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巧妇”不为“无米之炊”

让“巧妇”不为“无米之炊”

ID:24994207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让“巧妇”不为“无米之炊”_第1页
让“巧妇”不为“无米之炊”_第2页
让“巧妇”不为“无米之炊”_第3页
让“巧妇”不为“无米之炊”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巧妇”不为“无米之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巧妇”不为“无米之炊”  摘要:指导写真写实;写平凡,写小事,以小见大;指导学生“靠山写山,近海写海,有感而发”,选材入文体现地方色彩,减少材料的陌生感、空洞感;给学生“嫁接”经验,让学生少走弯路。  关键词:作文教学地方特色模仿写作靠山写山近海写海嫁接经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俗语听来淡白无奇,细想却充满着哲理。没有米,即使多能干,也不能做出饭来。同样,做什么事,都不能缺少必需的材料。写作也不例外,如果心中没有材料,绝对提不起写作的兴趣,更不会写出好的作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我最感头痛的问题不在于如何让学生做到用词

2、准确,不在于如何让学生把句子写得生动、流利,也不在于如何做到布局谋篇(虽然这些都是重要的),而是学生(本文的“学生”均指乡镇中学的学生)无话可写,也就是缺乏写作素材,没有材料或材料贫乏,动起笔来不知如何下手。  造成“巧妇无米”的原因固然有多方面,但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少亲身经历,缺少社会实践。  一、怎样才能让学生改变这种尴尬的现状  要解决学生“无经历”、“经历少”之难题,绝不是一天两天能达到的,也不可能在短期内让学生去经历作文中可能出现的事情(那只是说笑罢了),虽然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学校组织学生外出活动4,但我们也绝不能因此而推卸教学责任,

3、不能老叫嚷着“不让学生外出怎能提高写作水平”,我们不但有路可走,还可以走“捷径”呢!  历来鼓励学生写真写实的我,在教学中一直都在注意着平凡的课文,用平凡的文章作示范来指导学生模仿选材及写作,这一点的确是与其他老师不同的。第六册语文课本中的《菜园小记》,写的是最平凡的东西――种菜,语句也很平谈,谈不上生动、风趣。可文章“以小见大”的特点让我决心组织学生来一次模仿写作,让学生写一次劳动经历,反映一定的人生哲理。为了使这次写作获得成功,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我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把学生有可能经历过的劳动都罗列下来:上山割草砍蔗,下田插秧割禾,出海捕鱼拾螺…

4、…然后根据材料为学生设计了多种的主题思想供参考借鉴。上课时,刚导入,学生知道写作目的后,纷纷嚷起来,都说“难写!难写!”,这早在我的意料之中,我微笑着问他们为何说“难写”,学生如实反映,有的说没参加过什么繁重的劳动,无话可写,有的说所做的事太平常,反映不出什么问题(在此这前学生总认为轰轰烈烈的经历那才值得写)。我等学生发了牢骚后,便一样一样的询问:“做过……吗?”“……做过吧?”把准备好的问题一道一道地问下去,课堂气氛随着问答逐渐由喧闹而变为活跃,同学们纷纷大笑:“这些也可以写?”我给予肯定:“就应该写这些!”然后,我就某些事例作分析,告诉学生写什

5、么样的事可以反映什么样的主题,并告诉他们,生活中无小事,事事都蕴含人生哲理,看你是否有心去发掘,看谁能善于发掘!分析到此后,学生动了心,不再唱反调,而开始默默思索,努力构思了。  二、教师自身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也影响着学生的选材入文4  学生在写作中需要提及未接触过的事物,在不知如何动笔的时候,总把希望寄托在老师的身上,而在这个时候,总不能叫学生先去“亲身经历”,再回来写“真情实感”吧。教师如果能将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嫁接”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少走许多弯路,节省许多时间,从中获得写作材料。初中语文第五册中第一单元写作要求是一事一议,我提供给学生参考的题

6、目中有一个半命题《由___而想到的》,一学生选了《由电子游戏而想到的》,可他只写了几行开了个头就不会写了,他停下笔来问我玩电子游戏有什么好处,我问他是否打过电子游戏,他说只看过没玩过,我就说,没经历过的,你不熟悉,何必强写,不如换个自己熟悉的话题吧(我自以为这个建议很明智呢)。可他却诚恳地告诉我,他的哥哥读初中时成绩一直很好,本有希望考重点,是让电子游戏给毁了。当初哥哥骗父母亲,说学电脑将来好找工作,当时网吧在乡镇刚兴起,很新潮,父母亲信以为真,还说哥哥有“本领”、有“出息”,现在追悔莫及,只好把希望全寄托在弟弟身上,学生有感于此,想论证电子游戏的

7、好处和害处,再指出玩游戏的弊大于利,得出“中学生不该电子游戏”的论点。不明真相的我却叫他换论题,这不是改变了他的创作意图吗?不是打低他的写作积极性吗?学生对老师不大失所望才怪呢。惭愧之后,我暗暗庆幸自已懂一点电脑知识,虽不能做到指点迷津,但也为学生了却一桩心愿。如果真是一窍不通的话,那只能找借口推托了,那简直是“误人子弟”,哪谈得上“传经授道”?一道文题摆在学生面前,对于学生来说,具有畏难之心是正常的,但如果老师也是一片茫然的话,就谈不上指导了。这就很好地告诉了我们,当今教师,单靠“三寸不烂之舌”4想搞好作文教学,遇上学生缺少生活体验的创作,只能是

8、无病呻吟。探讨作文教学方法,单靠一支笔一本教案簿,远远无法满足作文教学的需要,教师要间接地为学生写作而积累材料,才能使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