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文体制逐步成熟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文体制逐步成熟

ID:21605211

大小:3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3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文体制逐步成熟_第1页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文体制逐步成熟_第2页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文体制逐步成熟_第3页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文体制逐步成熟_第4页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文体制逐步成熟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文体制逐步成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节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一、   诸子散文繁荣的背景和原因。二、   诸子散文的主要流派和发展过程。三、   诸子散文的总体特征。四、《论语》的编定、体例、篇数、内容及流传情况。五、关于《墨子》。六、关于老子的生平和《老子》的作者、成书时间。七、关于《吕氏春秋》。春秋之末,王权衰落,诸侯崛起,天下纷争。与之相应,官失其守,礼崩乐坏,士阶层蔚然勃兴,私学兴起,私家著述相继出现。到战国时,百家争鸣,诸子横议,著书立说,蔚为风尚。据《汉书·艺文志》载,当时主要诸子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家十家。先秦诸子指的就是这一时期诸子百家阐述各

2、自对自然对社会不同观点和主张的哲理性著作。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末、战国初为第一阶段,代表作有《论语》、《墨子》,文章多为语录体,或为简明的议论短章。战国中期为第二阶段,代表作是《孟子》、《庄子》,文章逐渐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论辩文与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阶段,《荀子》、《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其文章基本上都是宏篇巨制的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先秦诸子具有鲜明的特点。思想上,它们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放言无惮。如孔子提倡仁义礼乐,墨子主张兼爱尚贤,庄子主张自然无为,韩非子则大倡法术势。与之相应,文风上也各具个性和风格。如《论

3、语》简括平易、迂徐含蓄,《墨子》质朴明快、善于类推,《孟子》气势恢宏、辞锋雄辩,《庄子》汪洋恣肆、文思奇幻,《荀子》浑厚缜密、比喻繁富,《韩非子》严峻峭拔、论辩透辟。语言上,它们都善用比兴,深于取象。如《庄子》“寓言十九”,引物连类,取象之深厚,为诸子之最。在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首先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从语录体的有观点无论证,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显示了我国论说文发展的大致风貌。此外,先秦诸子散文中一些故事叙述,颇类小说,为后世的叙事文学提供了营养。先秦诸子散文,在思想和创作上,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各方

4、面等都产生了极为深远影响。 第二节《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一、孟子的生平。二、《孟子》的作者、篇数和主要内容。三、《孟子》的艺术成就。《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由孟子和其弟子万章等合著。全书七篇,每篇分上下。孟子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曾仕齐为卿,游说滕、鲁,晚年退归邹,授徒讲学,著书立说。他主张“王道”、“仁政”,反对不义战争和横征暴敛;提倡“民贵君轻”,以民为本。他又倡言“性善”,重视个人后天的道德修养。《孟子》的文学价值,首先表现在它再现了孟子作为儒家学者济世救民的形象和他作为普通人刚直而富于情感的个

5、性特点。他藐视帝王,有时近于狷介;鄙夷奸佞,有时近乎偏狭;争论文艺,有时近于偏颇;待人诚恳率直,有时近于天真。《孟子》文章雄辩,充满论战性质,但又注意论辩技巧,刚柔相济。或根据不同对象,掌握对方心理,妙设机巧,引人入彀,层层紧逼,步步追问,势不可当。如“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巧妙避开齐宣王想了解“霸道”的心理,并逐步将话题转到“王道”上来,就近取喻,肯定齐王有“仁心”,可以“王天下”,以引起他对“王道”的兴趣,然后才正面阐述自己的“王道”主张。或欲擒故纵,诱敌深入,让对方摆出论点,树起批驳的靶子,然后因势利导,层层推进,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如“有为神

6、农之言许行”章(《滕文公上》),批驳许行“贤者与民并耕而食”的主张即是如此。或用比喻和寓言说理,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如“鱼我所欲也”(《告子上》)以“舍鱼而取熊掌”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语言上,《孟子》不仅词彩华赡,痛快流利,而且感情强烈,气势磅礴,富于鼓动性。不少词语如“明察秋毫”、“水深火热”、“出尔反尔”、“出类拔萃”、“心悦诚服”、“一暴十寒”等等,都成为成语,至今流传。 第三节《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一、庄子的生平。二、《庄子》的作者、篇数及内、外、杂篇的区分。三、《庄子》的主要思想。四、《庄子》的艺术成就。《庄子》是庄子及其门人后学的著

7、作。原有52篇,现存33篇,分为内篇7,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杂篇出于其门人、后学之手。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曾为蒙漆园令,遍游楚、魏、赵、齐、鲁等国。家境贫寒,而又轻视官禄。熟悉各家学说,最服膺老子。他激烈批判现实的黑暗,非儒、墨及礼乐仁义。主张清静无为,顺应自然;提倡齐万物、一死生,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宣扬不谴是非、与世俗处。其思想对后世产生过深刻影响。《庄子》在诸子散文中艺术成就最高。首先,它善于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情节性强的寓言故事说理,将文学与哲理熔为一炉,使深邃的哲理形象生动,充满情趣。如《逍遥游

8、》为说明作者追求“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思想,全文用了大鹏、学鸠、蜩、斥鴳、朝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