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6、《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ID:34330912

大小:6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5

6、《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_第1页
6、《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_第2页
6、《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_第3页
6、《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_第4页
6、《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6、《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本章重点:《论语》的思想《孟子》的思想《庄子》的艺术特色预习:一、名词解释和问答:1、什么是说理散文?2、诸子散文史说理散文吗?3、诸子散文代表作有哪些?4、什么是百家争鸣?5、学习重点——名词解释:诸子散文、《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二、填空1、《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是()。2、《老子》的文学性主要表现于哲学表述中的()。3、表明我国说理散文已经成熟的是()、()。4、《孟子》散文的特点是()。5、“养气说”的本质意义是()。6、“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庄子()。7、“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

2、广”指的是()。8、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是()。9、先秦作家中大量引用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是()。10、我国说理文的主要模式是成熟于战国后期的()。11、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第一节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概述:1、《论语》的语录体在()中得到发展,其中的自觉的逻辑意识,为说理散文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先秦诸子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a)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论语》、《老子》b)对话体和寓言体(战国中期):《孟子》、《庄子》c)专论体(战国后期):《

3、荀子》、《韩非子》一、语录体—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论语》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字仲尼,名丘。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创立了儒家学说;教育家,首创私学,打破了官府的垄断局面,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在文化典籍整理方面,“序《诗》、传《易》、《礼》、《乐》,作《春秋》”(《史记·孔子世家》)。《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论语”即言语的论纂)共二十篇,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共同著录完成的。(一)体制。1.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录成,成书在战国初年。2.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两字

4、,各篇无时间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无共同主题。《论语》中具有先秦说理问的特征的表现:a)语录体,短小简约,未构成完整篇章,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b)书中也有较长的段落,叙述清楚,有一定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不同个性。《先进·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c)《季氏》中孔子的几段话,针对性强,层次清晰,具有说理文的某些特征。(二)文学性体现在:文学色彩在于表现孔子及其弟子形象、性格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1、记录孔子言论片断,在对人物只言片语的记载中,表现人物形象。2、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3、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语气词,使语言更为委婉。子

5、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

6、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三)《论语》思想内容:《论语》记述了孔子的言行,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体系。1、政治思想“礼”和“仁”。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诲人不倦”。3、美学思想善与美的统一,即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子曰:“人而不仁,如礼

7、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八佾》篇:“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颜渊》篇:“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二、韵散结合体: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体—《老子》例文(一)老子自撰。(二)内容:1、集中反映老子哲学思想,探讨形而上学问题,比《论语》更具抽象思维特质,老子2、哲学理论基础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