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干之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何干之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ID:5360597

大小:315.6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8

何干之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_第1页
何干之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_第2页
何干之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_第3页
何干之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_第4页
资源描述:

《何干之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16卷第1期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01.16No.12014年2月Journalofwuyi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Feb..2014何干之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康桂英,卢光山。(1.安徽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安徽淮南232001;2.淮南市二十一中,安徽淮南232000)摘要:以2O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为起点,何干之逐渐走上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之路,取得多方面成就.成为中国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1979年,何干之平反后,在其夫人刘炼的推动下,

2、关于何干之的纪念性文章、研究性论文、文集以及传记逐渐问世,但目前对何干之史学的研究仍存薄弱环节。要解决这些问题,需从宏观性着眼,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拓宽研究路径,从而加深对何干之史学的认识。关键词:何干之史学;研究;回顾与展望中图分类号:B27K8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513(2014)01—0012—04何干之(1906—1969),广东台山人,原名谭干之史学研究起步较晚。1979年,何干之平反后,郁君,学名谭秀峰,1936年改名为何干之,是中在其夫人刘炼①的积极推动下,有关何干之的

3、生平国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也是中国马克思经历、纪念文章、研究性的论文、文集以及传记逐主义史学最早的构建者之一。何干之以参加20世渐问世。但就目前学界对何干之史学的研究来看,纪3O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大论战而走上了史仍存在薄弱环节,尤其是对何干之史学的史学思学研究之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以马克思主想、史学价值所论有限.这与何干之史学在中国马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克思主义史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是不相称实际和反帝反封建的中国革命实际,相继撰写了的,还需进一步挖掘。《中国

4、经济读本》、《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中国社会史问题论战》、一《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刘炼对何干之史学的研究《三民主义研究》、《鲁迅思想研究》等著述,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派别展开了激烈的理论论战和思想刘炼对何干之史学的研究是同整理修订何干之斗争,在中国社会性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生前的著述一起进行的。1979年何干之平反后,新民主主义革命、近代启蒙运动、中国社会经济结刘炼先后从社会科学家、中共党史学家、历史学家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民主义、鲁迅思想

5、等方等多个角度撰写了不同类型的何干之传记性文章,面阐发了较为深刻的理论见解,对中国革命的策略比较系统地向学界介绍了何干之的革命人生、史学和理论以及毛泽东本人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新中历程、史学观点和学术贡献,并着重分析了何干之国成立后,何干之在中国革命史与中共党史研究领史学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对毛泽东思想和新民域再结硕果,撰写了《中国现代革命史》与《中主主义理论的形成所作出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何干国民主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两本著作,分别开拓之为革命为真理执着奋斗的人生。尤其是《何干之了中共党史“通史”与“

6、专史”的撰述格局。与的革命一生和史学思想》一文,兼具回忆和研究性此同时,他还在讲授课程、培养师资、编写讲义等质,奠定了日后学界对何干之史学进行研究的基方面为中国革命史与中共党史学科的发展作出了有价值的贡献,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共党史研究与教学础。在该文中,刘炼总结了何干之治学的两大特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点,即“具有深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一些客观原因,何以及“研究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历史十分重视实践投稿日期:2013—10—22作者简介:康桂英(1975一),女,山西大同人,博士,

7、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史学史研究。第16卷第1期康桂英,卢光山:何干之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3·的要求”_1],并从何干之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分相传。与何干之同时代的学者胡华、李新、张仲析、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研究、对近代中国思实、成仿吾等发表纪念性的文章,从不同侧面回忆想运动的认识、对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理论的理解以了与何干之的革命友情、论述了何干之治学的特点及对中共党史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和宣传等六方面以及他追求真理、捍卫真理的革命人生。与此同人手,探讨了何干之在论证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时,学者们也就何

8、干之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建性时于1936年提出的“新的民主革命”思想、会I生质的分析论证、何干之提出的“新的民主革在1936年西安事变之前提出的持久抗战和建立国命”思想、何干之对近代启蒙运动的贡献、何干之际反日统一战线的思想、在中共党史研究以及宣传对中国革命史与中共党史的研究等方面展开了切实和捍卫毛泽东思想方面对中国革命和中国马克思主的研究。此外,美国学者德里克所著的《革命与历义史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