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ID:43132812

大小:65.1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26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_第1页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_第2页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_第3页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_第4页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第一节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一、语录体一《论语》。(―)体制。1、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录成,成书在战国初年。2、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两字,各篇无时间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无共同主题。语录体,短小简约,未构成完整篇章,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3、文学色彩在于表现孔子及其弟子形象、性格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文学性体现在:1、记录孔子言论片断,在对人物只言片语的记载中,表现人物形象。2、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3、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语气词,使语言更为

2、委婉。二、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体一《老子》。(-)老子自撰。(二)集中反映老子哲学思想,探讨形而上学问题,比《论语》更具抽象思维特质,其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老子哲学理论基础是“道”,但并未忘怀现实人生,表现出作者自我意识和愤世嫉俗情感。(三)艺术性。采用大量韵语,排比、对偶句式,行文参差错落,常用比喻来表现深刻的哲理。和《论语》相似都重情感和形象性,奠定先秦说理文基本特征。三、语录体一《孟子》。(一)成书于战国中期,篇题撷取首章首句二三字,每篇非围绕着一个主题。(二)记录孟子只言片语,一些章节就一个论点反复论述,形成对话体论辨文。

3、子》。(-)《墨子》。1、反映主要思想和代表说理风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等10论。2、标题概括中心思想。3、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4、未完全摆脱语录体影响,大量“子墨子曰”,表明是后学对墨子讲学辞的记录;5.段与段之间有密切联系,绕同一个论题论述,是有内在逻辑的论文,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二)《庄子》。许多篇章以多则构思奇妙的寓言结构成文;论述中形象情感与逻辑思辩结合,可算抒情性说理文。五、战国末,《荀子》、《韩非子》中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有标明全篇主旨的标题,论点明确,论证精密,注意谋篇布局,结构浑然,表明我国

4、说理文体制已经成熟。此后,专论体成为我国说理散文的主要形式。第二节《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一、体制。共7篇,主要记录孟子谈话,孟子和其弟子共著。二、艺术特点。(-)长于论辩。先秦说理文的论辩术,由《墨子》始,逐步走向成熟。1、逻辑上不如《墨子》严谨,却更具艺术表现力,具文学散文的性质。2、运用逻辑推理、类比推理、二难推理,欲擒故纵,反复诘难。如《梁惠王下》、《公孙丑下》(受不受金)。(-)“孟子长于譬喻”(赵岐《孟子章句•题辞》)。1、其比喻性推理从逻辑上说有些牵强,却使孟子的论辩富于形象性,大多浅近简短而贴切深刻;2、少数就近取譬的寓言故事,如“齐人有一妻一

5、妾”。(三)气势浩然。1、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上》)“养气”是指按照人的天赋本心,对仁义道德经久不懈的自我修养,久而久之,这种修养升华出一种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使情感激越,辞锋犀利,气势磅礴。2、大量使排偶、叠句等修辞手法加强文章的气势。)语言明白晓暢,平实浅近,精练准确。第三节《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庄子和《庄子》一书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形象恢诡的论辩富有诗意的语言一、体制。先秦说理文中《庄子》最具文学价值。(-)《庄子》33篇,分内、夕卜、杂三部分。内篇庄子所作,外、杂

6、篇庄子后学。(二)思想。1、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保持独立人格,追求精神自由。2、源于又发展了老子思想。“道”是其哲学基础和最高范畴,既是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至人的认识境界。3、庄子人生就是体认“道”的人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精神上冲出个体,生命融入宇宙万物,翱翔于“无何有之乡”(《逍遥游》),穿越时空的局限,进入无古今、无死生超越感知的“坐忘”境界(《大宗师》)。4、庄子的体道人生,实为一种艺术的人生,具有明显的文学特质。二、创作方法。“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

7、人他物的言语;重言即借重长者名人言语,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大都用“三言”形式说理,有时融为一体。“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结构线索模糊隐秘,思想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纽带,把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融为有机体。内篇多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下,用寓言从不同角度层面,加以展示,最后避开逻辑推理,以寓言作结,是哲理抒情散文。三、想象和虚构。这些寓言具超常想象力,构成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哲学思想精深玄奥,具神秘色彩,适合用想象和虚构的

8、形象世界来暗示。(二)从“道”的立场看,万物等齐一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