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再明:甘当农技“120”

陈再明:甘当农技“120”

ID:31430904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陈再明:甘当农技“120”_第1页
陈再明:甘当农技“120”_第2页
陈再明:甘当农技“120”_第3页
陈再明:甘当农技“120”_第4页
陈再明:甘当农技“120”_第5页
资源描述:

《陈再明:甘当农技“12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陈再明:甘当农技“120”  陈再明退休前是湖北省荆门市农业局副局长,10年前退休后,他长年奔走在田间地头,研究新品种,推广科学种植,先后在荆门市20多个乡镇开展技术讲座40余次,技术指导农作物面积10多万亩,辐射农户1000余户,帮助农民增收超过千万元,被当地农民誉为“农技120”。  陈再明生在农家,长在农村,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工作在农业战线,一生围着“农”字转,对农村、农业、农民怀有特殊的感情。2003年他从市农业局退休时,恰逢乡镇农技站转轨变型,农技员各自办起了农资店,农民寻求技术支持不再像以前那么方便,于是萌生

2、了支农的想法,为农民朋友传授技术、排忧解难。为了方便村民们联系,陈再明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接受咨询。村民们称赞他的电话是“支农热线”,是“农业科技120”。  荆门是农业大市,随着城区人口的增加,仅城郊蔬菜面积就发展到十多万亩,但菜农们普遍反映种的蔬菜缺乏市场竞争力,没有好品种。不少农户在传统种植与种菜之间徘徊,城区居民的蔬菜供应由此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陈再明从2003年起开始搞种菜实验,没有专门的科研经费,就每年自费从全国各地购进几十个蔬菜品种,进行试种,并跟踪了十个大棚户,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试种的品种成熟

3、一个,推广一个,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挂果率高、口感好的蔬菜品种,大大减少了销售的时间和成本,深受菜农们欢迎。5  有了优良品种,还需让菜农们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2005年4月,正当黄瓜上市时,团林铺镇几十个大棚却突然停止了结瓜。菜农们不知所措,望着大棚一筹莫展。得知消息,陈再明赶紧到村里向几个种菜大户了解情况,又到大棚里实地查看,很快找到了不结瓜的原因:一是没有发挥子蔓结瓜的优势,二是对霜霉病控制不力,致使过早下架。他指导农户根据不同品种保留子蔓数,并选定几种药交替使用。半月后,黄瓜重新结瓜,一直到六月底,每亩多产5000多斤

4、,菜农们增加了几十万元的收入。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单位组织老干部去参观并到苏杭考察,老伴自作主张给陈再明报了名,他只好放下手头的事情,和大家一起去了上海,这也是他退休后参加的唯一一次外出活动。没想到第二天就接到双河村村民朱太阳的电话,说他家16亩秧苗还没存活好就开始下座、死秧。电话里他一直哭,又说不清楚秧苗病情。陈再明焦急万分,当晚就坐上了返回汉口的火车,第二天中午到荆门后,没顾上吃饭就往村里赶,到了田里拔秧查看,发现秧苗根系发黑,水面气泡不断。凭着多年的经验,他知道秧根发黑只是表象,原因是前茬的秸秆腐烂,产生硫

5、化氢中毒,只有活泥增氧,才能保苗返青,他当场给村民朱太阳做了活泥示范。由于处置及时,五天后16亩秧苗就恢复了正常。  开展农技指导,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有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最让陈再明难忘的,是一次诊治水稻基腐病。5  那是2009年4月中旬,他随市直科技兴农咨询组到东宝区兴庙村讲农技课。村民们告诉他,这几年水稻不知道得了什么怪病,总是在抽穗的时候烂根死秧,找人看也看不出毛病,用了很多药都不见效。连续四、五年减产,减产率达45%;就是收回来的那一点稻谷也全是霉黑的,吃又吃不了,卖又卖不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血汗钱打

6、水漂。陈再明知道遇到了难题,看到村民们求助的目光,良心和责任促使他下决心攻克难关,根治水稻怪病。他将村民艾学新家的8亩稻田作为定点防治田,进行跟踪调查,划定了十个监测点,对稻秧定点、定蔸、定时的观察、记录。经过观察和病变样品检测,确诊为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为了买到根治水稻基腐病的药,陈再明走遍了武汉市50多家农药店,选购了几种药,施药后他定期下田观测,详细记录水稻发病的生育时段、发病时叶鞘、叶片、茎秆的病变过程和不同时期不同药剂处理的效果。现场观测是个苦活,特别是7月份,气温高,蹲在田里如进蒸笼,上面太阳烤,下面水汽蒸,

7、浑身上下都被汗水湿透。眼花了,揉一揉;腰酸了,捶一捶;蚊虫咬了,擦一擦。中午饿了,就在田头吃自带的干粮。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5个月的不懈努力,他最终摸清了水稻在分蘖、拔节、抽穗这三个生育时段的发病规律和有效的防治药剂,攻克了水稻基腐病这个令谷农谈腐色变的难题。当年艾学新家的水稻总产量就从上年的6000斤增加到11300斤,接近翻番,亩产总产双超历史。他逢人就说:“这得亏了老陈。”5  第二年,陈再明在村干部的支持下发动全村群防群治,分别在水稻三个发病期前现场召开群众大会,当天统一施药。这一年,全村参防的524亩稻田共增产稻

8、谷12万多斤。第三年,为了彻底根除基腐病,他改用土壤杀菌消毒的方法,将三次用药改为只在抽穗期预防一次,户均节省开支1310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基腐病解决了,地里的收成好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有几个大户一年就还清了几年的债,还盖起了新房。  除了兴庙村,另外5个乡镇也发现并报告了水稻基腐病。在当地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