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ID:25074636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8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_第1页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_第2页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_第3页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7第M二教Z育/资m源h网L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前预备]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从秦朝到汉朝统治阶级对治国思想的调整。法家思想在秦有深厚的传统,从商鞅到秦始皇,一百多年,秦都是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法家思想主张严刑峻法,高压政策,是导致秦朝统治残暴的基本原因之一,而秦朝正是因为统治残暴灭亡,这个教训十分深刻。因此,西汉王朝建立后,重新选择治国思想。西汉初期,比较推崇道家思想,虽然儒家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被采用,但是道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实践表明,道家主张无为

2、,比较消极,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面临着一系列影响统治稳定的问题,要求统治者要有所作为,同时,汉武帝作为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和道家无为主张格格不入,因此选择了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汉武帝之所以独尊儒术,首先是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第二,儒家主张“仁”,以德治民,有利于缓和当时比较尖锐的阶级矛盾;第三,儒家重视教育和人才,符合当时汉武帝为加强统治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政策。汉朝的儒家思想与春秋战国时期比较,从价值观、基本内容特别是哲学思想有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春秋战国

3、时期的儒家有着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汉朝的儒家学派追逐名利,逐步成为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在哲学上没有明显的唯心倾向,有的还有唯物主义倾向,如荀子就提出了不少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而从董仲舒开始,儒家思想出现了神秘化,神学化的倾向,唯心主义成为儒家哲学的主流思想。当然,汉朝的儒家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也有所发挥和发展,如董仲舒就进一步发挥了仁政的思想,提出“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和国家对百姓“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的主张。秦始皇和汉武帝都重视加强思想控制,但具体做法、措施有很大不同,因此效

4、果就有很大区别。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早期曾经以“世官制”为主。汉武帝时期,察举制作为选官制度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隋唐时期,更完备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开始实行。使儒生既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儒学因此更全面地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知识结构](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1、汉武帝重视人才(1)背景西汉国力强盛,但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不宁;汉初延续下来的割据势力威胁着中央政权;剧烈,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社会各方面事务需要能臣干吏协助处理。(2)措施汉武帝令中央部门和各郡县推荐既又的知识分子。皇

5、帝往往亲自拟定的问题进行考问,叫做策问。等人正是通过这一途径进入了政府官员的行列。2、董仲舒发展儒学(1)董仲舒生平:董仲舒是汉朝的代表人物,也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人物。他生活于西汉文、景和武帝时代。公元前140年,应汉武帝“”,连续三次作答,提出了“”等主张,得到汉武帝赏识并受到重用。晚年辞职回家,修学著书,著有《》一书。(2)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董仲舒糅合、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①针对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了。②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董仲舒大力宣扬,还提

6、出了学说。③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提出。④为了稳定统治秩序,制定了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过程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1)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思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