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前路融合术与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解析

颈前路融合术与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解析

ID:23129607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4

颈前路融合术与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解析_第1页
颈前路融合术与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解析_第2页
颈前路融合术与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解析_第3页
颈前路融合术与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解析_第4页
颈前路融合术与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颈前路融合术与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颈前路融合术与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解析多节段颈椎病指影像学意义上多个节段连续以及不连续椎管前方、后方发生病变,脊髓和神经受压迫的混合型颈椎病,病变位置常常发生于3~4个椎间隙,C3~7涉及程度较深。颈前路融合手术是经典的颈椎病手术治疗方式,临床治疗效果已得到广泛认可,但该手术可加大相邻节段的代偿性活动度,进而导致相邻节段退行性改变,增加再次治疗的风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对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开展人工椎间盘置换和颈前路融合术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现将结果报

2、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患者58例,纳入标准:X线、CT检查诊断为颈椎病,且病变累及3个以上椎间隙,脊髓及神经根受压。排除标准:颈椎畸形,后纵韧带骨化,严重器质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28岁~61岁,平均年龄(40.2±3.2)岁;观察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29岁~60岁,平均年龄(39.8±3.3)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

3、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2组患者均实行侧卧位,全身麻醉。对照组采取颈前路融合术治疗:使用椎体次切出长方形减压槽,解除神经及脊髓压迫后置入椎间融合器,保持与椎体前缘水平一致,钛板固定牢固,缝合切口并放置引流管。观察组采取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确定中线位置和打磨通道,使用磨钻打磨下上终板及椎体后缘,清除后缘骨赘及后纵韧带,彻底减压完成后放入合适的人工椎间盘。2组术后均进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术后1d拔除引流管,3d后尝试颈椎左右旋转等锻炼。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手术出血

4、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并依据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标准(JOA)评价颈椎功能恢复情况。JOA分为主观症状0~9分,客观体征0~6分,无症状15分。JOA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5-术前评分)]100%。改善率≥75%为优;50%≤改善率<75%为良;25%≤改善率<50%为可;改善率<25%为差。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手术

5、出血量比较观察组平均出血量(182.38±10.46)mL,对照组平均出血量(303.31±12.76)mL,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34.470,P<0.05)。2.22组患者神经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治疗后,JOA改善情况优15例,良10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86.21%;对简介:张广兴,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照组治疗后,优8例,良9例,可8例,差4例,优良率58.62%,观察组JOA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

6、24,P<0.05)2.3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术后出现2例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C5神经根麻痹,1例硬膜外血肿,并发症发生率6.90%;对照组术后出现8例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C5神经根麻痹,2例硬膜外血肿,2例轴性症状,1例喉返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27.5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χ2=4.350,P<0.05)。3讨论  多节段颈椎病以四肢麻木、双下肢活动不灵活、跟腱反射亢进、排便困难、尿潴留及平胸骨角以下浅感觉迟缓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为颈椎生理

7、曲度后凸畸形或变直,不同程度的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部分骨质增生,椎间关节退变。相关研究表明,颈椎退行性改变是多节段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此外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颈椎先天畸形,不良的睡眠、工作姿势,过度体育锻炼等可导致其发生。对药物治疗、牵引治疗无效的长期患者而言,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彻底减压、重建颈椎序列稳定性及恢复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但不同的手术方法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却有较大影响。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JOA优良率86.21%,明显高于对照组

8、的58.62%,差异显著(P<0.05),与薛睿的研究结果类似。提示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创伤程度低,治疗更安全,并且有利于颈椎病患者功能恢复。颈前路融合术可达到彻底减压,重建椎间高度的治疗目的,但根据相关研究显示25%的患者可发生邻近节段退行性病变,颈椎血运减少,代偿活动随之增加。融合的节段越多,邻近节段代偿活动越多,造成术后并发症较多,也不利于患者的远期恢复。人工椎间盘置换可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增强置换节段的活动度,进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