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新进展

心肺复苏新进展

ID:20529200

大小:4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2

心肺复苏新进展_第1页
心肺复苏新进展_第2页
心肺复苏新进展_第3页
心肺复苏新进展_第4页
心肺复苏新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肺复苏新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心肺复苏的新进展( Newprogressoncardiopulmonary-cerebralresuscitation)张凯延边大学护理学院2007级护理学2074150056(53)【摘要】目的了解近国内外心肺复苏(CPR)研究发展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继而为全面提高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查找国内外对心肺复苏的相关研究文献分析基础生命支持和进一步生命支持目前发展的一些新进展。结果目前国内外关于心肺复苏的各项研究及标准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动,方法和技术都更为科学尤以除颤术、气管切开和血管加压素的发展最为明显。结论心肺脑复苏术(C

2、PR)经过40多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全国范围内心搏呼骤停的复苏成功率,尤其是生存率仍然很低。如何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抢救成功率是我国乃至全球医务工作者面对的难题。【关键词】心肺复苏;气管内插管;血管加压素【Keywords】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Endotrachealintubation;antidiuretichormone复苏学是研究导致机体氧输送突然停止或接近停止的病理状态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发生机制和急救治疗的一门科学。这种病理状态严重影响心、肺和脑的功能,它是危重病领域的一个重要课

3、题,复苏学尤其强调发生机制、全身缺氧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现代心肺复苏方法在急诊医学、心脏病学和麻醉学等多个学科都是富有挑战性的课题[1]。现代心肺复苏的方法是在20世纪50~6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挽救了许多生命,特别是1956年Zoll医生对除颤器的改进应用,1958年美国PeterSafar和Elam发展了口对口人工呼吸技术,1960年Kouwenhoven等人确认了单独的胸外按压可以维持血液循环,使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大为提高。1961年,于美国匹兹堡会议,脑复苏首次被加入到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

4、ion,CPR)体系中,CPR就演变为目前的心肺脑复苏(cardiacpulmonarycerebralresuscitation,CPCR)。1963年Reding和Pearson报道肾上腺素或其它血管收缩剂改善了复苏效果,CPR重要部分药物治疗才被加入。1992年10月,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在权威的美国医学杂志发表了“生存链”这一现代急救的重大观念和技术。4个早期即早期识别求救、早期CPR、早期电除颤及早期高级生命支持是保证CPR成功的关键因素。根据国内外近年来在心肺复苏方面的进展,以下

5、经过本人大量查阅心肺复苏资料,现将其发展趋势综述如下。1基础生命支持基础生命支持简称BLS,又称初期复苏处理或现场急救。其主要目标是向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延长机体耐受临床死亡时间。BLS包括心跳,呼吸停止的判定,通畅呼吸道,人工呼吸,建立有效循环和转运等环节。1.1张氏ECPC胸外心脏按压早在1955年我国天津已有报道,早于Kouwenhoven5年,但由于中国人的自卑心理和崇洋思想未引起医界重视。1974年内部资料显示国内有人对胸外按压肺通气即有观察,记载快速胸外心脏按压潮气量125ml,小于无效腔含气量150ml。显然不能实现有效肺

6、通气。1974年董承琅主编的《实用心脏病学》记载胸外心脏按压本身不能实现有效的气体交换,故应同时配合人工呼吸,提出压幅3cm,压频70~80次/min,以掌根部按压胸骨的中下段[14]。近年出现许多新兴的CPR[8],包括插入性腹部加压CPR(IAC-CPR)、高频CPR、主动性加压-减压CPR(PTACD-CPR)、气背心CPR、机械(活塞)CPR和有创CPR。与标准CPR相比,CPR辅助方法通常需要更多的人员和接受额外训练并配备辅助设施,而辅助方法多限于院内使用,目前尚未发现哪一种辅助方法在院前基本生命支持(BLS)救治中的应用效果优于标

7、准CPR。近年张天平提出把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复苏法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60-1980年)为传统胸外心脏按压(T-CPR),加“口对口”呼吸,压幅浅为3~4(5)cm,频率60~80(100)次/min,以掌根部按压胸骨中下段[1,14,15],由于压幅浅、早年急救经验不足,故复苏效果较差,此期认为胸外心脏按压机制为心泵机制。第二阶段(1980—1990年)为标准胸外心脏按压(S-CPR),加“口对口”呼吸,压幅较深为3.8~5.0cm,频率为80~100次/min,并致力于配合电除颤,此期提出胸泵机制,以后则全面否定了心泵机制,为此人

8、们企图不按压胸骨中下段,而均衡地挤压胸廓,认为增加胸内压,即可完美推动血流,但所试用的新CPR疗效并没超过标准CPR,此期认识到电除颤为提高复苏成功率的首要环节。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