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概论

中医药学概论

ID:28721036

大小:51.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13

中医药学概论_第1页
中医药学概论_第2页
中医药学概论_第3页
中医药学概论_第4页
中医药学概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学概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中医药学概论》复习1.中药四气五味及中药功效的一般关系含义:四气又称四性,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是对药物治疗寒热病症作用的概括。一般来讲,寒凉药多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效;温热药多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等功效。五味: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酸:有收敛固涩、生津止渴的作用苦:有泄、燥湿、坚阴的作用。辛: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甘: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咸: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淡:有渗湿利水作用。2.中药配伍的作用及七情:配伍: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配伍的目的:①单味

2、药的力量有限,难以治疗病情较重的患者,通过配伍能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②对于单用会产生毒副反应的药物,选择有的配伍可以抑制或消除其毒副反应。③对于病情比较复杂的患者,配伍用药可以达到既分清主次,又全面兼顾的目的。单行:药物的单独应用相须:药物的性能功效相似,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的配伍相使:药物的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以一药为主,一药为辅,以提高主药疗效的配伍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的配伍。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配伍。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的原有功效降

3、低或丧失。相反: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或副作用。3.十八反、十九畏: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炮制方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净制:1去除非药用部位,利于临床剂量准确巴韩天除木心2分离不同药用部位,防止混药麻黄根茎分离加工切制:1利于提高煎药质量,提高疗效2利于临床调剂制剂加热制:1提高煎药质量,提高疗效(杀酶保苷、醒脾开胃)2降低毒

4、性和副作用马钱子砂烫乌头煮制3缓和或改变药性,扩大临床应用血余煅炭白帆明煅辅料制:1中间传热体,提高疗效砂炒影响药材质地2协同药物更好的发挥疗效蜜炙麻黄、姜炙半夏3纠正药物偏性,降低毒性和副作用麸炒苍术4.炮制对四气五味归经的影响:1.纠正药物过偏之性,即“反制”。2.增强药物的性味,即“从制”。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3.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归经的影响:部位趋向醋制入肝经;酒炙引药上行蜜制入脾经;盐炙引药下行盐制入肾经。5.炮制的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3)增强药物疗效(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

5、用的部位和趋向(5)便于调剂和制剂(6)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7)矫味矫臭,有利于服用(8)提高药物净度,确保用药质量6.酒炙及醋炙的作用酒炙:(1)炙药用黄酒(15~20%),浸药多用白酒(60~70%)。(2)酒性大热、味甘、辛,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药物经酒制后,引药上行,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而增加疗效,缓和药性等。醋炙(米醋陈醋---4~6%):(1)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醋性温,味酸、苦。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作用。(1)具酸性,能使药物中所含有的游离生物碱等成分结合成盐,增

6、加溶解度而易煎出,提高疗效,如醋制延胡索等。7.清炒法的方法与要求1.炒黄(包括炒爆):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稍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透出药物固有气味,如牛蒡子、芥子、王不留行、酸枣仁、槐花等。2.炒焦: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具有焦香气味,如山楂、栀子、槟榔等3.炒炭: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内部呈焦黄色或焦褐色。“存性”是指炒炭后药物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花、叶、草等炒炭后仍可清晰辨别药物原形,如槐花、菊花、荆芥、大蓟等。8

7、.解表药含义及性能特点【含义】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性能特点】1.味辛能发散表邪。2.入肺经与膀胱二经为主。3.作用:①发汗②止咳平喘③透疹④止痛⑤利水消肿。9.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紫苏性味及功效麻黄:辛、微苦、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辛、甘、温。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荆芥:辛、微温。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消疮,炒炭止血。防风:辛、甘、微温。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紫苏:辛、温。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安胎。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10.薄荷、牛蒡子、菊花、柴胡、葛根性味

8、及功效薄荷: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牛蒡子:辛、苦、寒。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散肿。菊花:辛、甘、苦、微寒。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熄风清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