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ID:41108053

大小:1.59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8-16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1页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2页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3页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4页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猜一猜:他们都是谁?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商鞅学派代表主  张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墨家墨子“仁”与“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仁政”、“民贵君轻”“制天命而用之”、学习的最高的目标是把握“礼”“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的辨证法思想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出“齐物论”“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下列人物又是谁?他们与儒家思想有什么关系?儒家思想的地位有何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汉武帝董仲舒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一单元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二.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影响:儒学成为正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课堂练习一、从“无为”到“有为”1、儒家思想经历2、汉初的“无为”3、从“无为”到“有为”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中国的学术思想在不断的相互渗透、改造,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1、儒家思想经历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3、—《汉书·食货志》汉初形势战争破坏社会凋弊“无为”黄老之学(道家)与民休息宽松百家复兴儒学复苏面对汉初如此形势,如果你是刘邦,你会怎样做?从严法治国的法家到无为而治的道家2、汉初的“无为”黄老之学黄老之学是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其中,黄帝之学主要指的是《黄帝四经》,即《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四部分。大致成书于战国,东汉时亡佚,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老子之学主要指《道德经》。黄帝老子黄老思想的

4、内容黄老之学基础黄老之学的核心黄老之学倡导——治身(养生)、治国——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五行、儒、墨、法等各家学说——“无为而无不为”——“待时而动” “因时制宜” “积极无为”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克两大定律.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西汉初期以“无为”的黄老之学为统治思想,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呢?1.经济恢复2.社会稳定3.生活改善土地兼并,商贾膨胀——中央软弱无力边境不宁——和亲王国问题——放纵、姑息民族矛盾阶级

5、矛盾积极:消极:材料一: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边境)廪庾(粮仓)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仟佰之间成群,乘牸牝(泛指雌性的牲畜)者摈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汉书·食货志》材料二: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粮食和钱财,国家势力相当雄厚,有条件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国家也存在土地兼并、商贾膨胀、王国问题、边境不宁等问题。——《中国古代史》材料一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怎样的经济状况?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时

6、期存在着哪些问题? 汉武帝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有为”的政治思想作支撑,那么什么样的思想符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呢?畅所欲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的“有为”包括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等,想一想以前所学内容有何表现?而思想上的“有为”又有何表现呢?思考?1、董仲舒生平(前179——前104年)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3、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影响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哲学家和政治家。汉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士,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受赏识、为官.晚年著《春秋繁露》创制新儒学体系.建议“诸不在六艺(礼、乐、

7、射、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武帝采纳其建议,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格局,被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沿袭。1、董仲舒生平(前179---前104年)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材料二:“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主张?其特点和实质是什么?◆主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