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ID:23519173

大小:17.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8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之二  佚名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检查第一段背诵情况。  二、细读第二段

2、。  1、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读后交流,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细读第2自然段。  ⑴同学们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从这个故事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看出司马光小时候就聪明过人)  ⑵司马光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用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

3、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抓住“19年时间”可见时间长,“著名”、“巨著”可见不同一般,可向学生简介《资治通鉴》,进一步更了解成就之大。  司马光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容易吗?从哪个词可看出来?(指出“终于”一词说明《资治通鉴》是司马光花费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怎样读好这一句?  ⑶自读课文讨论:司马光勤奋表现在哪些地方?  交流:a。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  b。长大后用“警枕”的自励自勉。  ⑷出示: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

4、他仍读书。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你较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抓住:“每当”、“却”、“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等词体会司马光的惜时,读书次数多、时间长、程度深,以及对比手法更突出了司马光的勤奋)  如何读好这一句?自由练读,读给同桌听,推荐读,注重评议。  ⑸文中“警枕”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⑹小结:司马光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天资聪颖过人,也同样需要勤奋,只有勤奋,才能获取成功的硕果。  ⑺齐

5、读课文第2自然段。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3、细读第3自然段。  文章除了写司马光勤奋的事例外,还写到了童第周。  ⑴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童第周与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从哪些词可看出来?(起步晚,基础差,抓住“17岁才进中学”、“学习成绩很差”)  ⑵但“经

6、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⑶“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付出艰辛的劳动)  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简介“青蛙卵剥离手术”体会“高难度”。  ⑸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会取得成功?  交流:抓住“毫不气馁,奋起直追”、“天刚亮……就”、“睡觉前……总要……还”等词句体会,怎样读好这些句子?体会童第周的勤奋。  ⑹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来理解“勤能补拙

7、”,用“”划出。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勤奋”的名言?(多搜集)  ⑺自由练读第3自然段。  ⑻指导背诵第3自然段。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教师小结: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

8、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算暴自弃权。作者通过一古一今两个人的典型事例再一次证明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成功者的成功无一不是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  除了司马光、童第周外,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名人勤奋好学的事例?(推荐读课外书)  4、细读第三段。  ⑴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作者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  ⑵齐读最后一句话,(抓住“只有……才能……才能”体会勤奋的意义)  根据第三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司马光只有(),才能()。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