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火花

点燃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火花

ID:20987888

大小:6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8

上传者:xinshengwencai
点燃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火花_第1页
点燃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火花_第2页
点燃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火花_第3页
点燃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火花_第4页
资源描述:

《点燃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火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点燃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火花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地理科目发展到今天,地理不再是高考中的重要科目,地位不是很高,学生难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而我们六中的高中虽然是普通高中,但美术教育是六中的一个特色,这些高中生本来一些主要学科(特别是理科)基础较差,高考靠这些学科取得好的成绩是比较难的,如果能在学生的地理学习中抓住他们兴趣的火花,在高考时取得较好的成绩,使他们能进入更好的学校是很有可能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运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种方法和手段,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那么学生学习会热情高涨,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在有张有弛、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将不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速度与程度将会大大提高。  那么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生爱学习的、会学习的目的呢?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探索的。一、认真上好第一节课,这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束火花。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讲每一章节的第一节课时,我首先要抓住这个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讲好第一节课,这是学生对该章地理内容是否有兴趣的第一束火花。教师可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趣味性强易引起学生思考与联想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我在讲《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时,我是让学生假设他们自己是城镇规划师,让他们对九江在城市建设中当年龙开河的填埋与如今故道的开通谈谈自己的想法,用身边的例子,激发他们的兴趣。因而能使学生觉得学习地理能增长见识,真切有用。二、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引言,适当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要特别注意新课的引入。可采用歌谣法、地理故事、地理游戏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在讲世界气候的季风气候之前,我引用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曹操水寨时风向会改变呢?所谓“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后面的东西就好讲多了。三、灵活运用各种趣味语言。 语言是传授地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水平的高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表达准确,精练通俗的语言固然重要,但如果再适当运用一些趣味语言,那么就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妙趣横生,满堂生辉。1、谚语的妙用: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在教学中运用谚语,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如我讲大陆性气候时,我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锋面雨时我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云过山坡湿,雨过山头明”来描写锋面雨,这样比枯燥地讲授教材要好的多。2、用谜语来调剂学生的情绪。谜语是我国的国粹,在教学中能适当运用,则可启发学生思维,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我在讲授长江流经的省市自治区时,末尾我出了这样一个谜语“船出长江口”(猜一个城市名),让学生猜,这一谜语的提出,前面学习的疲劳一扫而空,猜到的学生,自然享受胜利的喜悦,没猜到的学生 ,也从别人的答案中获得启示;这则谜语,不仅记住了上海的位置——长江口,又如风平浪静—宁波、空中码头—连云港、大言不惭—海口。谜语不在多,在课内出现要适时。最好让谜语在教完一个内容后出现,最多一两条,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剂学生的学习情绪。3、巧借古诗文教学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我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我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了一个月。还有用“马前挑花,马后雪”来夸张地表现秦岭南北两边自然景观的差异;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来描述内蒙古高原的辽阔富饶。这些诗歌犹如“味精”,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歌曲的借用在课堂中适时引入歌曲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思考。如在讲述长江之前,让学生听一首充满深情的《长江之歌》,这时学生的心中就仿佛流淌着一条汹涌的大江,因而想多了解她的知识。接下来就顺着歌曲的歌词讲下去:“你从雪山走来。”那么雪山是指那座山呢?学生的兴趣全部都调动起来了。而一组慷慨激昂的《黄河大合唱》又仿佛把学生带到了黄河岸边去探究“母亲之河”的奥秘。除直接播放歌曲外,我间接引用了一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田震的《黄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着我就问:“黄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盛行于哪个季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因此很自然地把季风引进来讲了。四、穿插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大多是喜欢听故事的,尤其是初中学生。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趣味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学生又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例如,在讲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时,我讲了粤菜与湘菜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的影响下形成清淡与辛辣的特点。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通过小故事也使学生明白了气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坚定了他们学好气候这一章的信心。在讲“世界的陆地与海洋”一课时,我就讲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并启示学生:哥伦布所以能完成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地理大发现,除了他具有坚定意志和熟练的航海技术之外,他还拥有渊博的地理知识。他对当时人们所能掌握的地理知识了如指掌,对欧洲、非洲及大西洋沿岸的风向、海流及气候等自然地理知识也十分熟悉。正是这些地理知识,帮助他驾驶帆船,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的美洲。我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为什么每次下西洋去的时候选择冬季,而回来的时候选择夏季呢?这就与季风洋流很有关系。明白了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格外高涨,课上得很顺利。 五、不拘一格,让学生动手,搞好双边教学。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从教学角度看,也可以说“能力来自运动”。教学时的双边活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现身说法,突破教学难点,例如:我讲到高中课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时,我就例举东西南北四个区域,让去过这些区域的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人文特点说出来,学生讲到北京、海南、新疆时头头是道,几位讲得好的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兴趣不断加深。课堂上没有来得及讲的学生,课后还绘声绘色的给同学们讲述他们对当地环境的亲身感受。这种方法,犹如“一石击破千层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课堂小游戏,小竞赛,寓乐于教,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发展。如讲地图图例时,我把各种图例符号做成大卡片。把学生按小组分成八组,当我拿出写有一个图例符号的卡片后,让 学生进行竞猜,看谁猜的又快又准,答对了在他所在的小组加分,最后看哪组得分最高。在讲天气预报的气象符号时也可以采用这种竞赛法,这样让学生能眼脑并用,在竞争中学知识,在竞争中掌握知识,趣味无穷。在讲解七大洲时,我就自己动手用硬纸板剪了七大洲图形,让同学们上讲台,拼出七大洲来,使同学们在拼图过程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七大洲,而且各大洲之间的界线都一目了然。六、形象直观的课堂教学,鼓动学生求知欲。教育家约翰·洛克曾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因此,要使学生始终精神奕奕,教师就要针对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征,上课要多利用形象直观的挂图、模型、板画、多媒体等引起学生的兴趣。首先,要多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初中学生年龄较小,理性思维能力还不够强,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能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其次,要充分利用课本、地图册中的彩图。在讲纬度影响气候时,我让学生对比地图册中冬季的东北与海南。并描述冬季的东北,人们穿着棉衣棉裤,戴着棉帽围着围巾,从头到脚除了脸都裹了起来。而冬季海南岛,人们都是穿着泳衣,在水中尽情畅游。形象生动的画面,再加上详尽活泼的语言描述,给学生留下了更深的印象。再次,充分利用地理挂图,地理教学需要大量挂图,学校里面也有大量挂图提供,但是这些挂图五彩斑谰,学生反映看不懂,因而兴趣不大,达不到挂图应有的教学效果。如“寒潮源地与路径图”,不仅有寒潮的发源地与路径,还有密集的等压线以及气压的标度值。因此整幅图反映的住处量很大,很难一目了然地找出寒潮的路径。因此我自己动手绘制了一些教学挂图。如“梅雨形成图”、“世界七月等温线图”,“世界一月等温线图”,“东南亚主要物产分布图”、“世界时区图”“台风路径图”这些挂图在绘制中,我删去了大量的多余信息。像“一月等温等温线图”我抛弃了那些鲜艳得哗宾夺主的颜色,把几条主要的等温线加粗加黑(如0℃,10℃,-10℃等)。加之这些挂图规模都比原图要大,最小的也有一开,有些甚至是由两张纸并在一起的。因此整幅中心鲜明,重点突出,学生一目了然,自制的挂图即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适当控制了学生情绪。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是现代教学过程比较有效和常见的教学手段,在讲述《常见的天气系统》时,我就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冷锋与暖锋过境前的天气,过境时的天气,过境后的天气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非常形象的表现出来,展示在同学面前,如身临其境一般,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七、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是句至理名言,我在教学过程中,从不“满堂灌”,否则学生昏昏欲睡,根本打不起精神,更别提兴趣了。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启发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思考,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答案。要做到这一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设计好提问。在讲述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时,我就设计出为什么在回归线附近的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大陆的西岸?为什么处在同一纬度上大陆东岸没有形成海港呢?课堂上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思维就活跃起来,学习也就主动起来,经过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创新素质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八、精心小结,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的能力。课堂小结是地理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是在板书的基础上再一次对教学内容的提炼和总结,也是值得琢磨的,地理课堂小结的形式根据教材内容也是多样的,有概括式的、联系的、图示式的、表格式的、连环式的等。在讲解我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小结的时候,我就将14个城市,编成一副对联。“大晴(秦皇岛)天烟青连南,上宁温福广湛北”学生不仅很快将将这14个城市记得住了,而且它们的位置也清清楚楚。在讲解五个特区时,我的方法就是“生猪上下海” 当学生一听这句话代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时,都哄堂大笑。当我进一步解释生猪代表这些城市科技含量还是比较低。而且排在第一位的深圳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海南岛是最大的经济特区,就有不少同学频频点头,还赶紧把这些内容记下来。在每堂课小结时,我不仅把自己的一些记忆方法介绍给同学,而且要求同学动起来,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找出更多、更好的学习和记忆方法。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愿同学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之花,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