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ID:25728201

大小:52.0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2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6.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晋城市城区凤台小学郭海霞【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了解说理文的选材特点。3.通过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道理。【教学重难点】领悟作者是如何讲明道理的,并在课文的研读中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组织联系,与作者的观点产生共鸣。【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六课(引读)——说勤奋。2.先来复习一下文中的词语(课件出示),齐读。滚瓜烂熟 高声朗读 抓紧时间 

2、编成巨著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远渡重洋 产生影响(1)这些词语大家都读得很流利、很熟练,可以用上这里面的哪个成语来形容?(点红:滚瓜烂熟)(2)找找这两组词语分别跟谁有关?(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3)你能选用上几个词语说说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故事吗?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一篇说理文。说理文,就是要说明一个道理。这篇课文想要跟我们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4.学习语文可不仅仅是读懂故事,更重要的是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

3、,细细地体会。二、研读事例,体会勤奋1.课件出示: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圈画出能体现勤奋的词或句,并说说自己的体会。2.交流司马光的事例(1)课件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A:说说你的体会,根据学生交流相机点红“滚瓜烂熟”。理解:“滚瓜烂熟”追问为什么能够滚瓜烂熟?相机理解“一遍又一遍”(是啊,有些文章很长,很难读,要想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只读一两遍是不行的,可能要读五遍、十遍,甚至几十遍,这叫“一遍又一遍”,

4、这就是勤奋的表现。或许你会说“我也行”,但是坚持一次不难,难的是——(点红“每当”)每次都能这样,这才能叫“勤奋”。B.当哥哥弟弟正在玩闹嬉笑时,可司马光却——(引读)那他为什么“躲”起来呢?(学生交流相机点红“躲”)是呀,他为了让自己不受到影响,不被别人所打扰,特意“躲”了起来。一个“躲”字也能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勤奋。而且这样鲜明的对比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司马光的勤奋。教师过渡:小时候尚且如此勤奋,那么长大以后呢?(3)课件出示: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

5、,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A:理解“警枕”。为了“抓紧时间”,司马光用什么方式来读书写作呢?这种“警枕”有什么特点?“只要……就……”(相机出示图片)介绍:这种枕头实际上是一小段圆形的木头,当人们一熟睡,因为翻身头很容易从上面滑落下来,因此只要稍微一动,人就警醒了,这种圆枕称为“警枕”。B.如果让你用这种枕头,你习惯吗?为什么?预设:不习惯。睡得不踏实,不舒服,不能一觉睡到大天亮。师:这个枕头滚来滚去真是烦死了,但司马光却自己亲手做了这种枕头来烦自己,还管它叫作(

6、“警枕”)。师:“警”在这里什么意思?(提醒)那你知道提醒他什么吗?(提醒他起来读书写作。提醒他要抓紧时间,不要睡懒觉,白白浪费时间。)这表面上在说警枕,实际上却是在说勤奋。争分夺秒的学习连睡觉的时间都要挤出来,这就是——(“勤奋”)。(4)小结:原来,勤奋就是别人玩耍的时候,他仍在读书,勤奋就是当别人睡觉的时候,他利用“警枕”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读书写作。(5)指导朗读,读书司马光的勤奋。(6)司马光这么勤奋,他成功了吗?(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7、)A:补充介绍《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著名的史学巨著,它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目的是让统治者从历代治乱兴亡中取得鉴戒。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资料。(7)读了这段资料,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19年?预设:艰难,漫长,忙碌。(体会到成功的来之不易)这就叫——引读: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8)是呀,怪不得作者在文中这样说——“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你能结合司马光的事例,来说说这里的“鲜花”指的是什么吗

8、?(司马光编写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作者通过司马光这个事例,是想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引读: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4.交流童第周的事例(1)过渡:刚才我们从司马光的事例中感受到了他的勤奋,现在我们来看看童第周又是如何获取鲜花的。小结学法:先来回忆一下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先找出有关勤奋的句子或词语,在旁边做做批注,并说说自己的体会。(2)先找句子,根据回答课件出示: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