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文本,读出语文味

抓住文本,读出语文味

ID:38702219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7

抓住文本,读出语文味_第1页
抓住文本,读出语文味_第2页
抓住文本,读出语文味_第3页
抓住文本,读出语文味_第4页
资源描述:

《抓住文本,读出语文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抓住文本,读出语文味潜江总口管理区中学杨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语文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注重工具性的同时,人文性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要求我们这个语文课堂要体现出韵味,体现出自己柔和的美,体现出语文味。每每走进名师的课堂,我都会感叹那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醉心那随处可见的美丽。为什么名师的课堂总能驾轻就熟地带领学生驰骋于文本的语言文字中,徜徉于文本的思想意蕴中?为什么名师的教学设计总是这样独到巧妙、极富创意,课堂教学总是酣畅挥洒,游刃有余?我想,这除了离不开他们日积月累而成的高超娴熟的教

2、学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人格魅力外,更离不开他们对文本的潜心研读。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 “语文教师首先要学会把课文读厚。”、“没有钻进去的力量,就没有飞出来的激情。”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说过:“解读文本是备课的最重要一环。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儿。”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谈对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是首先指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思”,更要体味文本的“字正意,字外意”。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高低,决定着课堂达到怎样一种状态。要使学生有所感悟,教师自己得有感悟;要使学生能体验,教师自己得能体验;要使学生受感动,教师自己得受感动。只

3、有当教师对文本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由此可见,语文教师要想写出优秀的教学设计,要想在课堂上得心应手,上出精致出彩的课;要想成为学生最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就必须从文本解读入手,就必须重视文本解读。教师只有通过对文本多次地、细致地阅读,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挖掘教材的深度,抓住教材中的细节。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有了具体而深入的感知,有了咬文嚼字的探究,有了融会于心的感受,有了深刻的个性理解,并形成自己的构思时,美好而精妙的教学设想,才能变为现实,才能不断创新,才能使课堂教学的灵感熠熠生辉。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学会解读文本。那么,怎样才能又快又

4、准确地解读文本呢?一、抓住“文题”解读文本我们语文课本中的文本,大都通俗易懂、主题明确,尤其是文章的题目,大部分都是对课文内容或是作者写作意图的一种高度概括。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开发好文题资源正确解读文本。题目是课文的眼睛,凝聚着作品文意的精华,寄寓着作者的情感,因此,抓住题目,步步深入,让学生在与文题的对话中感悟文本。如《秋天的怀念》我抓的是“怀念”,怀念谁,怀念什么,从而引出要“好好儿活”,娘儿俩怎么好好活,我们怎么好好活。4又如我们学习《登上地球之巅》一文学生看到题目后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谁在什么时候登上了地球之巅的?”、“他们为什么要登上地球之巅?”、“他们怎样登上地球之巅的?”“登上地

5、球之巅肯定不容易,表现了怎样的精神?”……这些问题的提出都直接切入文章的内容甚至主题,那么我们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朗读课文,思考能否在文章中找到答案,如果没有这些问题他又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学生带着具体问题来读课文更容易对课文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感知。推敲品味其间的意义和含义,就不失为最佳的对话时机。通过对这些课文题目的审视可以和作者达到心灵的沟通,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主题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匠心。二、要善于抓住“文眼”何谓“文眼”?刘熙载在《艺概》中这样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阅

6、读时若抓住了它,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理清文章的层次和作者的思路。许多文章都可采用抓文眼的方法来阅读。由此可见“文眼”指的是文章中闪光点即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句和细节。而文中的这些关键的字、词、句和细节是文章中心或主旨的直接或间接的体现,它是文章的精要所在,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抓住了文眼,就可以顺藤摸瓜,更好到去解读文本,对文本的解读有积极的帮助作用。品读杨绛先生的《老王》,就可以运用抓文眼法。该文结尾写道:“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是《老王》一文的文眼。这里,“幸运的人”自然是指作者,而“不幸的人”则是指老王。阅读杨绛先生的作品《老王》,我

7、们就要牢牢抓住这句“片言”,它是解读《老王》的一把钥匙。如教《记承天寺夜游》时,引导学生品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让学生思考这里的“闲人”是怎样的人,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里的“闲人”并不是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心地善良、心胸宽广、热爱追求美好的事物的人,可谓品一“闲”字,而境界全出,“闲”字不“闲”。抓住“文眼”来阅读课文,是一种以简御繁的有效的阅读方法,是总揽全文、从大处着眼,从细处入手、准确领会文章主旨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