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学设计

ID:22583790

大小:81.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30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学设计_第1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学设计_第2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学设计_第3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学设计_第4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规范书写,能结合语境正确理解“日星月异”“瞬息万变”“相辅相成”“不懈探求”等词语的意思。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明确说理性文章的结构“提出观点、举例说明、总结观点”。3.抓住首尾段中的两个比喻句,依托哥白尼和沈括的典型事例,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4.学生在搜集、交流名人

2、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和名言中得到启示,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正确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教学难点:通过品读文中名人的典型事例及学生搜集的名人故事或名言,领悟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在阅读教学方面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两个要求,在目标2、

3、3中得到了落实,而目标1则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更好的阅读教学扫清障碍,而目标4则是在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实现学与用的有机结合。)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分段轮读课文,默写生字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识字、写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2.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大声读、浏览、默读等方式,结合说理性文章的特点,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了解说理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脉络。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标划批注、事例对比、链接生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

4、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4.借助拓展练笔,进一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促使学生学会选择典型事例表达自己的观点。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教师:1.教学课件。2.查看学生预习单,了解学情,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五、课时:两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1.故事导入: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

5、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老二一无所获吗?假如你是你一位智者,你会给这位只知道学的老二指点迷津吗?今天咱就来学习23课《学与问》。2.板书课题。(二)检查生字词语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能否读正确。(1)指名读正确,纠正发音不准的,“钥匙”中的“匙”读轻声;“瞬”读“shùn”。(2)指导书写,提醒学生左右结构的生字在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6、,重点指导写好“沈”字的最后一笔。(3)指名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三)整体感知,认识文体结构。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分段轮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思考: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2)指导学生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意思。(3)简要概括课文内容。2.思考课文的结构与学过的哪些课文相同?结合《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引导学生认识这篇课文属于说理性文章。3.默读思考,按照“提出观点、举例说明观点、总结明确观点”把课文分作三部分。(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了解说理文的结构,

7、感悟第1自然段是提出观点;2、3、4自然段是举例论证,5自然段是总结观点。)4.本文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1)默读课文,思考并标画相关语句。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2)齐读,你读出了什么?(3)认识首尾呼应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结论。两句话又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板书:勤学好问(4)质疑

8、: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举事例: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使学生初知课文大意,在理解各段意思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确说理性文章的结构,感知首尾呼应的重要性,把《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落实到实处。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四)抓住比喻句,突破“学”与“问”的关系1、学和问有着怎样的关系?结合课文的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