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去“经典化”的网络写作

浅谈去“经典化”的网络写作

ID:22588699

大小:5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0

浅谈去“经典化”的网络写作_第1页
浅谈去“经典化”的网络写作_第2页
浅谈去“经典化”的网络写作_第3页
浅谈去“经典化”的网络写作_第4页
浅谈去“经典化”的网络写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去“经典化”的网络写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去“经典化”的网络写作  无须赘言,我们今天正身处X络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的X络社会中,X络时代的潮流进步无可阻挡,它的影响呈现在方方面面。随之而来,传统的文学形态势必发生改变,这是任何人都无法予以改变的事实。有统计数字表明,截止2015年6月,我国X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2.85亿,占到X民总数的42.6%,其中X络文学用户达到2.49亿。2015年我国X络文学的产值规模达到70亿元。以X络文学为代表的数字出版物,已经成为数字出版最为核心的部分,这呈现了X络文学的群众基础之雄厚和市场经济之活跃。这是诸如X络文学高峰论坛这类会议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原

2、因,也意味着无论我们如何评价X络文学的意义,首先必须重视它的存在。  顾名思义,X络文学的特色在于对X络的有效利用。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的名言众所周知:媒介即信息。尼采也曾在一封信里谈到,我们所用的写作工具参与了我们思想的形成过程。这对于我们最后的文字产品不可能没有重大的影响。X络文学的特点是利用电子手段进行生产、传播、接受。区别于书面文本的文本读者,具有一种单向性和固定性,并在此基础上突出一种权威性。X络文学的大众性显而易见。这既是现代高科技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是大众文化异军突起,完成从边缘到中心的文化重构的一种现象。在与传统书面语文学的对比

3、中,关于X络文学究竟孰优孰劣的讨论已经很多,双方各据一词各有理由,重复这种评价性争论意义不大。今天的讨论似乎需要的是进一步讨论更具体的问题,这是我想强调的一点。而问题也恰恰在于,什么样的问题是值得讨论的具体问题。在我看来,值得注意的有两个问题:首先,X络文学能否成为经典,或者说是否有必要向传统纸质文学那样,产生自己的经典?其次,对于X络文学,文学批评究竟有多大的存在价值?对于X络文学,我们能否向对传统文学那样,同样对它提出诸如伦理教化的使命和人文关怀这样的要求?  显然,要想深入地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的讨论还是需要回到工具或手段方面。X络文学的

4、创作工具是电脑,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强化而非弱化传统书面文本的优势。也就是说它有益于文字表达的精炼和思维的慎重性。同时也有助于写作的方便。这是指电脑与传统打字机的相似性。但电脑与打字机的相似并非X络文学的主体,X络文学之所以称之为X络文学,在于X络化,这意味着在线性。而在线意味着什么?这需要考虑。在线首先意味着一个由无形的X络天地构成的空间,X络文学属于一个虚拟世界。它的生产优势不仅在于让写作方便,而在于让交流方便。它省略了诸如出版或发行等等的环节。无论是传统文学还是X络文学,都有一个最基本的写与读的问题。由于省去了发行和出版的环节,写作门槛的降

5、低,而这是一把双刃剑,对此无须多说。  在通常意义上,传统的文学修养较现代X络或许更为深厚。而X络写作的普及性则为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了方便。但文学作品的另一方面是受众,没有读者的作品也就缺乏创作的意义。所谓在线一代与以往阅读受众的一大不同是年轻化。电子产品更新换代之快和对技术含量更容易产生兴趣等等,这些方面无疑都是青少年所特有的特点。因此,如果说以往的传统文学有一种老少皆宜的特点(孩子们读小人书,成人们读文学经典),那么有意无意地,X络文学更多地侧重于青少年人群。在此意义上,X络文学的产品其实并不属于通常意义上的大众文化,而应该明确为青少年亚文

6、化。这也是媒介即信息的一种内含。媒体的使用方式决定了使用者,具体的使用者不仅又进一步决定了使用媒介生产的内容,而且同时也限制了使用者的对象。由此来看,X络文学与其说是大众化了,不如讲是特殊化了。它的受众面有着鲜明的年龄因素,主要属于在线一代或互联X族。也因此,关于X络文学的讨论归根到底,必须落实到作为主要受众的他们身上。  再进一步看,X络文学借助于电子产品进行创作,同时也意味着受制于工具即电子产品的发展方向。现在的X络技术早已从简单的电脑技术发展到了智能阶段。这种媒介不仅仅是信息的极度多样化和碎片化,而且是信息内容的消费化。由此而言,首先,X

7、络文学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一种返祖归宗之态,也就是重新回归到道听途说和八卦消息方面,这些原本就是小说这类文学形态的生成之源。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似乎可以说,文学(小说)借助于高科技完成了一个否定之否定(肯定否定再肯定)的阶段。其次,在X络空间内,电子产品的使用者更多地会进入随意浏览的状态,被种种游戏化内容和图像化文本所吸引。所谓低头族一代对手中电子产品的观看,更多地不是针对通常意义上的文学作品,而是广义的文化产品。这意味着,问题并不仅仅是X络文学究竟是什么样的文学,而且还有X络文学到底是否货真价实的存在。也即X络在线究竟还是否有文学?X络文学的称呼

8、是否已经需要重新界定?  我这样说并非彻底否认X络文学的意义,而只是从逻辑方面做出一种分析,讨论今天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和更准确地认识X络文学。我们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