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缬沙坦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ID:24025496

大小:7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缬沙坦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_第1页
缬沙坦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_第2页
缬沙坦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_第3页
缬沙坦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缬沙坦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鋼沙坦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赵文强王连进(贵州省仁怀市人民医院564500)【摘要】目的:观察使用缬沙坦/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102例,联合组给予缬沙坦/氨氯地平,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两组各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血压、心率、肾功能情况,并记录是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均较自身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O.01),心率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性(P〉O.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1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性p>0.05

2、。联合组出现5例眩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0%;对照组出现2例头晕,10例水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使用联合用药,能够增加减压效果,且减少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缬沙坦氨氯地平高血压【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217-01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大多数高血压病病因不明,以原发性高血压多见,占95%。长期血压升高,会引起动脉硬化,影响血液供应,产生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因此长期有效控制血压是十分重要

3、的,但研究发现,单一药物很难使高血压患者处在目标值,而联合用药则可使血压达标,提高降压效果[1]。现笔者用缬沙坦/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102例;其中联合组男61例,女41例,年龄由47岁至69岁,平均年龄(56.23±4.34)岁,平均血压为(166.4±8.1)/(96.4±4.8)mmHg;对照组男54例,女48例,年龄45至71岁,平均年龄(57.23±6.23)岁,平均血压

4、为(168.3±7.5)/(97.2±4.5)mmHg。两组均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中高血压的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肝肾功能异常,妊娠期,患其他胃肠道疾病者,心力衰竭,糖尿病患者及相关药物过敏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后,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1.2治疗方法两组均在治疗前2周停止使用抗压药物。1.2.1联合组:给予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商品名:倍博特,瑞士诺华制药冇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90840)每片含缬沙坦80mg,氨氯地平5mg,每日1次。1.2.2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商品名:络活喜,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5、生产,国药准字H10950224)5mg,每日1次治疗。两组均连续服药2个月,观察两组的血压情况,必要吋可调整药物剂量,提高治疗效果。1.3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血压、心率、肾功能情况,并记录是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疗效观察[3]:显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并JkL血压属于正常范围;脊效:舒张压下降<10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但已下降至正常范围,或虽未下降至正常范围,但舒张压下降≥10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无效:血压未达到以上标准值。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1.4统计学方法采用

6、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心率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1。疗效比较:联合组治疗显效89例,冇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治疗显效79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1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性p>0.05,无显著性。不良反应:联合组出现5例眩晕,但仍能继续坚持完成疗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0%;对照组出现2例头晕,10例水肿,

7、但仍能继续坚持完成疗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3讨论选用疗效佳,副作用少,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的降压药,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有相当的重要性。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II受体抑制剂,其药理作用主要通过竞争性拮抗ATI,从而产生阻断作用,而达到扩张血管,改善心室和重塑血管,抑制醛固酮生成,进而降低血压,对心脑血管有防护作用。苏通过U服即可迅速吸收,2-4h达到血药浓度峰值,II降压效果达到24h以上,反复给药治疗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