积肺梗死4.非心律失常性,较少,常由心脏破

3、裂、心脏流入和流出道的急性阻塞、急性心脏压塞等导致。临床表现临床经过(4期):前驱期、终末事件期、心脏骤停、生物学死亡。一、前驱期:发作时间:猝死前数天至数月表现:出现胸痛、气促、疲乏、心悸等症状。也可无表现,瞬间发生心脏骤停。二、终末事件期:发作时间:瞬间或持续1小时不等表现: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1.典型表现: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发心悸或眩晕等。2.心脏骤停瞬间发生,心源性。3.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心率加快及室性异位搏动增加,如先有室性心动过速,继之发生室颤而猝死。4.循环衰竭发病,少见。三、心脏骤停:意识突然丧失

4、,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抽搐。呼吸断续,呈叹息样或短促痉挛性呼吸,随后呼吸停止。皮肤苍白或发绀,瞳孔散大,二便失禁。四、生物学死亡:心脏骤停后,在4-6分钟内脑损伤不可逆,数分钟后生物学死亡。心脏骤停发生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和尽早除颤——避免发生生物学死亡。心脏复苏成功后死亡的最常见的原因: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继发感染、低心排血量及心律失常复发等。心脏骤停的处理院外猝死生存率<5%。抢救成功的关键——尽早进行心肺复苏(CPR)和尽早进行复律治疗。心肺复苏分初级心肺复苏高级心肺复苏(一)识别心脏骤停判断患者反应:1.有无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

5、无呼吸或喘息)2.有无脉搏(二)呼救在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呼救。有条件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三)初级心肺复苏:一旦确诊心脏骤停,首先应使患者仰卧在坚固的平面上,进行复苏。主要复苏措施:胸外按压(circulation)开通气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强调胸外按压最重要,将心肺复苏由ABC修改为CAB。1.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可为心脏和脑等重要器官提供一定含氧的血流。(1)人工胸外按压时,患者应仰卧平躺于硬质平面,或背部垫以硬板。①按压位置:胸外按压的部位是胸骨下半部,双乳头之间。②按

6、压频率:至少为100次/min;③按压深度: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5cm,儿童和婴儿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儿童约5cm,婴儿为4cm)。保证按压后胸廓回弹至原来位置;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胸外按压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肋骨骨折、心包积血或心脏压塞、气胸、血胸、肺挫伤、肝脾撕裂伤和脂肪栓塞。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尽量避免并发症发生。(2)除颤利用除颤仪在瞬间释放高压电流经胸壁到心脏,使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终止异常折返或异位兴奋灶,恢复窦性心律。室颤,应该联合应用CPR和AED。每次电击后立即进行胸外按压。2.开通气道

7、(airway)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采用仰头抬頜法开通气道,清除患者口中的异物和呕吐物,取下松动的义齿。3.人工呼吸(breathing)开通气道后,首先进行2次人工呼吸,每次持续吹气1s以上,保证足够的潮气量使胸廓起伏,再立即胸外按压。可以采取口对口、口对鼻、口对通气防护装置呼吸。CPR时按压和通气的比例为30:2,交替进行。有条件可气管内插管建立人工通气。(四)高级心肺复苏(ALS):主要措施:1.气管内插管建立通气;2.除颤转复为窦性心律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3.建立静脉通路便于应用药物;4.持续监测ECG、BP、脉搏、血氧饱

8、和度、呼气末CO2分压测定等。1.通气与氧供如果患者自主呼吸没有恢复,应尽早行气管插管,充分通气,给予氧浓度100%,纠正低氧血症。2.电除颤、复律与起搏治疗心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室颤。终止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尽早除颤可显著提高复苏成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