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戴礼记》文本的生成、流传及思想研究

《大戴礼记》文本的生成、流传及思想研究

ID:34014878

大小:27.41 MB

页数:471页

时间:2019-03-03

《大戴礼记》文本的生成、流传及思想研究_第1页
《大戴礼记》文本的生成、流传及思想研究_第2页
《大戴礼记》文本的生成、流传及思想研究_第3页
《大戴礼记》文本的生成、流传及思想研究_第4页
《大戴礼记》文本的生成、流传及思想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戴礼记》文本的生成、流传及思想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Athesis(dissertation)submittedtoZhengzhouUniversityforthedegreeofDoctorStudyonthegeneration,transmissionandthoughtofthetextofDaDaiLiJiByMAXiao—lingSupervisor:Prof.XUZheng—yingChineseclassicbibliographyChineselanguage&literatureSchoolMay2014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2、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巾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L

3、期:年月LJ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郑州大学。根据郑州大学有关保嗣、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沦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郑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学位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戎果时,第一署名单位

4、仍然为郑州大学。保密论文存解密后应道守此规定。学位论文作者:Ll期:年月L1中文摘要《大戴礼记》是一部重要的礼类基本典籍,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思想价值,受到学者的重视。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其编者及时代、与《礼记》关系、文本校释、各篇内容、研究史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20世纪以来上博简、郭店楚简等相关出土文献增添了新材料,提供了新机遇。本文结合传统研究成果及新材料,以《<大戴礼记>文本的生成、流传及思想研究》为题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阐释。汉仪规划、礼制建构和礼学改革是汉代礼文化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后苍及其弟子戴德、戴圣是礼学传承的中坚人物。戴德生年不早于前99年,卒年大约存前37至前23年问,礼

5、学成就有三:拟定《士礼》十七篇次第、撰写《丧服变除》、编选《大戴礼记》。担任太傅期问,为教导之便从《后氏曲台记》、(iL古经》、《礼古记》、《曾子》、《孔予二三朝记》、《荀子》等文献中,选择相关篇章加工整理撰成《大戴礼记》,西汉戴德编《大戴礼记》的史实不容置疑。戴圣从《后氏曲台记》、《礼古记》、《苟子》、《曾子》中,选择相关篇章进行加工整理撰成《礼记》。“小戴删大戴说”、“驳斥小戴删大戴说”,均有一定合理性,“增广小戴说”不可信,“增广后苍说”较为合理,《大戴礼记》与《礼记》是戴德、戴圣各19编选的不同礼学典籍。《大戴礼记》在汉仪规划和礼制改革中的作用1i明显,但仍是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备参资料之

6、一,促进了《仪礼》定本的形成和流传,地位虽一j如《仪礼》、《礼记》,但小可或缺。《大戴礼记》现存,lO篇的成篇时代不同,《夏小正》、《哀公问五义》、《哀公问于孔予》、《投壶》、《公符》等5篇约成篇于战国前期,《主言》、《诸侯迁庙》、《诸侯衅庙》、《曾子立事》、《涪_了本孝》、《曾子专孝》、《曾子大孝》、《曾子事父母》、《曾了制言上》、《曾子制言中》、《曾子制言卜》、《曾子疾病》、《子张问入官》、《千乘》、《四代》、《虞戴德》、《诰志》、《小辨》、《用兵》、《少闲》、《武王践阼》、《文+官人》等22篇约成篇于战园rfl期,《卫将军文子》、《五帝德》、《帝系》、《礼三本》、《劝学》、《曾子天网》、

7、《本命》、《易本命》等8篇约成篇于战国后期,《盛德》、《明堂》、《朔事》、《礼察》、《保傅》等5篇约成篇于曲汉时期。《大戴礼记》与包括出十文献存内的43种先秦两汉典籍存存内容重见情况,重见类型大致可分为整篇币见、历史故事重见、经传结构重见、语教重见四类,之所以形成雨见情况,既有义砰和事理相同的普遍性原因,义有凶戴德太傅教导职责博采众长融为己说的独特性原因。这些重见比较既有助于《大戴礼记》文本的校勘和说解,为重新校勘整理奠定基础,又可以为卜古汉语史硎究提供丰富的语料,还可以加深对先秦两汉的撰作方式和先秦两汉典籍体例的认知。《大戴礼已》文本有引述、传习、校勘、注解tt种流传模式。东汉至明代引述者较

8、多,北周时有卢辩传习,宋元明时朱熹、王应麟、杨简、方孝孺等人多单篇研究。清代戴震、卢文硌、汪中、王树柑、王引之、俞樾、孙诒让等人专丁文本校勘,孔广森、汪照、王聘珍、康有为、戴礼则精于文本注解。通过纵向史的梳理,可以发现“大戴礼记”名称的时代变化。“大戴礼记”存流传过程中至少有“大戴礼”、“大戴记”、“戴德礼记”、“礼记大戴”、“礼大戴记”、“太傅礼”等6种异称,每一种名称的背后,都包含着特定的时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