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史学”研究-回顾与思考

“‘假设’史学”研究-回顾与思考

ID:21991041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6

“‘假设’史学”研究-回顾与思考_第1页
“‘假设’史学”研究-回顾与思考_第2页
“‘假设’史学”研究-回顾与思考_第3页
“‘假设’史学”研究-回顾与思考_第4页
“‘假设’史学”研究-回顾与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假设’史学”研究-回顾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假设’史学”研究:回顾与思考:近年来,历史研究中的“假设”问题再次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众多学者针对“‘假设’史学”撰写文章,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研究取向上看,“假设”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反思功能;“假设”不是“编造、臆想历史”,更不会使人对历史“产生困惑,以致思想混乱”;应该重视偶然性因素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假设”史学;研究方法;非线性史观;反思  :K0:A:1009-0118(2011)-05-00-02    历史研究中的“假设”方法,又称“反设事实”,即“虚构或思维实验,也就是对历史事实的

2、假设,假设某一事件未发或以另外的方式发生,历史会如何演变。”近年来,历史研究中的“假设”问题再次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仅《近代史研究》就先后发表了《评‘假如’史学》(房德邻,2005年第3期)、《客观历史的可能性与研究者》(王也扬,2006年第1期)和《不要在假设上浪费时间》。  实际上,运用“假设”方法于历史研究之中,并不是新近才有的。早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梁启超就多次提到了“假设”的研究方法问题。他说:“科学之目的,在求定理,然定理必经过假设之阶级而后成。初得一义,未敢信为真也,其真之程度或仅一二分而已,然故假定以为

3、近真焉,而凭藉之以为研究之点,几经实验之结果,浸假而真之程度增至五六分,七八分,卒达于十分,于是认定为定理而主张之。其不能至十分者,或仍存为假说以俟后人,或遂自废弃之也。凡科学家之态度,固当如是也。”上个世纪80、90年代,也有学者论及这个问题,作为一种历史研究的方法,“历史假设方法”还被写进了相关历史学理论著作。  有感于李泽厚的《思想史的意义》一文中关于“‘假设’史学”意义的论述,房德邻发表了题为《评“‘假如’史学”》的文章,运用逻辑学的相关知识,针对李泽厚当年提出的一个假设命题“中国当年如果选择康梁的改良主义道路会好

4、得多”,阐述了他关于“假设”史学的观点。从李泽厚提出的“中国当年如果选择康梁的改良主义道路会好得多”这一命题谈起,认为“史学界将近10年的‘假设历史’的讨论,其核心就是在讨论反事实条件句的前件命题有没有‘历史根据’。”而认为关于这个“核心”问题的讨论“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假设本身就已经是“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未曾发生过,甚至是不可能存在、不可能发生的”,所以也就没有必要讨论它是否有“历史根据”或“历史可能性”了。在看来,李泽厚关于“中国当年如果选择康梁的改良主义道路会好得多”的证明方法,“恰恰违反了逻辑学家所设的一条禁规

5、——不能用假设来证明反事实条件句的成立”。假设不能用假设来证明,“只能用已知事实(或定理)来证明”。从这个意义上说,“并没有‘假如’史学,而只有实证史学”。  从多元的、非线性史观出发,王也扬认为,历史研究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客观历史的必然性更多地表现为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另一方面,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是多种多样的,“偶然性的天地十分广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某事物没有产生其预期的事实结果,并不等于这个事物在历史上就不曾存在过,也不等于它就没有发生、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历史研究中

6、的假设方法,正是建立在客观历史的多种可能性之上的研究方法。严肃、认真的假设,也才具有研究价值,它是“史学的一种可能性认定”。认为,所谓“严肃、认真的假设”,其判断的标准是看这个假设是否“建立在一定的‘历史根据’与‘历史可能性’之上”,而非“不着边际的凭空瞎想”。在这一点上,认为,与逻辑学等其他学科假设命题的前件,史学的假设“应该有所不同”,前者的确无所谓“历史根据”或“历史可能性”之类的讲究。因此,如果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考虑,“假如”史学“并没有什么毛病”。  针对房德邻和王也扬关于“假设”史学的讨论,朱宗震认为:在承认史学

7、研究中,可以运用假设作为一种参考系统,来思考和理解历史运动的轨迹和规律。在这个大前提之下,如果假设是为了探索造成历史运动结果的复杂原因,那么,假设就是有价值的;而如果假设是出于对既存的历史道路的愤恨和忏悔,那是没有价值的。由此,他呼吁:“不要在假设上浪费时间”,而应该本着价值中立的原则,“如何尽量客观地理解运动的源流、时代背景、发生的原因以及运动发展的逻辑性”,这才是史学工所应该做的。  从上述关于“假设”史学的不同看法可以看出,房德邻和王也扬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主要是源自于学科背景的不同。房德邻从逻辑学的理论和方法出发,认

8、为假设命题却可以用“假如……就会……”的方式来表达。“假如……”和“就会……”分别称为“前件”和“后件”。作为一个复合命题——“假设”——能否成立,就要看前件是否满足后件所要求的条件(明确条件或蕴涵条件),满足了就成立,不满足就不成立。  20世纪80、9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登陆中国以后,其影响逐渐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