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行为毒理学概述

神经行为毒理学概述

ID:25333640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9

神经行为毒理学概述_第1页
神经行为毒理学概述_第2页
神经行为毒理学概述_第3页
神经行为毒理学概述_第4页
神经行为毒理学概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神经行为毒理学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神经行为毒理学概述神经行为毒理学概述 神经行为毒理学的概念.L.  神经行为毒理学是研究环境中有害因素对正在发育的、成熟的和老化的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的一门学科。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对外界危害因素极为敏感,当受到外来化学物的刺激以后,往往是在各脏器系统出现明显病理损害之前,其功能性的改变就已显现;此种功能性改变反过来也反映了神经系统的内在损害。因此,目前认为,利用神经行为毒理学的方法研究外来化学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检测中枢神经系统亚临床改变,并以此为指征确定外来化合物的阈剂量,可以为制定卫生限量标准提

2、供较为灵敏的、早期的、严格的检测手段和试验依据。  神经行为毒理学主要应用心理学、行为科学和神经生理方法,如经典的条件反射、程序式行为操作反射等,研究毒物对实验动物的认识、识别、记忆、学习能力和行为表现等的影响,探索早期可逆性有害效应,为制订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也常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的神经行为核心试验成套组合方法对职业性接触有害物质人群进行健康监护,提供早期有害效应的信息。    行为毒理学的方法  行为毒理学试验方法可以分为一般行为毒理学和行为致畸学两大类。一般行为毒理学主要包括:①一般行为;②学

3、习能力;③感觉功能;④活动能力;⑤药理学反应性;⑥神经运动能力等6个方面。人和动物的行为致畸学主要包括生长、发育过程中,尤其是胚胎发育期间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所引起的行为和发育异常。  化学物质行为毒性研究问题的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评价一种化学物质是否具有毒性是以半数致死量(LD50)为指标,这是人类对化学物质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最初阶段;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到本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人们开始将亚急性和慢性毒理学试验用于评价化学物质的毒性;五十年代末期,震惊世界的反应停(thalidomide)事件,对毒理

4、学发展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人们认识到对化学物质安全性评价仅用急性、亚急性、慢性毒理学试验是不够全面的,还需要做相应的致畸试验[1]。我国自1984年试行食品安全毒理学评价程度以来,使食品安全性评价工作逐步纳入法律监督的轨道上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通过对国外有关化学物质行为毒理学评价方法的研究,结合我国国内具体的实验条件和对行为毒理学方法学的一系列探讨,提出了一套食品安全性行为毒理学评价方法,为今天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特别是为保健食品和食品新资源开发等鉴定,提供了敏感、简单、易行、可

5、靠的方法,使我国行为毒理学方法学的研究正逐步与世界水平接轨。  1998年国际OECD神经行为毒性研讨会重新确定了有关的试验方法,尤其是强调应该重视神经系统从发生到成熟这个期间的安全性评价,应该进行多世代的试验,至少要了解妊娠期和哺乳期接触化学物质所产生的影响,而器官形成期的暴露试验则作为参考。  行为毒理学的评价原则:行为毒理学的一般评价原则主要是对那些在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具有神经毒性,或者可疑具有神经毒性的化学物质以及可能具有潜在神经毒性的物质,可通过各种途径与人类可能接触或进入人体的,原则上都应

6、该进行行为毒性的评价。  行为毒理学的评价方法:原则上是选择生理学和动物学上的分类与人类更接近的,同时也要既容易获得,又经济的动物,如狗、兔、鼠等。目前国际上最通用的动物是大鼠和小鼠。但也要注意,动物对化学物质敏感性问题,例如有的动物,只对某种化学物质产生特异反应,如杀虫剂用啮齿类动物不能检测出其毒性,但给小鸡投予后,经过一段时间,可以发现其神经毒性。所以,对行为毒性实验来说,化学物质的吸收、代谢和排泄等方面与特定动物神经系统易感性的选择应予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考试。    神经科学的发展与行为毒理学

7、  最近10年来,神经科学方面,特别是在脑神经活性物质以及受体的研究中,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应用,逐渐阐明了神经活性物质如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γ-氨基丁酸等在脑组织及其他神经系统中的生理功能和分布。因此,这些物质的结构及动态变化,构成了行为学变化的基础,为化学物质在行为毒理学、药理学等方面的评价提供了生物化学、生理学方面的依据。  行为与神经生化学:脑细胞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细胞突起有树突和轴突两种。一般说明,树突是从其他神经细胞接受信息,而轴突是

8、把信息传给下一级神经细胞。这种神经细胞间的神经传导有化学和电突触两种。在化学突触中担当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的物质是神经递质。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及与特异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因此,神经传导中最重要的基础是神经递质的产生部位(神经细胞的脑内分布)、释放部位(终末的脑内分布)、受体蛋白所在部位及产生部位(神经递质与神经细胞结合的部位)。  神经毒性评价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神经生物学的发展,产生了一门新兴的学科-分子神经毒理学。由于哺乳类大脑组织遗传的多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