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戴礼记》拾诂.doc

《大戴礼记》拾诂.doc

ID:28112991

大小:6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8

《大戴礼记》拾诂.doc_第1页
《大戴礼记》拾诂.doc_第2页
《大戴礼记》拾诂.doc_第3页
《大戴礼记》拾诂.doc_第4页
《大戴礼记》拾诂.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戴礼记》拾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戴禮記》拾詁蕭旭江蘇省靖江市廣播電視臺《大戴禮記》13卷,漢戴德所編撰,宋代與十三經並列,合稱十四經。有清一代,訓詁大明,清儒董理此經,不遺餘力矣。今人黃懷信、方向東二先生各撰專著,彙校宋元明清各刻本之異同,並將前人注釋彙為一編黃懷信主編《大戴禮記彙校集注》,三秦出版社2005年版。方向東《大戴禮記匯校集解》,中華書局2008年版。,甚便學者。撰著者自己亦各有發明,疑難之處,去其太半。其有功學林,自不待言。我多年前撰有《大戴禮記解詁》一稿,蒙方向東先生不棄,曾在《大戴禮記匯校集解》中引用過十數條。舊稿僅據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立說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中華書局19

2、83年版。,當時其他資料皆未能見,故甚簡質,今擇數條,補充證據以申述之。本文為省繁雜,徵引諸家說,如未注明出處,並轉引自黃懷信主編《大戴禮記彙校集注》、方向東《大戴禮記匯校集解》。(1)所謂君子者,躬行忠信,其心不買;仁義在己,而不害不志,聞志廣博而色不伐(《哀公問五義篇》)按:“買”字有五說:(a)戴震曰:“案:置,他本訛作買。考後卷《文王官人篇》有‘施而不置’,注云:‘不形於心色也。’可證‘其心不置’之義。今從劉本。”孔廣森亦從元本改“買”為“置”字。汪喜孫曰:“此言不以己之盡忠信于人置諸心,而責人以忠信也。”戴禮曰:“徐注《說文》云:‘置從直,與罷同意,置之則去也

3、。’與躬行之意正相足。王氏念孫、王校本均從《荀子》作‘德’,亦非。”黃懷信從戴校作“置”字,云:“置,放也。心不置,言自己不放置於心。行忠信無所謂德(感德),故不當為古德字之誤。”(b)王樹枏謂“買”為“置”字之誤,“置”為“悳”字之誤,“悳”為“德”古文。孫星衍、孫詒讓、汪照說同。(c)王念孫謂“置”讀為“德”,云《荀子》作“言忠信而心不德,仁義在身而色不伐”。方向東申證之。(d)王聘珍曰:“‘買’義不詳,或云‘買’當為‘置’。”(e)方向東曰:“蕭旭說:買蓋借為䁲,《說文》:‘䁲,小視也。’其說可參。”我舊說無旁證,今申述之。《廣韻》:“䁲,視皃。”《太玄經·衆》:

4、“師孕唁之,哭且䁲。”范望注:“竊視稱䁲。”宋·林希逸《太玄精語》曰:“䁲,竊視之貌。”林希逸《太玄精語》,《竹溪鬳齋十一稿》續集卷25,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85册,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初版,第808頁。“䁲”訓小視、竊視者,言其視之漫不經心也馬敘倫曰:“《見部》:‘覭,小見也。’與此雙聲轉注。䁲、瞀、?皆唇音。疑小視謂子細看,如短視者然。亦眊音之衍也。”馬氏解為“子(仔)細看,如短視者然”,恐非是。馬敘倫《說文解字六書疏證》,轉引自李圃主編《古文字詁林》第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817頁。。今各地方言謂閑望為“賣呆”參見許寶華、宮田一郎《漢

5、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1999年版,第3134頁。吳語也稱作“望呆”,可證“䁲”、“望”同義。“呆”正字當作“眙”,章太炎曰:“今淮南謂久立不前曰站眙,注意睎視曰望眙,亦讀如殆。”章太炎《新方言》卷2,收入《章太炎全集(7)》,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5頁。,當作此“䁲”字。不䁲,猶言不輕視、不輕怠。《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與此文可互證。“不買”即“不怠”也,“不伐”即“讓”也。以《小戴》證《大戴》,固無疑矣。《荀子·哀公篇》作“德”字者,轉當據此篇校正。《家語·五儀解》:“所謂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義在身而色無伐。”

6、王肅注:“怨,怨咎。”蓋《家語》作者不得其解,臆改作“怨”字。《長短經》卷1:“所謂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忌,仁義在身而色不伐。”有注:“忌,怨害也。”《皇王大紀》卷69:“心不忌,色無伐,辭不專……者,君子也。”唐、宋間人又臆改作“忌”,去其真愈遠矣。(2)寡人憃愚冥煩,子識之心也(《哀公問于孔子篇》)按:《禮記·哀公問》與此文同。《國語·楚語上》:“若民煩,可教訓。”韋昭注:“煩,亂也。”王念孫曰:“民讀為泯,泯、煩皆亂也。”王氏又引此文,云:“‘冥煩’與‘民煩’聲義亦相近。”轉引自王引之《經義述聞》,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514頁。朱起鳳曰:“冥字作民,同

7、聲借用。”朱起鳳《辭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522頁。王說是而未盡,其本字為怋,“泯”亦借字。《說文》:“怋,怓也。怓,亂也。”《廣韻》:“怋,亂也。”字或作惽,《集韻》:“怋,或作惽。”字又或作湣、眠,《廣雅》:“湣、眠,亂也。”《禮記》鄭注:“冥煩者,言不能明理。”《禮記》孔穎達疏以“冥煩”屬下句。汪照曰:“冥,幽也。”戴禮曰:“冥,昧也。”陳澔、孫希旦並云:“冥者,暗於理。”王樹枏曰:“‘冥’字句絕,‘煩’字屬下讀。”于鬯曰:“煩蓋讀為頑。”于鬯《香草校書》卷46,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922頁。諸說並失之參見蕭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