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教案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教案

ID:29288406

大小:14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8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教案_第1页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教案_第2页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教案_第3页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教案_第4页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成因一、课程标准: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二、教学目标:1、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案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并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3、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三、教学过程:(一)认识喀斯特地貌1

2、、喀斯特地貌名称的由来(阅读归纳)喀斯特是欧洲原南斯拉夫的一个石灰岩高原的名称,那里发育着各种奇特的地貌。19世纪末,欧洲学者借用该地名称呼石灰岩地区的地貌,水文现象和景观。后来“喀斯特”一词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专门术语。2、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分布与研究(阅读知识窗)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又被称为岩溶地貌、徐霞客,早在欧洲人之前就对广西、云南、贵州一带的喀斯特地貌进行实地勘察,记录与成因分析,《徐霞客游记》中有世界上研究喀斯特现象的最早纪录。3、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重点分析)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与淀积作用。其溶蚀

3、与淀积的作用分别体现了化学过程: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CaCO3↓+CO2↑+H2O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1)岩石圈:首先岩石不可溶性是最基本的条件,形成喀斯特地貌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碳岩、云岩等,其次是透水性,岩石空隙与裂隙越多,透水性愈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2)水圈: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离不开水,气候愈湿润,降水愈丰富,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流动性愈好,从而提高了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3)大气圈:首先大气中的与水体中CO2的含量是影响喀斯特

4、地貌形成的重要物质,其次气温愈高,有利于加快上进化学反应,可促进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由此,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一般分布在较低纬度地带。(4)生物圈:水的溶蚀作用不仅取决于水中CO2的含量,而与水中有机酸与无机酸的数量有关,而水中酸性含量与生物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4、喀斯特地貌形态(阅读教材图3-3-2)(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结合前面影响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因素与中国地理知识,要求学生从岩石图、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四大图层去探究桂林山水的形成原因。具体过程为:首先,学生个人根据课本、地图册及资料,探究原因、其次分组讨论,寻求小组一致意见并

5、委派一名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归纳课后请每位同学写一篇小论文。【课堂巩固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是()A.风力的搬运作用B.风力的侵蚀作用C.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D.冰川的侵蚀作用.读图3--12“人民币版面图案”(部分),判断2~3题。图3--122.该版面景观是()A.九寨沟风光B.桂林山水C.鼎湖山保护区D.长白山天池3.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冰蚀作用B.流水侵蚀用C.风力侵蚀作用D.海浪侵蚀作用4.该景观地貌属于()A.雅丹地貌B.丹霞地貌C.冰蚀地貌D.喀斯特地貌5.下列著名风景名胜区属于喀斯特

6、地形的是(    )A.峨眉天下秀B.白头山天池C.桂林“碧莲玉笋世界”D.东岳泰山6.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A.岩石有风化裂隙B.岩石中含有化石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D.岩石具有可溶性7.下列对喀斯特地貌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厚度较大的可溶性岩石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基础B.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越典型C.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越大越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D.水的流动性强,可以提高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8.下列形态不属于喀斯特地貌的是()A.峰林B.角峰C.落水洞D.石笋9.“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7、所描述的地貌类型是()A.喀斯特地貌B.风蚀地貌C.冰川地貌D.火山地貌二、判断题(正确的表示为“A”,不正确的表示为“B”)10.石钟乳、石笋、石柱属于地下喀斯特地貌。()11.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越典型。()12.桂林地区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生长,为喀斯特地貌形成创造了条件。()13.桂林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有利于“桂林山水”形成。()14.桂林地区具有开发潜力的是丰富的旅游资源。()三、综合题15.读图3--13,回答有关问题。图3--13(1)这种地形称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岩地区,它是可溶性岩石受到含有

8、______的水的______和______作用形成的。(2)图中A是______,B是______。(3)写出A和B形成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4)该类地形因在______高原较为典型而得名;在我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