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效教学策略

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效教学策略

ID:28992321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5

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效教学策略_第1页
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效教学策略_第2页
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效教学策略_第3页
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效教学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效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化学元化知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效教学策略夷陵区小溪塔高中杨闵卓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化学知识体系的“骨架和载体”,化学基本概念、理论、计算、实验部分则是“肌肉”,是为解决元化知识服务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最多的基本知识;元化知识浅显易懂,条理清晰,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同时元化部分内容重复多,传统教法很难出新意,学生易犯困从而轻视元化部分的学习。如何在元化部分教学中新课程理念,实现三

2、维培养目标,大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一、注重元化知识识记。元素化合物部分知识多而杂,听得懂,运用难,其主要障碍是大脑中记的东西太少,运用中能够联想的知识不够,尤其是无机推断和框图推断题。知识的积累是基础,只有把原材料准备好,才可能做出“美味的菜肴”。因此必须加强识记的检查和督导,如:1、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化学方程式就像英语学科的单词,单词记不着,英语无法学,化学方程式记不着,化学照样无法学。2、特征现象。如特定颜色、气味、状态、实验现象特性。3、物质的

3、组成、结构。如等电子体微粒,10e-电子微粒有:CH4、NH3、H2O、S2-、F-、Na+、Mg2+、Al3+、OH-、NH4+、H3O+等;18e-电子微粒主要有:H2S、HCl、H2O2、S2-、Cl-、K+、Ca2+、O22-等。4、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二、注重运用理论知识作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内容繁多,但其中有许多内容和化学基本理论紧密联系,必须用化学理论去统率和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即使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能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结构理论,一般地判断

4、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应用同主族元素或同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可以推断其他元素的性质特点;根据氧化还原理论,能判断一种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以及发生反应的可能性;应用电解质溶液理论,可以分析溶液中物质粒子之间的关系(粒子守恒、电荷守恒);根据化学平衡理论、勒夏特列原理,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理论,可以解释物质发生变化的一些现象和本质原因等。如原子结构决定了各主族元素的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组成(ⅣA、ⅤA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组成分别为:RH4、RH3、RO2、R2O5)

5、;根据溶解平衡、电离平衡的理论就可以说明氯水和氨水中分别一共存在7种和6种微粒;Na2O2、Cl2、NO2分别与水反应都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总结等。因此,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若以化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与化学实验相结合,不仅能够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就能较好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还可以突出化学基本理论应用,抓好各板块知识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的融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注重培养学生类比思维和发散思维。通过初三化学学科的学习和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的学

6、习,学生已经了解或认识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分类、金属活动性、原子结构、酸碱盐反应规律等理论知识,也接触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氧气、碳元素的单质与常见含碳化合物如CO、CO2、CH4、CaCO3等、铁和铜等金属单质的性质以及酸碱盐的反应规律等。可见,学生头脑中已经贮存有了一定的化学概念或理论性知识、元素化合物事实性知识和化学学习的策略性知识等,具备了化学学科持续学习的能力和基础。因此,化学必修1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基本上就是一种螺旋回升式的学习。因此寻找新旧知识的相同点,可以培养学生的类

7、比思维;寻找他们的不同点和延伸点,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新知识学生已学知识新旧知识的同化点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和延伸点Na2O和Na2O2的化学性质。初中化学中物质的分类、氧化钙与水的反应、氧气和碱性物质的检验等。化学1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写出Na2O与水、CO2、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猜想Na2O2能否与水反应以及可能的产物,然后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最后再让学生通过对Na2O2与水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分析,以及比较与Na2O和水反应的不同,使学生认识到Na2O2化

8、学性质的特点。SO2的化学性质。CO2的化学性质;化学1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写出SO2与H2O、Na2O、Ca(OH)2、Na2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从化合价角度分析SO2的氧化性、还原性。指导学生自主从实验活动中找到答案。最后得出SO2和CO2还是有差异的,从而学习SO2的特性。四、注重感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1、多安排学生实验,提高学生感性认知水平。例如:钠是活泼金属,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钠。学生因此从未见过钠,更谈不上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