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组织形式》word版

《教学组织形式》word版

ID:22709749

大小:76.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31

《教学组织形式》word版_第1页
《教学组织形式》word版_第2页
《教学组织形式》word版_第3页
《教学组织形式》word版_第4页
《教学组织形式》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组织形式》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八章教学组织形式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增强学生对教学组织形式的理解与认识,为他们日后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灵活地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有效地组织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打下基础。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历史演变及对班级授课制的正确认识2、教学难点: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管理的有关策略及班级授课制的改革三、教学的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历史演变及对班级授课制的特点2、能力目标: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灵活运用与改革教学组织形式的能力3、意向目标:思考和研究教学问题、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有效地组织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

2、率的意识和责任感四、教学内容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教学组织形式就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学各要素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组合起来开展活动的结构形式。(二)教学组织形式的意义教学组织形式是完成教学任务,实施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着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教学规模的大小;影响着学生不同技能技巧的形成对学生的个性形成和情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1.教学组织形式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组织形式影响教学质量这一点,可以在国内外教育史中找到众多的例子加以证明。如,前苏联20世纪20年代和我国1958年之后的一段时间,尤其是十年动乱时期,由于随便地否定了班级授课制(见后面

3、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再如,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反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代之以活动教学、现场教学和分组教学(见后面)为主,否定了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传授,从而导致了教学质量的全面下降。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国都力抓基础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由此研究教学如何组织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合理地确定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人员组合,科学地安排教学活动的组织程序,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对基础教育投入的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系统的功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确定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和全面发展从教

4、育社会学的角度审视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同时也是一个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中,师生通过互动关系获得自己的社会角色认同。教学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学生形成个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得到逐步发展。教学组织形式如果设计得好,师生交往、生生交往能得以正常维持,学生的个性和情感的发展才能成为可能。如果设计得不恰当,没有充分考虑师生交往的地位,教学中无视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就无法得到健康的发展。   3.钻研教学组织形式,有助于对教学论本身的探讨教学论的各种研究对象,尤其是教学模式和方法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同教学组织形

5、式的改革是融为一体的,要落实、检验和发展一种教学模式,必须同时研究如何科学地确定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也是如此,只有科学地确定教学的组织形式,才能确定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条件、时间以及它们的最佳组合方式。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沿革:(一)个别化教学组织为主的阶段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里,个别教学是教学组织的主要形式。所谓个别教学,是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的形式。这是最早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发展到后来也有一些变种,出现了一个教师教很多学生的现象。如在汉代就采用过大班上课和高徒相传的形式,但是这时的教学与班级授课有本质的区别,它没有严格的组织,同时学习的学生年龄相差悬殊。从

6、本质上讲,它仅是对学生进行个别施教的一种形式。个别教学由于其自身的弱点,它难以完成系统化、程序化传授知识的任务,因而教学效率不高。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只能适合当时人数不多且教学内容又比较简单的教学要求。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当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一种反映。   (二)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   随着资本主义商业的发展,生产规范不断扩大,对技术工人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大量增加受教育者的数量,提高受教育者的质量。这些要求反映在教学上,就是要增加自然学科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组织形式。这就催生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一一班级授课制。   早在16世纪,西欧就出现了班级授课制

7、的萌芽。17世纪夸美纽斯总结了捷克兄弟会的学校教育经验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班级授课制,并最早在理论上进行了阐述。   由于这种教学组织理论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提高了教学效率,因而逐渐为各国采用。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教学是在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用来培养“译员”、“通事”的外国学校最初只设英文馆,学生10人。后来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学校中开始被广泛采用。  (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