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语文的味与美[论文]

读出语文的味与美[论文]

ID:24067584

大小:1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读出语文的味与美[论文]_第1页
读出语文的味与美[论文]_第2页
读出语文的味与美[论文]_第3页
读出语文的味与美[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读出语文的味与美[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读出语文的味与美读出语文的味与美读出语文的味与美江苏大丰市大桥小学(224131)丁颖慧[摘要]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感受美、展现美、创造美;要让学生耳濡目染,在语文课堂中得到美的陶冶、美的净化、美的味道。学生经历初读感知课文,读中有“量”;精读感悟课文,读中见“巧”;诵读拓展课文,读中传“情”,就能读出语文的味与美。[关键词]自读精读诵读味与美[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5)31-04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般从初读感知、精读感悟和诵读拓展

2、几个方面去展开。但有些教师只注重精读感悟这一阶段的教学,往往忽视第一和第三方面的教学,这样容易忽略学生朗读的基础性教学和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不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品味、诵读、背诵,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初读感知课文,读中有“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有些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而是对课文的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等方面进行过多的分析。这样,学生自由读课文的时间太少,致使他们对课文的初步感知不够透彻,思考也不够深刻,影响了他们对

3、文本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给学生的自由读书留出足够的“量”,多给他们独立思考、感悟文本的机会。比如,我在教苏教版语文第六册《剪枝的学问》一文时,在导入课文后,并没有去分析课文,而是让学生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去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不到5分钟时间,学生们纷纷举起小手。但我没让学生直接回答问题,而是让学生再次认真地读课文,在自己质疑的地方标上记号,自己再思考能否联系课文大意来解决问题。正因为在教学时给了学生足够阅读的空间,学生有了自己独立思考和理解课文的机会。他们在之后的教学环

4、节——小组讨论中异常激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极高,学生对自己当初质疑的问题理解得也非常深刻。如“什么叫剪枝?”“王大伯剪掉了什么样的枝条?”这些问题,学生在初读时质疑,再读后已经能够自行解决了。二、精读感悟课文,读中见“巧”叶圣陶老先生曾说:“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自读感知课文上,而是应该有重点地点拨、引导学生,让他们仔细品味课文中的妙词佳句,体味课文立意构思的绝妙之处,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真谛。作为教者,在点拨、启发学生时

5、应以读为根本,巧妙地启发学生自己领悟,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六册《大作家的小老师》时,在初步分析了课文后,我问大作家的“大”体现在哪儿,学生一致回答是“著名”。这样理解也不能说不对,因为课文一开始就说他是英国著名的作家,课文中也提到:“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上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这些地方都证明了这样的观点。但是我们对其的理解还不能仅限于此。之所以称萧伯纳为“大”作家,还因为其有过人之处。那就是他的品质的体现,他能从文中小女孩的身上受到启迪,敢于自责,敢于批评,敢于积极反思自己的行为。但我并没有把这种观点强加给

6、学生,而是放手让他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还能从哪里看出大作家的“大”?学生先是面面相觑,接着纷纷捧起书本,有的边默读边拿笔在书上圈画,有的咬着笔杆沉思,有的目光一会儿游离在全文,一会儿注视在一处……三、诵读拓展课文,读中传“情”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卷五》中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能够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与沟通。而如果想把文本所体现的思想感情由作者“传情”至读者,只有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品味文本所传达的感情色彩。所以,我们教师要多给学生朗读表达的机会,启发他们拓展思维的空间,

7、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够品读出其中的味道,领悟文本的真谛。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文章,只有通过认真诵读才能体味出文章的美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读准字、词、句、段的基础上,应让他们由表及里地反复品味多层面的内涵,并把文本的内涵变成自己的体验,在阅读审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教学古诗《忆江南》,这首诗语言简练、结构分明、感情真挚。“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先在诗句上画出停顿,再练习读诗句,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尤其结尾的“能不忆江南”一句用反

8、问语气,要流露出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就这样,学生在反复读中体会到了诗的意蕴和美感。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要手段,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传情,真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