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世界著名广场

看世界—世界著名广场

ID:31855742

大小:148.74 K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1-22

上传者:U-14522
看世界—世界著名广场_第1页
看世界—世界著名广场_第2页
看世界—世界著名广场_第3页
看世界—世界著名广场_第4页
看世界—世界著名广场_第5页
资源描述:

《看世界—世界著名广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斯坦尼斯瓦夫广场(法国)在法国东部洛林省的南锡市,有一个闻名于世的被称为世界上最精致的城市广场——斯坦尼斯瓦夫广场。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曾说过:“斯坦尼斯瓦夫广场是我所见过的最美丽、最令人愉快、最完美的广场,一个宏伟的广场。”广场是以斯坦尼斯瓦夫一世的名字来命名的。斯坦尼斯瓦夫·莱什琴斯基(1677~1766年)是一个被废黜的波兰国王,是一个外国统治波兰的牺牲品。1702年瑞典国王查理十二入侵波兰,查理强迫波兰贵族废黜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于1704年把斯瓦尼斯瓦夫扶上王位。后来查理被俄军战败,奥古斯都二世重新登上王位。斯坦尼斯瓦夫则移居法国,1725年他的女儿玛丽·莱什琴斯卡嫁给了法王路易十五,这个姻亲关系使法国卷入了波兰王位继承战争。战争的结果是,维也纳和约于1738年确认奥古斯特三世为波兰国王,但奇特的是允许被废黜的斯坦尼斯瓦夫一世保留国王头衔,还把洛林和巴尔两省划为他的封邑。斯坦尼斯瓦夫对洛林进行了出色的治理,大大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当时他所居住的吕内维尔宫成为著名的文化中心。这个广场是斯坦尼斯瓦夫为了庆祝他的法国女婿路易十五的战绩,也为了显示他在洛林的实力,于1755年建造的。和谐对称的广场建筑群是由建筑大师埃马纽埃尔·埃雷设计的,市政厅是带有古希腊科林斯式圆柱的大厦,带有6个古典式的楼阁,一座巴罗克式的凯旋门以及喷泉。水池中的雕塑是罗马神话中的手持三叉戟的海神尼普顿和为他的海仙女祝福的安菲特里。而这里最引人注目、最为出名的是美丽的花边状镀金铁制工艺品的装饰物。这些装饰物是由波兰王室铁匠让·拉穆尔倾注了毕生的心血精心制作的,从喷泉到20吨重的大门到平台和天窗灯笼式的屋檐,那些精湛的工艺装饰使整个建筑异彩纷呈,金壁辉煌。也使它成为洛林的骄傲,使它闻名于世。这座广场上的建筑群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和以后曾几次遭到破坏。到本世纪70年代,更是满目苍痍,门倒墙塌,麻雀在腐蚀了的王室纹章里筑巢,昔日用大鹅卵石铺成的广场成了停车场,往日的辉煌消失殆尽。经过各方面的呼吁,在法国南锡市和法国历史纪念馆办公室的努力下,筹集了300万美元,经过8年时间的修复,才使斯坦尼斯瓦夫广场获得了新生。为了重现当年拉穆尔大师工艺饰品中的古代压花模具的光彩,探求这一技术的奥秘,铁匠热拉尔·德弗朗斯花了整个5年时间研究拉穆尔所写的回忆和图纸。又和12名金属工一起,用10吨生铁浇铸、制成大约二万片花叶饰片、花环和嵌有宝石的旭日形饰针和爱神丘比特等等,饰物上的每一片叶、每一个小装饰都是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这些闪亮镀金铁器倾注了金属工们的全部心血和汗水,是他们智慧与辛劳的结晶。当工程完成之时,就有人说这些金属工连胡须上都沾上了23K金的闪光。修复完这座广场的人自豪地说:要论镀金的铁器,世界上就没有东西能像斯坦尼斯瓦夫广场那样光辉灿烂的。确实,人们形容斯坦尼斯瓦夫广场时常说它“像布鲁塞尔广场一样宏伟,像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一样绚丽,像巴黎的协和广场那样富有魅力。” 特拉法加广场(英国)特拉法加广场是英国伦敦最著名的广场。它是为纪念19世纪特拉法加角海战而修建的。广场中央高大的圆柱纪念碑是为纪念在海战中英勇牺牲的英国著名海军统帅、海军上将霍雷肖·纳尔逊而修建的。1804年5月,拿破仑迫使西班牙随他渡海攻打英国。10月20日,18艘法国军舰和15艘西班牙军舰组成的联合舰队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海面向英舰展开了激烈的进攻。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纳尔逊上将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提出了独特的作战计划:即将舰队分成两列纵队向法国和西班牙舰队挺进,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他以“新型的、独一无二”的简单的“战术”,即人们称为独创的“纳尔逊风格”战术取代了海军传统的一字长蛇阵的模式。10月21日拂晓,在特拉法尔加角,纳尔逊上将把英舰分为两列,分别由他和林伍德上将率领,与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展开了激战。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以少胜多,歼灭敌舰15艘,英国舰队大获全胜,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遭到惨败后,拿破仑终于放弃了登陆英国的企图。不幸的是,在这场海战即将胜利结束时,纳尔逊将军却因胸部中流弹而身亡,时年47岁。英国政府和英国人民对这位以身殉职的民族英雄无比敬仰,为了怀念他,于1840~1843年在特拉法加广场上建起了一座纪念碑。纪念碑主体是一根高56米的圆型石柱,石柱上端立着一个高5米多的纳尔逊全身戎装的铜像。据说这座铜像是用特拉法加角大海战中缴获的铜炮铸造的。石柱下部是方型石座和多层台阶,石座四壁镶着这位海军上将所指挥过的著名的四场战役的铜雕。最下一层台阶的四角下面是四只大型铜狮子。这座纪念碑设计之精美、规模之宏大,在英国是独一无二的,由此可见特拉法加角大海战在英国历史上的位置。每年10月21日,总有许多人到特拉法加角广场来举行特拉法加角海战纪念仪式,悼念在海战中牺牲的纳尔逊将军和士兵,教育后人不忘这段历史。特拉法加广场上鸽子之多,也是非常出名的,所以特拉法加广场又称“鸽子广场”。每天都有很多居民和游人带着面包和谷米到广场来喂鸽子,这里的鸽子不但不怕人,还常常飞到游人身上觅食,与人亲近。那些身带食品的人,往往被鸽群所追逐、围绕。广场上的游人则被这一景观所吸引,往往在鸽群中留影纪念。特拉法加广场是伦敦著名的名胜之一。广场的北邻,是著名的国家画廊,它建于1832~1838年之间,是英国最大的画廊。画廊大楼里有许多美术馆,收藏着2000多幅欧洲历代名画,这些以人物、风景、宗教故事为题材的油画,反映了古代欧洲人民的生活风貌,是欧洲人民的艺术珍品。广场的东北角是建于18世纪20年代的著名的马丁教堂。教堂造型美观的尖塔有56米高。马克思领导的第一国际,曾于1864年秋在这座教堂举行成立大会。每年圣诞节的夜晚,广场上摆满装饰彩灯的圣诞树,喷水池被彩灯照出五颜六色的光芒,给节日的广场增光添彩。伦敦市民将在广场上通宵达旦地狂歌劲舞。同时,广场还是伦敦市民政治活动的中心。 威尼斯广场(意大利)提起意大利首都罗马来,那别具特色的一只母狼哺乳两个男孩的城徽不能不令人称奇。相传古时候,特洛伊城被希腊人攻破,特洛伊王子埃内亚逃亡到意大利台伯河的入海口,被拉丁国王招为女婿。埃内亚王子的后代创建了阿尔巴城,世袭统治着这里。到努米托雷为王的时候,其弟阿穆利奥篡夺王位,杀死侄儿并驱逐了努米托雷,逼迫侄女西尔维亚充任不准结婚的女司祭。但西尔维亚却偷着和战神结婚并生下了一对孪生子罗慕洛兄弟。阿穆利奥国王知道后,非常生气,命人杀死了侄女,又将一对小兄弟装到竹篮里扔到正在发大水的台伯河中。洪水退位以后,这只竹篮漂到了岸边。婴儿的哭声被一只母狼听到,这只母狼来到了河岸上,用嘴把两个孩子衔走,用狼乳救了两个孩子,后来这对兄弟被一个牧人发现,把他们带大,还让他们练就本领,杀死了惨害他们母亲的阿穆利奥国王,迎回了外祖父努米托雷。努米托雷把台伯河左边的一片土地赐给了外孙们,让他们共同建设一座新城。为了争当这座新城的主人,哥哥罗慕洛杀了弟弟瑞穆斯,当了国王,还用自己的名字为这座新城命名,罗马就是由罗慕洛演变而来的。每年的4月21日,罗马庆典时,人们就高举雕刻着母狼哺乳两个男孩的标记,以纪念救了他们国王的那只母狼。位于罗马市中心的威尼斯广场是罗马最大的广场。它呈长方形,威尼斯广场长130米,宽75米,是五条大街的汇合点。广场中央原先是公共汽车、出租车和观光马车等的聚集地,全市的交通中枢地带。从1980年下半年起,罗马市政府对它进行了整顿,使之更加美丽壮观。威尼斯广场西面是威尼斯大厦,东边是威尼斯保险总公司大楼,两座大同小异的大厦分别雄居于祖国祭坛的前边。保险总公司大楼中间,有一狮像,它是威尼斯的标记。威尼斯大厦是罗马最著名的文艺复兴式的宫殿式建筑,是由巴尔保枢机主教于1455年兴建的。后来大厦成为威尼斯共和国大使官邸,广场也因威尼斯大厦而得名。从1797年起,奥地利占据大厦120年之久。1916年意大利政府收回大厦后整修刷新。墨索里尼上台后大厦为其官邸,他常在正中阳台上向民众发表煽动性的演说和训话。1943年墨索里尼垮台后,威尼斯大厦改为艺术博物馆,对外开放,成为一大景观。广场东侧的威尼斯保险总公司大楼,是马纳塞于1911年仿照对面的威尼斯大厦而建的。大楼右侧24号,原先曾是艺术大师米开朗基居住过的地方,已被拆除。大楼的南墙与古罗马特拉意阿诺市相邻,游客在广场可以远眺那里的圆柱和教堂。在威尼斯大厦以北科尔索大街起点处。有一座米夏利大厦,原名波拿巴大厦。拿破仑自滑铁卢战役失败后,他的母亲就一直住在这里,直至死去。广场再往北,是著名的圆柱广场。威尼斯广场南面,有一座巍峨的白色大理石建筑,它就是卡皮托利诺山上的祖国祭坛,是意大利独立和统一的象征。它始建于1885年,于1911年落成,是为纪念意大利开国国王埃马努埃尔二世而建的。祭坛上方刻有“祖国统一、人民自由”几个巨大的拉丁文字。纪念碑前有宽阔的石阶,两旁有镀金的象征性铜像,左方代表“思想”,右方代表“行动”。石阶前边有两个半圆形的喷泉石池,池上各卧一巨人石像,分别代表意大利东西两岸的海 洋。在中央石基高台上,是埃马努埃尔二世的高大镀金骑马铜像,高与宽均12米。铜像后面有72米长的长廊,由16根15米高的石柱建成,廊壁上刻有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的浮雕。走廊两端各有4匹铜马,拉着双轮战车,由胜利女神驾驭。1921年为纪念为国牺牲的英雄,在纪念碑基座下增建了无名英雄墓。墓前两支火炬日夜燃烧,两旁有两个着军服的卫兵守护在那里。卫兵后面的浮雕,左边是“工作第一的群众”,右边是“爱国至上”的人民。纪念碑和无名英雄墓又称“祖国祭坛”,每年意大利国庆,意大利共和国总统都要亲自主持向无名英雄献花圈。到意大利访问的各国首脑,通常都要到这里来献花圈致意。威尼斯广场每年有几次被海潮的潮水漫过的时候,这种水漫广场的景致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蓝天白云之下,广场一半以上的地方浸在潮水里,潮水如同在广场铺上了一面巨大的镜子,使广场上和它周围建筑的倒影,清晰地映在水中,仿佛镶嵌在水晶中一般,玲珑剔透,光彩照人。每当这时,广场上的人群便会脱去鞋袜,在水中来回奔跑、嬉戏,尽情地享受这大自然赐予的美好景致。 圣马可广场(意大利)提起马可·波罗,许多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意大利旅行家,曾经于1275年随他的父亲和叔叔来到中国,在中国住了20多年,还受到过元朝大汗忽必烈的接见和欢迎。你知道吗?他的故居就在意大利水域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不远的一座古老的三层楼房里。因为马可·波罗的关系,中意友谊源远流长,威尼斯人对中国有种特殊的情感,所以水城威尼斯和我国江南水城苏州结成了友好城市。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岸亚得里亚海罗列的小岛上。全城以一条全长45千米的运河为“主街”,177条水道为“支街”,加上2300条水巷,428座桥,无数纵横交错的渠道河流连接在一起,组成世界上独有的水城。一条4千米长的海堤连接大陆,游人过堤无一例外都要安步代车;这里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但公共汽船很多,10分钟一班;居民家家备有交通船,以舟代车,行动很方便。里阿托岛是威尼斯市的市中心,岛上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的象征。在圣马可广场的入口处,有两根高大的圆柱,东侧的圆柱上挺立着国徽青铜飞狮,飞狮抓着一本圣书,上面用拉丁文写着天主教的圣谕:“我的使者,你在那里安息吧!”马可是耶稣的门徒,圣经《马可福音》的作者,威尼斯人为纪念他而建了这座广场。西侧的圆柱上是威尼斯的守护神圣·弗多尔柱。两根大柱子是威尼斯的海上大门。圆柱两侧,一边是宏伟的圣马可图书馆,一边是富丽堂皇的公爵宫,经过它们之间的“小广场”就是著名的圣马可广场。圣马可广场东西长170多米,西边宽55米,东边宽90米,略呈梯形。是威尼斯最大的旅游中心。以圣马可广场为中心,外加两个小广场即总督广场和海边广场,组成了威尼斯最杰出的建筑群,被誉为“当年豪华的威尼斯共和国的代表”。圣马可广场南、北、西三面有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环绕。这些建筑物上的浮雕生动而又逼真。圣马可图书馆矗立于广场入口处的一侧,它那连续拱卷柱式富有文艺复兴时代建筑的特点,它的上层是图书馆的大厅,公共活动的敞廊则在下面一层。圣马可图书馆的对面是总督宫,它是欧洲中世纪杰出的建筑物之一,是威尼斯强盛时期的象征,也是威尼斯共和国战胜诺亚和土耳其的胜利纪念物。总督宫正面36根雕花大理石柱托着70个圆拱,是当年威尼斯大公的宫殿,现在已成为艺术兵器展览馆。广场的东面耸立着98.6米高的圣马可大钟楼和圣马可教堂。圣马可教堂始建于1073年,它融东西方建筑为一体,是古罗马建筑群中的杰作。教堂的拱门上各有一个圆顶,正面屋顶有金色哥特式类塔和雕饰,四匹奔马雕像立于正门上方。教堂内布满了用花石和瓷片镶嵌的壁画,被称为世界最美的教堂。教堂内还有威尼斯保护神——圣马可墓。在圣马可教堂上可以鸟瞰整个圣马可广场。高99米的钟楼顶上有一座自动大钟,两侧各站立一个手执大锤自动敲钟报点的金属人。每当钟声响起,悠扬洪亮的钟声响遍全城,这时,成千上万的鸽群如云蔽日般腾空而起,煞是壮观。圣马可广场上,经常有身穿盔甲、手执长矛的年轻人,他们模仿古战场上的战斗场面。这些年轻人所表演的主题,多是传统的四季中冬去春来呀,生命与死亡的决斗等;而战斗的结果呢?当然是春天战胜冬天,生命战胜死神。最后人们点燃火把烧毁“冬天的形象”,象征新生活的开始。 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的中心,夏季广场上一排排的咖啡桌,是游人休息交谈的好地方,朋友们聚在一起无拘无束地在那里或手舞足蹈地高谈阔论,或促膝谈心。广场上的鸽群,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向游人觅食,常常构成一幅幅人鸽和睦相处的迷人场面。夜幕降临,广场上露天音乐会奏出美妙的音乐,常使听众如醉如痴,流连忘返;也有的游人在另一边,踏着节拍,翩翩起舞,乐此不彼。威尼斯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每年来这里的游客超过500多万。 杜奥莫广场和西纽里亚大广场(意大利)佛罗伦萨是一座世界名城,意大利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的发祥地,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诗歌和绘画的摇篮,文艺复兴的传统与艺术的宝库。佛罗伦萨的街道和桥梁、教堂和高塔、广场和花园以及整座城市的环境,无处不弥漫着文艺复兴时代的气息。佛罗伦萨有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最著名的圣玛丽亚大教堂就坐落在市中心的杜奥莫广场之上。这座规模不大的广场因周围的建筑而出名。圣玛丽亚大教堂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修建于15世纪建成,教堂高107米,进深149米,是世界四大教堂之一。教堂上面红色的圆顶是布鲁内莱斯基设计的,上面有许多艺术家的镶拼与浮雕。教堂的正面用黑、绿、粉红三色大理石相间砌成条状图案,色彩明快而又调和,十分醒目。教堂的右侧是乔托钟楼,高89米,是世界上最漂亮的钟楼之一。1334年由著名艺术家乔托设计并建造的,属于佛罗伦萨哥特式风格的建筑,比教堂还要华美。钟楼是大理石砌就的,宽度和高度比例匀称,玲珑而又别致。楼一共分为七层,里面有370级踏蹬;下面的四层很低,顶层最高,越显出凌空的气势,拾级登上顶楼,人们便可以俯瞰全城的风貌。和教堂隔街相望的洗礼堂,是佛罗伦萨最古老的建筑。这是一座八角形的三层建筑,外形像教堂,屋顶像帐篷。洗礼堂用各式大理石建成,绿色的饰带突出了建筑的线条,使其具有动态感。洗礼堂有两扇著名的青铜门,门上有取材于旧约故事的十方雕刻,是艺术极品,米开朗基罗当年盛赞它“配得上天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两扇门被移动保存起来,直到1947年才重新装回原处。洗礼堂内部装饰富丽堂皇。圣玛丽亚大教堂的南面是西纽里亚大广场,它是世界上最美的广场之一。广场的中央的海神青铜雕像喷泉,是16世纪巴尔托洛梅奥·阿曼纳蒂的雕刻名作,有名的艺术精品。广场的四周,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大理石雕像和青铜铜雕像,其中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姿态豪迈,是佛罗伦萨市民精神的象征。这座像是复制品,原作收藏在美术学院的博物馆里。还有班迪内利的“赫拉克里斯与卡柯斯雕像”,贝伟努托·切利尼的“泊尔修斯雕像”。广场对面的西纽里亚宫,是一座瞭望台式建筑,高94米,是典型的佛罗伦萨城堡式建筑,全部用方形石块砌成。文艺复兴时期,这座城堡曾经是该城最富有的美第奇家族的私人住宅,现在是佛罗伦萨市政府所在地。是意大利最引人注目的高大建筑之一。这座宫的侧面在14世纪又加建了一道两侧开敞的凉廊,廊的顶部用雕石建成。这道凉廊当时是节日举行歌舞庆典的场所,也是美第奇家族举行婚丧节庆活动的地方。现在则是一个雕刻展览馆。广场的东边是乌菲齐宫,现在已经改作佛罗伦萨最大的博物馆,收藏着10万件艺术品。古色古香的佛罗伦萨坐落在亚平宁山脉西麓的盆地之中,优美的环境,美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和艺术宝藏的丰富,使这里成为一个十分吸引人的世界旅游中心。 太阳门广场(西班牙)一提起西班牙,就会让人想起斗牛,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就是举世闻名的斗牛之城。这座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中央的城市,地处海拔670米的高原之上,是欧洲地势最高的首都之一。马德里有300多个街心广场,市中心位于三个广场:太阳门广场、中心广场和西班牙广场。最有名的地方是太阳门广场。这个广场中央有一座花坛,坛内树立着一座攀依在莓树上的棕熊的青铜塑像,它是马德里的城徽。说起这个城徽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原来马德里的原意是“妈妈快跑”的意思。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天一个小男孩跟妈妈出来玩,他很淘气,跳呀蹦的,走哇走哇,就远离了妈妈。正当他想往回找妈妈的时候,忽然碰到了一只棕熊。小男孩撒腿就跑,棕熊在后面紧追不舍,情急之中,小男孩蹭蹭几下爬上了一棵大树。他刚在大树上喘了几口气,忽然听到了妈妈的喊声,原来妈妈在找他。可是树底下的那头棕熊正在寻找自己呢。妈妈看到这个场面,肯定要来救自己的,那棕熊就会去伤害妈妈⋯⋯想到这里,他在树上冲着妈妈大声疾呼:“妈妈快跑——妈妈快跑——”有人说他的喊声引来了猎人,有人说他的喊声吓跑了棕熊,不管有多少说法,这个勇敢的男孩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一段美丽的传说。太阳门广场是马德里的中心。最初太阳门广场旁有一个太阳门,它曾经是马德里的东大门,历时一个世纪之久。因为它面向太阳升起的东方,所以取名为太阳门。后来由于城市的发展,交通的需要,太阳门在1570年被拆除,但马德里人没有忘记这个古老的城门,一直把这个遗址叫太阳门或太阳。太阳门广场于1853年从原来5000平方米的面积扩建为1.2万平方米。广场呈半圆形,房屋建筑环绕四周,建筑物的空隙之间有十条街道,以广场为中心向四外放射。广场上有专门的标志,人们可以以太阳门为起点,计算出通往全国各地的汽车、火车、飞机的里程。在广场半圆直径上的内政部保安局大楼是一座古宫殿建筑,其他一些楼房建筑风格都比较单调,据说当年扩建时市政府有意要求这样设计的。广场中央还有两个设计比较简单的椭圆形花坛。太阳门广场是马德里市民政治活动中心和商业中心。闻名于世的“谣言场”和咖啡馆中的“闲谈会”都在这里。大约从16世纪起,太阳门广场西边圣费利佩教堂门前宽阔的台阶就成了有名的“谣言场”。当时这个台阶前常聚集一些马德里游手好闲的人,他们之间传播社会新闻和谣言。久而久之,这个地方的名气越来越大,后来一些社会名人、知识分子也常来此凑热闹,甚至连西班牙文学大师塞万提斯和戏剧奠基人洛佩·德维加也常光顾这里。再后来教堂被火烧掉了,“谣言场”移到了广场东面苏塞索教堂的台阶上。到19世纪马德里的第一张报纸问世的时候,这个谣言才没有了。马德里人爱喝咖啡,光咖啡馆就有7000多家,朋友或者熟人遇到一起,以在咖啡馆聊天为乐事。“闲谈会”就是过去马德里的名人在咖啡馆联络感情、神聊或者评论时事的产物。由此可见太阳门广场在当时的马德里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几百年来,太阳门广场还是西班牙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1808年5月2日,西班牙人不畏拿破仑的淫威,在太阳门前浴血奋战,拉开了西班牙独立战争的序幕。1812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西班牙议会通过的第一部宪法,最先在太阳门广场公布于世。 太阳门广场四周建筑的商业店铺鳞次栉比,以广场为中心放射出的十条街道,全是商业街。五光十色的橱窗,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广场和周围繁华的商业街与马德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连。马德里人民热爱太阳门广场保安局大楼楼顶上的大钟,视这座大钟的时间为标准时间。相当长一段时间,人们以到这里来对表为荣耀,虽然在有了电台、电视台以后,没有人再到这里来对表了,但人们仍然喜欢这座钟楼。每当除夕之夜,成千上万的人群便涌向这里,辞旧迎新之际,太阳门广场上古钟楼响起悠扬的钟声之时,每个人便迅速吞下手中的十二粒葡萄,祈愿第二年十二个月万事如意,月月交好运。吃过葡萄之后,人们开始饮酒、跳舞、唱歌,欢度佳节,直到第二天的黎明。这个传统从19世纪一直延续到今天。 哥伦布广场(西班牙)凡是到西班牙马德里的人,都要去哥伦布广场看一看,瞻仰著名航海家哥伦布的纪念碑,去参观广场对面的哥伦布蜡人博物馆,去看看广场下面多姿多彩的马德里文化中心。哥伦布广场上屹立着高大的美洲新大陆发现者探险家哥伦布(1451~1506)的雕像。广场百米见方,高出街面2米,像一座巨大的露天舞台,大街和广场一起构成了一个壮观的整体。位于卡斯蒂利亚大街的广场,广场上有哥伦布纪念碑和雕像,碑下面的街上并列着两座巨大的船形喷水池,每个喷水池都喷出三组粗大的水柱,犹如哥伦布率领的三条帆船乘风破浪向大西洋彼岸挺进。更为巧妙的是,广场高出街道的百米边缘上,建成了水帘瀑布,如惊涛骇浪一般托着正在前进的三条帆船。哥伦布纪念碑矗立在水帘瀑布的上方。下面的大水池中有几个不规则的石山,象征哥伦布发现的美洲新大陆。纪念碑、石山、水帘瀑布和喷水池构架成哥伦布出使“印度”的会意图,构思、布局十分精巧。用白色大理石雕成的哥伦布纪念碑有17米之高,纪念碑之上是哥伦布塑像。纪念碑正面向着西方,哥伦布塑像左手向前,正指向美洲大陆;脚下踩着地球仪,哥伦布右手握的旗杆正好倚在刚刚“发现”的美洲大陆之上。纪念碑下端正方体的底座上,四面的浮雕精美绝伦,每一面雕塑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朝北一面雕的是一条船和一个地球仪,地球上刻着“哥伦布把新大陆献给卡斯蒂利亚莱昂国王”一行字;向西的一面也就是正面雕塑的是当年天主教女王伊莎贝尔全力支持哥伦布,为他远航而献出自己的珠宝首饰的动人场面。原来哥伦布的航海计划曾先后呈给葡萄牙、英国国王和威尼斯官员,均遭到拒绝。妻子去世后,哥伦布带着7岁的儿子来到西班牙,结识了圣玛丽亚修道院教士胡安·佩雷斯;在佩雷斯的引荐下,他见到了伊莎贝尔女王,从此他的航海计划才得以实施。东面雕的是哥伦布把航海计划呈送给支持他航海的迭戈·德德萨教士的画面。南面雕塑的是皮拉尔贞女像。因为1492年10月12日是皮拉尔贞女节,这一天又正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子,所以从此贞女皮拉尔就成了“发现”美洲新大陆者的保护神。下面还刻着哥伦布于1492年8月3日第一次出航时三条帆船圣玛丽亚、滨塔、尼尼亚的名称和首次随他航行的水手名单。底座的最下面,刻写的是“此纪念碑是应王室全体贵族联名倡议,建于阿方索12世纪时代”字样。原来当年哥伦布广场建在卡斯蒂利亚大街中央,纪念碑周围也只有一个圆形的花坛。是西班牙贵族为了国王阿方索十二世与玛丽亚·德拉斯梅赛公主结婚造声势、捧场,而捐款修建的。但是当1885年纪念碑建成时,国王阿方索十二世却病倒了,落成仪式就没有像设想的那样气派,只举行了个简单仪式,并且决定把纪念碑献给王室,保佑国王早日康复。在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400周年之际,王室又把哥伦布纪念碑交给了马德里市政府。经过多少岁月的苍桑,哥伦布纪念碑已经显得陈旧,显得小了。1973年马德里政府经过协商,决定重新扩建哥伦布纪念碑和哥伦布广场。通过精心设计,广招能工巧匠,用了5年时间,把纪念碑迁移到街旁,把哥伦布广场扩建成如今这个雄伟、壮观的大广场,并在广场下面新建了地下文化中心。从哥伦布纪念碑的台阶进入地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地下艺术官殿。地下 走廊宽阔明亮,一边是广场水帘,墙上装饰的是欧美地图浮雕、哥伦布第一次出航的往返示意图,两边是文化中心的出入口。文化活动中心的主要活动场所有大剧场、小剧场、电影院、会议厅、雕塑艺术厅、儿童乐园、地下花园、酒吧和地下图书馆。地下剧场有上千个座位,舞台上装有现代化的设备,每天演出四场不同的节目。雕塑艺术展览室是最大的一个厅,室内陈列许多著名艺术家的雕塑作品,还陈列着一段马德里1000多年前的古墙。哥伦布广场上绿草如茵,数以百计的喷泉、瀑布被绚丽的灯光照得五光十色;地下文化活动中心的各个场所昼夜开放,游人如织。地上地下交映成趣,使得哥伦布广场成了一座名符其实的不夜城。 西班牙广场(西班牙)在西班牙马德里市最热闹的河塞·安东尼奥大街的北面,有一个因为建有塞万提斯纪念碑和唐吉诃德塑像而闻名于世的广场。这个广场就是西班牙广场。它呈长方形,东西长120米,南北宽80米,街心广场占地一公顷。广场附近和四周林立的高楼,青翠欲滴的树木,把广场圈在中间,使街心广场像一个美丽的绿色庭院。塞万提斯是举世闻名的著名作家,是西班牙古代最伟大的作家,他创作的不朽名著《唐吉诃德》,成为西班牙的骄傲,民族的瑰宝。1605年,《唐吉诃德》的第一部刚一问世,就成为抢手书,几乎人手一册,仿佛一夜之间,主人公唐吉诃德和他的仆人桑立就成了家喻户晓的著名人物,以后这主仆二人就漂洋过海,名扬世界。为了纪念塞万提斯这位著名的作家,西班牙人民在马德里和其他城市,建了不少纪念碑,国内几乎所有文化机构中都建有塞万提斯的塑像,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西班牙广场中心的塞万提斯纪念碑和唐吉诃德塑像。这个广场因塞万提斯而出名,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塞万提斯广场。1916年,塞万提斯逝世300周年之时,西班牙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纪念活动,而建塞万提斯纪念碑是这一系列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为了建好这座纪念碑,西班牙政府进行了招标活动。设计招标的获奖中标者是建筑师拉斐尔·马丁内斯、佩德罗·穆古鲁萨和雕塑师洛伦索·考连特三个人联合设计署名的图纸。修建工程于1925年开始,陆陆续续一直修到佛朗哥时代方建成。广场中央竖立着塞万提斯纪念碑,这是一座高大的方锥形建筑,用花岗石建起的纪念碑的基柱正面,是白色大理石的塞万提斯雕像,塞万提斯戴着项套,披着16世纪的披风,坐在太师椅子上,他在勒邦德大战时失去的左臂被巧妙地掩在披风的里面,右手则握着他的巨著《唐吉诃德》。名著中的两个主人公唐吉诃德和桑立的青铜塑像就建在纪念碑的下面,碑上还塑着一群读者围绕着巨大的石球,象征着西班牙的名著《唐吉诃德》誉满全球。每年的3月23日是西班牙的“书节”,西班牙把塞万提斯去世的这一天定为“书节”,用这一独特的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每年的这一天除举办大型图书展览销售活动外,还要颁发塞万提斯最高文学奖,以激励文学创作,繁荣文学事业。在纪念碑塑像的两侧,还有两座角碑,上面是暗红色大理石雕像,唐吉诃德身旁是他臆想中的公主杜尔西尼娅,桑立的身旁是他的妻子乡村妇女阿尔东萨。小说中的两个次要人物陪衬着主人公,以揭示《唐吉诃德》空想与现实对立和矛盾的主题思想,显示了设计师和雕塑家丰富的想象和构思的巧妙。纪念碑的两侧还雕有塞万提斯其他代表作的故事情节和场面。纪念碑背面的雕塑构思更加深入了一层。雕塑的上端是西班牙16世纪打扮手握一本书的妇女,象征当时西班牙人不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都喜欢文学作品,喜欢读书。这个妇女的两侧配有象征“军事”和“宗教信仰”的两组石雕,表现当时西班牙统治者两个突出的特征。在这个妇女塑像的脚下,流出的清泉注入暗红色的石槽之中,然后又通过石槽边缘如瀑布一般泻入一个半圆形的水池之中,水池的壁上雕着卡斯蒂利亚诺的国徽,象征西班牙文经过塞万提斯生花的妙笔,变成了崇高完美的语言,并传到哥伦布发现的美洲新大陆。纪念碑的上端是一个大石球,石球周围有5个人像,代表五大洲, 也就是象征塞万提斯的巨著誉满五大洲。这一设计的构思是很独特的。 协和广场和星辰广场(法国)一提起巴黎,人们就会想到香榭丽舍大街,因为它是巴黎的象征,巴黎的许多名胜古迹都由它连接起来。由香榭丽舍大街东西两侧连接起来的协和广场和星辰广场也是很有名气的。协和广场与香榭丽舍大街的东部相连,这个占地四万平方米的广场原名路易十五广场,广场中心原来有路易十五的青铜骑像。1793年法国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在土伊勒里宫的一个秘密橱柜中发现了法王路易十六勾结外国人、阴谋进行反革命活动的铁证,就以叛国罪对路易十六进行了审判。巴黎人民奋起捣毁了路易十五的铜像,在广场上搭起了断头台,并于1793年1月18日在巴黎的革命广场(即协和广场)上,把挥霍无度、残害人民的法王路易十六和玛丽·安东尼皇后以及一些显要人物在这里送上了断头台。该广场后来改名为协和广场。协和广场经过著名建筑师希托弗主持修整,于1840年定型。广场中央矗立着23米高的埃及方尖碑,这个石碑已经有3400多年的历史,它原来是埃及卢克索神庙的著名文物,石碑上的古文字记载着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事迹。是法王路易——菲利普于1831年把它从埃及运到这里的。方尖碑的两侧各有一个水池,水池里精美的雕刻作品也是由希托弗精心设计创作的。广场的四周有八座雕像,它象征着法国的八大城市。这里还有花圃、喷泉和阅兵台,如今成了巴黎市民休息、游览的地方。广场东北是歌剧院,是拿破仑第三时期修建的豪华建筑。香榭丽舍大街西边连接着的是有名的星辰广场,又称戴高乐广场。从星辰广场辐射出去十二条林荫大道,有如星芒,汇连着巴黎的千街万巷。广场的中心矗立着象征巴黎的凯旋门。这座凯旋门是拿破仑为了纪念他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大败奥俄联军的功绩,于1802年2月下令修建的。由著名建筑师夏尔格兰设计,用了30年时间精心修建,于1836年落成。这座凯旋门高50米,宽45米,厚22米,四面各有一个门,中心拱门宽14.6米,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凯旋门内外有许多精美的浮雕作品,最引人注目的是右侧石柱上一组大型浮雕《马塞曲》。上面的自由女神右手紧握利剑,直指前方,挥动左臂,号召人们为保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而奋斗的激动人心的场面。1920年在凯旋门的正下方建造了一座无名烈士墓。在这座平墓里,埋葬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无名战士,代表了在大战中死难的150万法国官兵。墓前点着长明灯,地面上的墓志铭上刻着“这里安息的是为国牺牲的法国军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寇侵占法国期间,法国人民把无名烈士墓视为希望的象征。现在,巴黎人每天晚上都举行一次拨旺火焰的仪式。经常有人在这里献上象征法国的红、白、蓝三色鲜花,表达人们对无名烈士的敬仰之情。每逢节日,在星辰广场上就会有一面10多米长的法国国旗从拱门上垂落下来,在无名烈士墓上空迎风飘扬。在重大节日里,就会有一名身穿拿破仑时代戎装的战士,守卫在《马塞曲》雕像前。每逢7月14日法国国庆日,法国总统都要从凯旋门通过,庆贺国庆之日。法国群众也聚集到星辰广场上来欢度国庆。每位法国总统在卸职的最后一天,也都要来到这里,向无名烈士献上一束鲜花。星辰广场上的凯旋门和这里的无名烈士墓成了法国人民进行 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之一。 布鲁塞尔大广场(比利时)提起一个小男孩作撒尿状的铜像,人们一定会记起一个拯救城市于危亡之中的小英雄——于廉。他是比利时布鲁塞尔市的“第一公民”。相传,在一次战斗中,战败的侵略者在逃跑时,点燃了通往市政厅地下火药库的导火索,企图将布鲁塞尔大广场上的建筑物全部炸毁。在这紧急关头,一个叫于廉的小男孩发现了这根正在燃烧的导火索,他急中生智,冲着导火索撒了一泡尿,将导火索浇灭,拯救了城市和人民的生命财产,而他自己却中箭身亡。为了纪念聪明机智的小于廉,比利时著名雕塑大师捷罗姆·杜克思于1619年精心制作了一个0.5米高的铜像。这个卷曲着头发、鼻子微微向上翘,调皮地微笑着的男孩,光着屁股,旁若无人地撒着尿。小男孩脚下与喷泉相连,因此他的尿源长年不断。到了每年的狂欢节,这个可爱的小男孩改撒一天啤酒,游人到这里争相饮用,形成了一大景观。人们喜爱这个小男孩,赋予他情感和生命,冬天怕他冷,争相赠送御寒的衣服。从巴伐利亚总督到世界各地都把本民族最漂亮的服装送给小男孩。布鲁塞尔的一个博物馆还专门展出这些服装。中国送给小男孩的服装是一套军装、一套汉族对襟小裤褂。这个小男孩的塑像站立在布鲁塞尔大广场的北面。布鲁塞尔大广场占地三、四千平方米,始建于12世纪,地面铺着多彩的花岗岩,周围是各种风貌的建筑物,有哥特式的、文艺复兴式的、路易十四式的。整个广场是一座具有中世纪风貌的大广场。广场西边有一座上面饰有一只振翅欲飞的白天鹅的五层楼房,叫白天鹅咖啡馆,是当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工作过的地方。他们和倡议成立德意志工人协会的成员,当年常到这里来开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在这里写出了著名的《共产党宣言》。这座三开门的白天鹅咖啡馆,现在生意仍然很好,室内重新装饰典雅大方,但门面还是保留着原来的样子。广场的东北角,与白天鹅咖啡馆斜对着的还有一家古老的冷饮店,店内有一匹马的标本,马身上的毛皮依然光亮,它是这个酒店的古老标志。马克思和恩格斯和他们的同志当年也常是这里的座上客。坐在酒店的二楼,从窗口可以把布鲁塞尔广场的风光尽收眼底。大广场左侧27号小楼是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旧居。这位作家在这里写出了《悲惨世界》等名著。广场另一侧有一座独具哥特式风格的建筑是布鲁塞尔市政厅。市政厅厅塔高90米,塔顶雕塑了一尊5米高的布鲁塞尔城守护神雕像。这座气势恢宏的建筑物始建于1402年,后来经过多次扩建、装修,变得更加辉煌壮观。白色大理石铺就的楼梯,雕刻着精美饰物的栏杆,大厅里的巨型壁画和肖像令人目不暇接。市政厅内市政长官办公室布置得古色古香。历史上这个大广场曾屡遭毁坏,又经重建、扩建,修建得更美更漂亮。这个大广场还是布鲁塞尔市的第一个市场。每天早上置身于花市、鸟市之中,仿佛到了鸟语花香的仙境之中。每隔一年的八月,大广场上都要举行一次为期4天的“大广场鲜花地毯节”。这个“鲜花地毯”主要由带块状的100万朵秋海棠花组成,从广场中心呈长方形往外扩铺,花匠们精心铺织成世界上最大的“鲜花地毯”。“鲜花地毯”中央还有喷泉,在阳光和彩色灯光的折射下,使这个花的海洋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为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比利时军队解放比利时50周年,1994年布鲁塞尔市政厅在这里举办了盛大的花节。在面积1600多平方米的广场鲜花地毯上,花匠们用鲜花“织”出了当年第一支随盟军踏上国土的比利时“比隆旅”的军徽。这支由比隆中校指挥的劲旅曾参加过英国海岸线的保卫战、诺曼底登陆等战斗,还参加了解放布鲁塞尔的战斗。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鲜花地毯”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让人沉浸在历史的暇思之中。 古堡广场(波兰)华沙是波兰的首都。关于华沙的来历,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华沙,波兰文为“瓦尔沙娃”。相传,古时候维斯瓦河岸边住着一对青年,男的叫瓦尔西,女的叫沙娃。看到他们相亲相爱,国王非常生气,下令拆散他们。但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他们终于获得了幸福。后人为了纪念他们英勇斗争、忠贞不渝的爱情,就以他俩的名字为这座城市命名。还有一种传说,远古时代,一个国王为了寻找建都的地方而周游各地。有一天,他来到维斯瓦河畔,忽然见到一尾美人鱼从河中跃起,她告诉国王,这儿就是建都的理想之地。还引导国王见到一个叫华沙的渔夫,国王听渔夫说这里将出现一座繁华又美丽的城市,便决定在此建都,华沙就成了首都的名字。后来,波罗的海王赐给美人鱼一把利剑和琥珀盾牌,要她守护这座城市。蓝色的维斯瓦河把华沙变成两半,河的两岸为华沙古城,东岸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古堡广场位于古城之中,老城区内有欧洲中世纪古色古香的建筑群,是华沙著名的旅游景点区。古堡广场是艺术家的世界。一步入广场,古城内的残垣断壁上挂的美术作品就呈现在眼前,这些油画、水彩画、素描等风格不同的艺术品吸引了许多外国游客,他们驻足于此,用不同的语言和手势和卖主讨价还价,购买自己喜欢的艺术品。广场上又是一处文艺演出之地,许多身着五彩缤纷民族服装的演员在自弹自唱,边歌边舞,有的还出售自己的音像带。据说这是波兰国家剧院实行体制改革后出现的新景观。波兰人酷爱音乐和艺术,艺术家们在古堡广场的演出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古堡广场两边是华沙王宫城堡。座落在维斯瓦河畔的古城堡,原是玛佐夫舍王公的都城,是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式的恢宏建筑,平面呈五角形。齐格蒙特三世在1596年把首都由克拉科夫迁移到华沙后,投巨资按巴洛克建筑形式扩建了王宫,购买世界名画,建立了王宫画廊。但画廊的艺术珍品于1655年被瑞典入侵者烧毁。王宫也在1944年被纳粹分子炸掉。现在的王宫是波兰政府于1971年起,按原来王宫的样子重新修建的。王宫顶上著名的青铜美人鱼雕像,是华沙城的守卫者,深受人们的爱戴。美人鱼雕像高2.5米,上身是一位头披卷发的美丽女郎,下身大腿处覆盖着鱼鳞,腿的终端合成一条翘起的鱼尾,整个姿态像一尾刚从河里跃出水面的鱼。她右手高举宝剑,左手执盾护身,俊美的脸上透出一股英气,傲立于华沙城上。这个美丽的形象令人想起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写的美人鱼的故事。这尊美人鱼雕像从17世纪起,就和齐格蒙特·瓦萨三世纪念柱一起组成了华沙城徽,成为华沙的标志,波兰的象征。凡是到华沙的人都愿意在美人鱼身旁摄影留念,表明自己到过华沙,不虚此行。34 雷涅克格尼罗广场(波兰)波兰故都克拉科夫市的人,每天中午12点一听到波兰广播电台报时的号声,就会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油然而生,原来这号声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这故事就发生在这座城市的雷涅克格尼罗广场之上的圣玛利亚教堂的钟楼里。13世纪,鞑靼人入侵波兰领土,当敌人攻入克拉科夫城的时候,一名波兰号兵急速地冲上圣玛利亚教堂的钟楼之上,吹响嘹亮的号声向全城人民报警;穷凶极恶的敌人气坏了,下令对着钟楼放箭。号兵毫不畏惧,号声仍然响彻云霄。突然,号声中止了,英雄的号兵牺牲了,但是只过了一小会儿,钟楼上的号声又重新响了起来,原来又一个号兵冲上了钟楼,拾起军号,继续报警。全城人民在号声的召集下,很快组织起来奋勇抗敌,终于击退了敌人的进攻,保卫了家园。克拉科夫人民为了永远纪念这位号兵,从那时候起,圣玛利亚钟楼里就用号声代替了钟声,而且每一次的号声都停止在那个号兵牺牲时吹奏的音符之上。无独有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一个来这里旅游的小伙子被这个号兵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他想:“我也是个号兵,我要接过这把号,把它吹下去。”克拉科夫政府的官员被这个美国小伙子的真情所感动,就满足了他的要求。没想到,这个小伙子在这钟楼里一住就是40年,从一个英俊青年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当这位老人要离开克拉科夫市回国之时,无数市民自发地组织起来为老人送别,难舍难分,那动人的场面令人终生难忘。如今,克拉科夫市仍有60多座保存完好的教堂,还有中世纪的城堡和古代的门廊,可见克拉科夫人民对这座古城精心保护的程度。现在,古老的雷涅克格尼罗广场和它周围的古建筑群,已经被联合国列为重点保护的十二名胜之一,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雷涅克格尼罗广场位于克拉科夫市的中心,是个长方形的广场,地面是用石子铺成的。著名的圣玛利亚教堂就坐落在广场的东面。这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建于1355~1397年,以后又陆续进行了扩建。两座比肩而立的塔楼迎面而立,人称为“两兄弟”,其中一个塔楼顶端戴着金色的皇冠,另一个呢,似戴着插着蜡烛台的瓜型压发帽子,两座塔楼的高低也差不多少。教堂的装饰,富丽堂皇,陈设典雅庄重。唯一独特的是这座教堂从来不敲钟,而是每隔一个小时就吹响一次号声,响到一半又嘎然而止。雷涅克格尼罗广场四周围还有特米民冈教堂、法兰西斯克塔楼和市政厅等古建筑,广场上还有一座建于14~15世纪的苏金尼策古市场,这是一座非常有名的市场。当年这里商贾云集,叫卖声不绝于耳,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去处。波兰民族英雄科希秋什克曾在1794年在这个市场上领导军民举行了反对沙俄的起义宣誓。波兰历史上多次民族起义和革命运动也都曾经在这里举起起义的旗帜和烈火。 英雄广场(匈牙利)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是个美丽的国际城市。它地跨多瑙河两岸,蓝色的多瑙河从城中缓缓流过,因此这座城市又被称为“多瑙河的明珠”。布达佩斯扼进入匈牙利大平原的通道之上,历来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在布达佩斯共和国大道的街头,城市公园入口的地方,以共和国大道为轴心,展开一片开阔的广场——著名的英雄广场。这是为纪念匈牙利民族定居于这里1000周年而建的广场,它始建于1896年,完工于1929年。匈牙利人最早起源于古代亚洲的几支游牧部落,其中为首的是马扎尔族。到公元5世纪,有七个部落为了寻找新的水源和草场,逐渐西移。公元886年,马扎尔族领袖阿尔帕德率领顿河沿岸的七个马扎尔部落向西迁移,896年越过喀尔巴阡山,最后定居于匈牙利平原。英雄广场和它中央矗立的“千年纪念碑”,是匈牙利19世纪著名的新巴洛克学派雕塑家佐洛·捷尔吉和建筑学家斯奇凯丹兹·奥尔拜特主持设计和施工的。在这个铺着水磨花石地的广场中间,以高耸云霄的大石柱碑为中心,两侧是匈牙利艺术画廊和美术馆,后面是弧形柱廊。大型雕塑群和建筑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气势恢宏的艺术形象,体现了匈牙利民族的勇敢精神和崇高理想。圆柱形的石柱碑高达36米,柱顶站着一个天使,她左手拿着东正教法杖,右手托着皇冠。石柱碑脚下有一组群雕,7位骑马英雄的青铜群雕,他们是马扎尔人领袖阿尔帕德和其他6位部族领袖的雕像,是匈牙利的建国元勋。在石柱碑有一段距离的后面,有高达16米的弧形石柱廊,它分成左右两折,形成一座拱式的凯旋门。矗立左右对称的两座半弧形的高大石壁每座石壁都有12根石柱,石柱之间有14位匈牙利历代名王和民族英雄威武的全身青铜塑像。匈牙利第一位国王伊斯特万、19世纪民族解放战争领袖科苏特人令人景仰的人物塑像均在其中。每年的8月20日,是匈牙利历史上第一位国王伊斯特万一世的命名日,人们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举行纪念活动。塑像的下面刻着这些名人的生平、主要经历的历史场面等等,更衬托出这组群塑的壮丽、雄伟。在高大的半弧形石壁顶端,一组寓意深刻的雕刻的上面,正中是两乘马拉的车,象征战争与和平,右边一组雕刻象征荣誉和正义,左边一组象征工作和财富。在广场的正前方,横卧着一块石碑,这是为纪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无名英雄而树立的铭文大石碑。英雄广场一侧是匈牙利艺术画廊和著名的博物馆。在这些古典式的建筑中,陈列着匈牙利的现代雕刻和19世纪的绘画作品;在古博物馆有完整的匈牙利的收藏品、鸟戈尔族及东欧的收藏品;应用博物馆设在一座引人注目的直线建筑风格的建筑物内,外表用匈牙利和印度陶瓷装饰,馆内陈列着大量挂毯、金工制品、钟表和家具等等展品。另一侧的美术博物馆中,收藏着欧洲著名画家的作品。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陈列室内有大量著名的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和佛兰克大师的作品,还有匈牙利的著名雕刻和绘画作品。英雄广场的东北面,是布达佩斯快乐公园。公园内的波浪铁路、大转轮、飞机飞船、迷宫等娱乐项目,使它成为人们喜欢的旅游胜地。与英雄广场相邻的城市公园,占地1平方千米,曾是马加什国王的狩猎地,18世纪议会的所在地。公园内21座代表匈牙利不同建筑风格的建筑物十分引人注目。这个公园还是布达佩斯的冬季运动场。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各国政治制度发生巨大变化,匈牙利在经济 领域采取了比较灵活的政策。在东欧国家中,唯独匈牙利与中国订有互免签证协议。于是,便有一批善于做生意的人到了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中国餐馆,一下子由两家发展到几十家;布达佩斯的大街小巷诸如“长城”、“西湖”、“天坛”等中文名字的餐馆,专卖中国货的市场等应运而生。英雄广场这个旅游者必到的地方,在其周围也有了中国餐馆,这些餐馆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生意十分红火。1995年在布达佩斯的“中国城”内,建起了中国传统小吃一条街,它吸引了众多的外国游客和布达佩斯的市民,成为这个城市的一个新的景点,成为美食城。 9月9日广场(保加利亚)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位于巴尔干山区索非亚盆地的南部。历史上这座名城曾多次更换名称。索非亚这一城市名称是根据14世纪末城内的一个叫圣·索非亚大教堂的名字而命名的。这座在战争中被破坏又重建的圣·索非亚教堂现在仍然坐落在市中心。索非亚这座城市以绿化闻名于世,绿地面积占全城面积的四分之一,所有新老建筑都镶嵌在郁郁葱葱的绿色海洋之中。9月9日广场(亦称九·九广场)在这座城市的中心,是索非亚最大的广场。这里被称为首都的圣地,因为在反法西斯斗争的岁月里,保加利亚人民曾经在这里与敌人浴血奋战,又在1944年9月9日,迎来了胜利的日子。因此用9月9日这个日子来为广场命名。9月9日广场的南面,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杰出活动家、保加利亚人民的伟大领袖季米特洛夫的陵墓。这座整体用白色大理石砌就的棱角分明的方形建筑,除了四角的四根大方柱以外,每方还各有四根小方柱。面对广场一面的檐下,刻着镀金的“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几个字,下边突出部分是观礼台,每逢重大节日保加利亚领导人就在这里检阅游行队伍。陵墓的雕花木门两侧日夜都有卫兵值勤。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和国内的群众,每逢开放日,都要到这里来瞻仰这位民族英雄和国际共产主义者的遗容。9月9日广场宁静而肃穆,机动车不能在这里穿过。成群的鸽子落在广场之上,悠闲地觅食,构成一幅祥和的人鸽共处画面。9月9日广场的北侧,即季米特洛夫陵墓的对面,是一座浅黄色的建筑物,现在是国家美术馆、画廊,旧时这里曾经是土耳其皇宫;保加利亚解放初期这里又是政府所在地,季米特洛夫曾在这里办公。广场的东面,是保加利亚最高学府索非亚大学。这所大学始建于1888年,1964年改名为索非亚大学。索非亚大学东南方向的小山坡上建有一座别致的“和平之旗”纪念塔,塔的上下各有一组大小不同的铜钟,手巧的游人来到这里牵动绳索就会奏出悦耳的音乐。围绕和平之旗纪念塔,还建有许多高低不一、大小也不同的水泥钟架,每个钟架上都挂着一个小朋友赠送的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精美铜钟。 瓦茨拉夫广场(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是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是座落在欧洲中部波希米亚平原上的一座山城,婉蜒曲折的伏尔塔瓦河像一条蓝色的丝带穿城而过。布拉格一词在捷克语中是门槛的意思,为什么把门槛定为一座城市的名字呢?这来源一个美丽的传说。原来古时候捷克的第一位女王叫里普谢,她在这里修建了维舍堡宫殿。有一天她站在山上的悬崖边上,望着远处湛蓝色的伏尔塔瓦河说道:“河边是一块宝地,这里将会出现一座美丽的城市,它的光荣将和天上的星星相联。在那边的密林深处,有人正在为这座城市雕琢一个门槛。”女王的预言不久以后就实现了,门槛布拉格就成了这座城市的名字。在这座具有千年历史的老城中,有一个最大最繁华的广场——瓦茨拉夫广场。这个广场长750米,宽60米,呈长方形。广场中心站立着一尊捷克民族英雄、宗教改革家扬·胡斯的雕像,他是因反对罗马教皇的残酷剥削而被教皇判处死刑的。他给人民留下的醒世名言是:“人们,请你寻找真理、学习真理、捍卫真理,直到死。”广场的一端有一座捷克国王瓦茨拉夫四世的铜像,这座铜像建于1912~1913年,瓦茨拉夫广场因此而得名。与瓦茨拉夫铜像相对的是民族博物馆,这是一座正方形的三层楼,修建于1885~1890年,属于新文艺复兴式的建筑。正面的钟楼以精美的自鸣钟而闻名遐尔。这座古钟是欧洲15世纪有名的文物。它能同时显示出多种天文知识和准确报时。每天一到点,悠扬的钟声响起,钟上的窗户就自动打开,里面的十二尊木偶便走马灯似地闪现在窗口。钟声一停,小窗上方的雄鸡啼鸣,似乎在提醒人们:又一个小时过去了,请你珍惜时光。民族博物馆的四角各有一个小尖顶,正面大门入口的大厅和走廊上,有美术家们塑造的各式各样的雕像。博物馆中还有自然科学分馆、历史文物分馆。还有藏书100多万册和一些中世纪珍贵手稿的图书馆。广场周围还有亚德里亚饭店、卢切纳宫、皇冠饭店和阿尔法大百货商店等著名建筑。电影院、剧场、书店、咖啡店和酒吧等也在广场的两侧。这里是布拉格市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和旅游景点。从14世纪中叶起,这里曾经是一个比较兴旺的马市,小客栈、啤酒馆等店铺林立,买卖兴隆。1918年捷克人民曾在这里举行过声势浩大的游行,要求摆脱奥匈帝国的统治。现在,这里是布拉格人民举行节日庆祝 红场(俄罗斯)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众多的广场中,最为出名的广场是红场,它长700米,宽130米,总面积达九万多平方米,位于莫斯科市中心。本世纪20年代,红场与相邻的瓦西列夫斯基广场合并到一起进行扩建,才初步形成了现在的规模。红场又因为多次毁于火灾,所以曾有过“火灾广场”之名。1812年拿破仑军队被俄国统帅库图佐夫打败,在军队溃逃之前,纵火烧了莫斯科。这以后莫斯科人又陆陆续续地重新扩建起红场。从17世纪下半叶起,这个广场才被称为红场,并且成为莫斯科的商业中心;这里还是沙皇政府宣读重要诏书、检阅凯旋军队的场所。十月革命以后,这里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庆祝重要节日的地方,如今,红场仍然是俄罗斯和莫斯科节庆活动的中心。红场是莫斯科市的中心,整个城市以此为中心,呈辐射状一环套一环地向四面伸展。可以这么说,莫斯科市的条条道路通红场。红场的地面是用方砖块砌成的,方石块青光发亮,耐压耐磨,每逢阅兵式,部队的坦克、炮车都可以从路面压过去。红场和它的周围集中了一些宗教和文化娱乐设施。举世闻名的克里姆林宫与红场西部连在一起,是红场周围最重要的建筑群。克里姆林宫墙长2.5千米,高3~6米,由赭红色的砖块砌成。宫墙左右两边对称地耸立着的斯巴斯克塔楼和尼古拉塔楼,双双耸立在宫墙两端,塔尖安装着直径6米的红水晶五星。每当夜晚,塔上红星闪闪,十分引人注目。此外,还有二十多座塔楼错落地排布于宫墙边。宫墙里面,淡黄色的政府大厦矗立在院内,教堂、大钟和各种博物馆穿插在中间。克里姆林宫原先是沙皇的宫殿,十月革命以后成为前苏联党政机关所在地,现在是俄罗斯政府所在地。雄伟、壮观的教堂内,有名贵的耶稣塑像和大型圣经壁画。高达81米的伊凡大钟楼是克里姆林宫里最高的建筑物。在闪亮的金顶之下,是重叠的五层建筑,外面呈八面体棱体层叠状,每一个棱面的拱型窗口,都装有自鸣钟。钟声响起,悠长绵远,人们所说的“克里姆林宫的钟声”即指此钟之鸣。沿钟楼的台阶向上可至楼顶,站在这里放眼望去,莫斯科全景尽收眼底。离钟楼不远的地面上,陈列着莫斯科重要的文物“钟王”和“炮王”。原俄皇宝座设在多棱宫内,这座宫殿外面全用白石砌成多棱形,装饰十分华丽精美,建筑规模宏伟,将拜占庭与俄罗斯建筑风格揉为一体,上面罩着金色的圆顶。这里曾经是皇家举行婚宴和皇帝接见外宾的地方。60年代初修建起的克里姆林宫大会堂,会议厅有6000个座位,宴会厅可同时容纳下2500人,还有800套房间。大会堂是一座用大理石和玻璃结构建起的现代化宏伟建筑。红场南端是著名的巴克罗夫斯基教堂。其结构复杂而又奇特,在同一个基座上由九个错落有致、形状各异、色彩不一、柱形的小教堂组成。教堂的顶端如洋葱头状呈圆塔式,给人一种进入童话境地般的感觉。教堂前面有爱国志士米宁和波查尔斯基的纪念铜像。不远处还有一个圆形石板台,是沙皇时代宣读诏书、判决书或者对囚犯执行死刑的地方。红场西南方是列宁墓,1930年改建的陵墓一半埋在地下,一半露出地面。外面是阶梯状的三个立方体,呈“品”字形结构,墓内壁用透明的蓝色小石装饰。整座墓用黑色、深红色大理石和花岗岩建成。墓顶的平台,曾是 前苏联领导人检阅游行队伍和武装部队的地方。平台两侧是由花岗岩修建的可容纳万人的观礼台。列宁墓和克里姆林宫墙之间,是前苏联其他党政领导人的墓地。在这些领导人墓地后面的克里姆林宫墙里,安放着许多著名人物的骨灰瓮。红场西北是建于1967年的一座无名战士纪念碑,以纪念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先烈。纪念碑碑顶有昼夜长明的火炬,象征革命烈士英灵永在。红场正对列宁墓的东面有一大的建筑群——百货商店,最具特色的上下两层的、面积7.5万平方米的“古姆”。在红场和克里姆林宫北面的练马厅广场,在1996年莫斯科建城850周年之际,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地上和地下相结合的商业和休闲的新建筑群,地面上绿茵茵的草地、玻璃大穹顶的建筑、雕塑等富有文化气息的休闲之地,地下是三层的百货、美食、娱乐、展览等设备齐全的现代化地下城。 皇宫广场和十二月党人广场(俄罗斯)圣彼得堡(原列宁格勒)是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涅瓦河河口。这是一座多河、多桥、多岛屿的城市,也是名胜古迹众多的城市。涅瓦大街在市中心区的涅瓦河西岸,大街的一端是全市的神经中枢海军部大厦。以海军部大厦为中心,周围是众多的富丽堂皇的建筑群。右侧的冬宫、美术馆坐落在皇宫广场上,是历代沙皇的宫廷所在地,有大小房间和宫厅一千多间,这是一座建于1754~1762年间的巴罗克式的三层建筑。十月革命以后,冬宫和它相邻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一部分,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收藏有精美的西欧绘画和雕刻等270万件艺术珍品。冬宫的右侧,中央有一拱门,上面屹立着两个罗马士兵驾驶着六马大车的塑像。再偏西,接近半圆形广场的几何中心之处,耸立着一座高达53米的磨光花岗岩石柱,上面站着一个青铜天使雕像。这个石柱是为了庆祝战胜拿破仑而建的。石柱由整块岩石凿成,气势恢宏,是世界上罕见的大石柱。海军部大厦的左侧有两个空旷的广场,其中之一就是著名的“十二月党人广场”。这个广场原来叫“枢密院广场”,后来因建立了彼得大帝铜像而改为“彼得广场”,以象征俄国帝王权力的至高无上。在这个广场上,俄国革命者向统治者进行挑战和斗争,俄历1825年12月10日,十二月党人组织起来,从这里冲进了枢密院,要求废除沙皇统治,解放农奴。为了纪念这次起义,1925年在十二月党人起义100周年的时候,把这座广场改名为“十二月党人广场”。广场的北面耸立着一座青铜骑士像,这位头戴桂冠的骑士身披战袍,目视前方,他胯下的骏马前蹄离地,腾身跃起,一声长嘶,欲腾飞而去。这个骑士就是圣彼得堡的奠基人彼得大帝的纪念像。铜像下面的基座似被海浪冲击的礁石一般,整个底座用一整块1600吨重的大理石雕凿而成的,十分壮观,堪称巨石之作。圣彼得堡是一座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城市。18~19世纪俄罗斯文学和艺术上伟大的人物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等都曾经在这里生活、工作过,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他们的故居、遗迹和陈列馆。世界著名的俄罗斯舞剧也诞生在这里,柴可夫斯基、格林卡等著名音乐大师也都在这里上演过自己的作品。圣彼得堡是世界上保留古老艺术风貌比较完美的城市,无论古老雄伟的建筑物,还是纵横交错的街道、众多的桥梁,都记录下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印迹。 慕尼黑广场(德国)慕尼黑是德国的著名城市。因为一群修道士当年最先在伊萨尔河的古河道旁落户,慕尼黑由此得名;在德语中,慕尼黑就是“修道士之家”的意思。慕尼黑曾经是法西斯纳粹党的巢穴。1923年11月,希特勒曾在慕尼黑啤酒馆起事反对巴伐利亚当局,制造了“啤酒厅暴乱”,虽然遭到了惨败,但这里还是成了希特勒的大本营。1938年希特勒和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法国总理达拉第、英国首相张伯伦在慕尼黑举行会议,炮制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阴谋”,一致同意德国兼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作为各国和平的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这座城市43%的建筑毁于炮火,以后又修复。慕尼黑广场周围保留了慕尼黑市的不少古建筑。广场附近的旧市政厅大楼,是建于1470年的哥特式建筑,还有一座建于1899年的新市政厅大厦。慕尼黑广场的西北面,有一座建于1488年的圣母玛利亚教堂,这个教堂建筑华丽,是座高耸的哥特式的建筑。教堂的西面有一对称的穹窿顶楼塔,建于1525年,是慕尼黑市的象征。慕尼黑广场南面的一个小教堂里,保存着珍贵的描绘耶稣一生以及遇难场面的雕塑作品,它也是15世纪的作品。广场的东北面有一座威泰尔斯巴克王朝的雷西登茨皇宫。这座皇宫内收藏了大量历史珍贵文物,如古代的皇冠、雕塑、象牙雕,饰有名贵宝石的刀剑碧玉盘等等。其中最精美豪华的要数安蒂库雷姆宫。这座宫殿从修建到完工,整整花费了5个世纪的时间,从1400年开工到1900年完工,可见是一项浩繁的工程。慕尼黑市建筑风格多样,景色优美迷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慕尼黑又叫“啤酒城”,每年9~10月都是啤酒节的高潮时期,国内外游客如潮水般地涌来,参加这里的庆祝活动。节日那一天的正午,慕尼黑市市长亲临开幕仪式,在十二响礼炮声中打开第一桶啤酒的木桶盖,宣告此届啤酒节开始。在节日期间,慕尼黑广场和大街小巷张灯结彩、装饰一新,市内几大啤酒厂组成的游行宣传队伍,载歌载舞地穿过大街小巷,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夜晚,广场上彩灯齐放,光彩夺人,数百个大小帐篷里,歌舞、游乐、饮食,应有尽有,欢乐的人群碰杯 迪特福市政厅广场(德国)在德国巴伐利亚中部的丘陵地带,有一个叫迪特福的小城市。每一年春天狂欢节前七个星期的星期四,这个小城的市政厅广场上都要举行一次“中国人”狂欢节,这一天迪特福人称自己为中国人,庆祝他们的“国庆”,也称作疯狂的星期四。据说当地居民过这种“中国”狂欢节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在遥远的欧洲小城怎么会有中国的节日呢?这还得从和城墙有关的事情说起。有一个传说是因税收引起的。古时候,巴伐利亚政教合一,主教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既掌握行政大权,还管着税收。迪特福的老百姓被那些苛捐杂税弄得苦不堪言,于是他们就偷偷地商量对策,后来在小城周围修筑起了一座城墙。收税官一来,他们就把城门关起来。多次吃了闭门羹的税官只好回去禀告主教大人说:“迪特福的人像中国人一样,筑起城墙,不让我们进去收税。”从这以后,人们就传说迪特福是巴伐利亚的中国城。还有一种传说是从手艺人那里传起的。古代德国的手工匠,在学徒满师之后,要游学四方,练手艺长见识。可是迪特福这地方有城墙,外地手艺人一来,就见城门紧闭,任谁也进不去。这些外地手艺人就状告迪特福人,官员听了对他们说:“你们没看见人家有高高的城墙吗?”噢,原来迪特福人像中国人一样,闭关自守。工匠们明白之后就传开了:迪特福是巴伐利亚的中国。每当“中国人”狂欢节到来时,迪特福城外就竖起“国界”,市政厅广场上搭起一座高高的庆典台。台上正中有皇帝的“龙椅”,左边一排黄旗,右边一排红旗,下面摆上一对大狮子。还有一个塔形的司仪台,台前有一支“龙廷乐队”。全城街上挂满印有龙图案的小旗,画有头戴斗笠的中国人头像的牌子摆在路边。城里所有的商店这一天都改为“中国书店”、“中国鞋店”、“中国肉店”等等店名。店门口挂上大幅的中国条幅,上书“得意洋洋”四个中国大字。城内到处都可以见到中文标语和横幅,上面写着“嘿,华人。”可不要以为这是指华侨或华人,因为这一天德国的迪特福人都把自己称为中国人。“中国人”狂欢节这一天,凌晨2点,由40个人组成的“召唤队”就穿大街走小巷,敲着皮鼓,吹着喇叭,把全城的人从梦中唤醒,让大家做节日的准备工作。下午2点多钟庆祝游行正式开始,打扮成中国古代文武大臣、才子佳人等人物、动物造型的50支队伍出发了,有中国狮子、中国龙、中国妇女、中国男人、中国迪斯尼、中国冰淇淋等,最大的一支队伍是“巴伐利亚中国”的“皇帝”和随从的队伍。人们选出来的“皇帝”携“皇后”乘坐的高大的木轮龙车由24名车夫牵拉,车后挂一面大铜锣,有人鸣锣开道。游行之后,全城的人都聚集到市政厅广场上,开始庆典活动。“皇帝”要发表讲话,向大家祝福,群臣要向“皇帝”朝拜。之后,人们就随着欢快的乐曲翩翩起舞,抛洒彩纸,燃放烟火,开始狂欢,那场面热烈而又壮观。傍晚夜色降临,沉浸于节日欢乐之中的人群才陆陆续续地涌向街道两旁各式各样的啤酒屋,坐到那里开始畅饮,直到深夜。迪特福市政厅广场上的“中国”狂欢节名扬世界。55 新广场(瑞士)著名的国际城市日内瓦,是瑞士的第三大名城,位于莱芒湖(又称日内瓦湖)南端,风光秀丽,气候温和,是世界旅游胜地和国际会议中心。清澈的罗讷河穿城而过,左岸是老城区,以古老的圣皮埃尔大教堂为中心,狭窄的街道,光滑的鹅卵石路面,街两旁的古玩店、画廊和手工艺品店;众多的哥特式古建筑,红色的屋顶,绿色的树木,五颜六色的花朵,更衬托出老城区古色古香的魅力。新广场地处老城区的中央,面积虽然不大,但却是个重要的地方,日内瓦的重要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广场中央有一座高大威武的武士铜像,是瑞士历史上著名的J·H·杜南将军像。J·H·杜南将军是日内瓦人,1831年任瑞士军队总参谋长,1837年绘制出著名的《J·H·杜南全国地形图》;1863年任日内瓦救护伤员国际委员会主席,这组织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前身,J·H·杜南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是瑞士人民的骄傲。新广场的南面,是日内瓦音乐学院,原来是日内瓦人弗朗索瓦·巴尔多罗尼修建的庞大私人住宅,于1868年赠给了日内瓦市政府,以后改为音乐学院。新广场的西面,是著名的日内瓦大剧院。原来的剧院建于1874~1879年,式样特别像巴黎歌剧院,绝大部分建筑毁于1951年的一场火灾。1963年又照原样修复,舞台设备和音响等技术方面的设备则更现代化和多功能化。日内瓦大剧院的一侧,是被称为日内瓦文化活动中心的哈特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由哈特捐资兴建的,是专门收藏名贵的绘画和雕刻艺术品的博物馆。步上新广场旁边一百多米长的悬崖,便是景色秀丽的泰宜公园。站在泰宜公园之上,日内瓦市的美景尽收眼底。日内瓦有个著名的节日叫联欢节,以前叫花节,1947年改为联欢节。节日从每年的8月8日开始,历时4天。这个节日最富有情趣的活动,是人们互相抛撒花朵,还用一种塑料小锤敲击别人,用以表示友好。庆祝活动以第二天最为热闹和精彩。人们用鲜花扎成五彩缤纷的彩车,白天在新广场上举行庆祝活动,然后穿大街走小巷地游行,晚上又在新广场上观看色彩斑斓的焰火,翩翩起舞,欢度狂欢之夜。 达姆广场(荷兰)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因为地势低洼而被称为“堤坝之国”,又因为举世闻名的花卉之多之美而被称为“花卉之国”。阿姆斯特丹是荷兰的首都。这座城市位于须德海西南岸,是一座具有700多年历史的古城。市内有50多条运河如珠网一般纵横交错于城市之中,河上有600多座大小桥梁,连接着每一条街道,水上交通十分方便,素有“北欧威尼斯”之称,也是荷兰重要的港口。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达姆广场,是这座城市的中心。这里原来是阿姆斯特丹河上的堤坝,后来成为这座城市的发祥地。这座广场由30万块整齐的砖石铺成,荷兰全国性的庆典仪式均在这里举行。达姆广场上有一座民族纪念碑,每年的5月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荷兰人都要聚集到这里,纪念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去的亲人,寄托他们的哀思。广场上成千上万的鸽群,常向游人、孩子觅食,和人们亲密无间地相处。著名的王宫就在广场的旁边,这是一座巴洛克式的建筑,是由荷兰著名建筑师范坎本设计,于1640年修建的。这座宏伟华丽的王宫的奇特之处是建在木桩之上。因为这里地势低洼,土质松软,整个王宫建在一万三千多根基桩之上,设计之精巧,堪称一绝。装饰富丽堂皇的王宫,原来曾经是市政厅,现在已经成为荷兰王室的宾馆。王宫附近的新教堂,是座建于15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荷兰王国的历代君主都在这里举行加冕典礼。荷兰这个“花卉之国”,人们喜欢养花种草,每年9月都要举行一次花展。花展的时候,几百条用鲜花装饰打扮起来的彩船特别引人注目,船上载着头戴鲜花的少女,从阿姆斯特丹的南郊的花市向城内进发,连绵几十里的游行花船,宛如鲜花组成的巨龙或彩带,穿行于市中心、街道和田野之间,要七、八个小时才能走完,可见其规模之大。每年的花展,都吸引了几十万上百万的游客,人们徜徉于花的海洋之中,如醉如痴,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一般美妙。 皮亚涅洛广场(圣马力诺)圣马力诺市是圣马力诺共和国的首都,这座城市建在蒂塔诺山的山顶,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旅游观光的圣地。站在蒂塔诺山的最高点切斯塔古堡,便可“一览众山小”,把全国60平方千米的美丽河山尽收眼底。圣马力诺是欧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数百年前的古城堡、古城墙和教堂等古建筑都保存了下来。全城建筑的精华几乎都集中在皮亚涅洛广场的周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政府大厦。这座政府大厦是圣马力诺古代建筑艺术的主要代表,是14世纪后半期的建筑物,它修建在“公众大会堂”的遗址之上,现在的政府大厦是1884~1894年修建的。这座古色古香的四层大厦,正面有三个拱门,最高一层是塔楼。大厦的大议会会议厅设在二楼,会议厅的正面墙上挂着象征整个共和国的巨幅图画。图画的前面是一方平台,上面摆着摄政官的一张长桌和两把椅子。楼内的其他厅室也布置得各有特色,古朴而又典雅。矗立在皮亚涅洛广场之上的自由碑,是为纪念圣马力诺而修建的。这是一个象征圣马力诺共和国的女人雕像,她手握蓝白两色国旗,神态庄严肃穆地站在那里。不远处,是圣彼得大教堂,它全用白石砌成,正面有一排廊柱,整座建筑庄严雄伟,内部装修十分精美,并收藏了许多文物。圣彼得大教堂同时是圣马力诺国家历代名人纪念馆,供国内外游人观瞻。被圣马力诺人民称道的杰出政治家、18世纪的国务活动家安东尼奥·奥诺弗里的石椁就存放在圣彼得大教堂的纪念馆中。当年,拿破仑的军队占领了整个亚平宁半岛,为了达到长期占领这里的目的,拿破仑曾向圣马力诺政府建议,把意大利的一部分领土划归圣马力诺;拿破仑认为,对于一个小国来说,扩大领土范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但这并没有打动圣马力诺执政官安东尼奥·奥诺弗里的心,他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卓越的外交能力,和拿破仑签订了法兰西——圣马力诺友好关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奇迹般地保持了这个小国的独立和民族尊严。皮亚涅广场优美的景色和周围古老的建筑,以及这里生产的陶瓷、大理石手工艺品,还有可与法国葡萄酒相比的远销海外的圣马力诺葡萄酒等,加上这里亚热带地中海适宜的气候,都使游人流连忘返。圣马力诺的大部分边界与意大利接壤,旅游事业非常发达。仅有2万多人口的圣马力诺,每年要接待300多万次游客,可见旅游业之重要。除了旅游发达之外,圣马力诺还是一个邮票王国,印制精美的邮票深受各国集邮爱好者的欢迎。这个国家从1877年起开始发行邮票,邮票和旅游业一样不断发展。1986年为了庆祝圣马力诺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15周年,圣马力诺还发行行了一枚小全张,有3枚邮票的图案是我国著名大型古迹秦始皇兵马俑。1995年圣马力诺发行了一套《世界名城——北京》的2枚邮票,图案是1914年北京前门楼景象和1995年前门楼的新景观。1996年中国与圣马力诺建交25周年之时,中国与圣马力诺联合发行了《古代建筑》一套共2枚,其中一枚图案是中国的长城,另一枚是圣马力诺的古城堡,还有一枚印有这两枚邮票的小全张。 圣彼得广场(梵蒂冈)圣彼得广场是个世界闻名的地方,它是占地仅0.44平方千米的“国中之国”梵蒂冈的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广场。因为每逢礼拜日,梵蒂冈教皇都要在圣彼得广场旁的圣彼得大教堂的阳台上播送晨祷词,还经常有演说。因此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信徒和朝圣者在这里聆听教皇的声音。梵蒂冈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角的高地莱奥尼纳城的里边,是一个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国家。国土大致呈三角形,国界以梵蒂冈城的三面城墙为标志,东边的圣彼得广场是梵蒂冈城的入口。圣彼得广场是全罗马最大的广场,长340米,宽240米,呈椭圆形。这个大型宗教活动场所可以容纳50万人聆听教皇的圣训。广场南北两端各有一条148米长的圆柱回廊,这两个回廊和圣彼得大教堂两旁的建筑相连,像一双巨大的手臂,拥抱着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客人和朝圣者。广场两旁富有梵蒂冈特色的柱廊,是由著名建筑、雕塑大师贝尔瓦尼设计,由他的学生雕塑成的。这两组柱廊,由284根圆柱和88根方柱组成,柱高18米,气势雄伟,设计精巧。从广场中央向四面望去,只看见前面的一排柱石,其余三排柱石则均被挡住了。面朝广场的每根石柱的上面,各有一尊大理石雕像——神态各异的圣男圣女。从广场往西,是著名的圣彼得教堂。它建筑在耶稣的大弟子圣彼得的陵墓上,因而得名。这座教堂占地15160平方米,室内直径达120米,可同时容纳七万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它是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其他大师共同的杰作,历时120年之久建成的。从广场拾级而上,就可以到达教堂门前的平台,教皇常常在这里或者正面的阳台上发表演讲。圣彼得大教堂北面是世界上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博物馆,是由原来教皇的宫庭改建的。博物馆的“签证厅”是教皇赎典犯的地方。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造型很奇特有26米高的埃及方尖石碑,四只铜狮子背负着石碑,伏卧在石座上面,铜狮子之间镶嵌着展翅欲飞的老鹰。这座石碑,原是古埃及的文物,当年罗马皇帝卡利古拉为了装饰皇宫旁边的圆形广场,特意叫人运到这里的。1586年教皇西斯丁五世又下令把这座埃及方尖碑迁移到圣彼得广场,900多名工人,加上40匹骏马,44盘绞绳,用了五个多月的时间,才把重达350吨的石柱移到现在的位置上,工程之浩大可想而知。石柱下的地面用黑色小石头铺就,又将白色的大理石一条一条地呈放射形地镶嵌在其中。因此,从上面往下看去,广场的地面宛若一个巨型的车轮,既美丽又壮观。广场中心南北有两个互相对称、造型讲究的14米高的喷泉遥相呼应。泉水从顶部小口喷射出来,形成十多根水柱。在阳光的照耀下,这些水柱闪出绚丽的色彩,煞是好看。人称圣彼得广场是世界上最对称、最壮丽的广场。梵蒂冈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圣彼得广场和它周围布满文艺复兴时期珍品的建筑群,教皇宫、政府大楼、梵蒂冈博物馆、梵蒂冈图书馆等充满宗教色彩的地方,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每年都有2000多万的朝拜者和旅游者来这里。 时报广场(美国)纽约位于美国东北部的大西洋沿岸,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整个城市呈棋盘状布局,共分为5个区。曼哈顿为市中心区,著名的金融华尔街、娱乐中心百老汇等均在这个区里。在纽约第四十二街和第四十七街之间的地区,也就是百老汇和第七大道斜街交错的地方,是著名的时报广场。长期以来,这里一直是纽约的娱乐中心。在曼哈顿区,时报广场是一个出名的地方。有人曾说过,如果游人到了纽约而没有去时报广场,那就等于没有看过纽约市,可见时报广场在纽约的地位。时报广场这个名称的由来,是与纽约时报分不开的。1904年,纽约时报报社在百老汇和第七、第四十二大道之间的三角地段上,盖起了一座大楼,从此,这个广场即称为时报广场。以前,这里叫朗艾克广场,是一处有名的骡马集市和出售马车的地方。当纽约时报社从市政府区迁移到这里时,纽约市的第一条地铁开通了,时报广场这里成为地铁的一个重要站点。后来,新开辟的地铁线路又开通了,这里便成为一个主要的地铁交叉路口。当纽约时报迁到这里之前,在百老汇南面,相隔两个街区的地方,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在新纽约时报大楼的北面,哈默斯坦等人也在那里开着歌剧院。到1920年,这一带的剧院已经有70多家,盛极一时,后来又有许多家电影院、文化出版部门在这里落户。随着文化娱乐事业的繁荣,环境幽雅、设备豪华的旅馆、餐厅也应运而生。在第四十二街和第七、第八大道之间的那一段,剧院、餐厅、旅馆等鳞次栉比,每到夜晚,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照得这里如白昼一般。当时,这里还有红灯区和上演色情电影的小影院。时报广场这一带的广告是举世闻名的。说起这里的广告,还真有一段戏剧性的历史呢。1891年,有一个颇为聪明的广告人在第二十三街和百老汇大街的拐角处,竖起了一块巨大的电气化广告招牌,这个人是做布鲁克林的曼哈顿海滩房地产生意的人,他做这个广告牌本来是为自己的房地产招徕顾客。没想到因为电气化广告设计新颖,广告大而有气魄,一下子吸引了很多观众。许多厂商纷纷仿效,一时间这里各式各样的广告牌如雨后春笋般地矗立起来,使百老汇成了“伟大的白色大道”,一直延续到第三十四街,蔚为壮观,以至成了一个新的旅游景点。这里的广告后来成为一门艺术,那还是20世纪30年代的事。有一个名字叫道格拉斯·利的英国人,他认为时报广场一带这些色彩斑斓的广告招牌是个奇特的景观,便在这上面动脑筋想点子。他先在第四十四到第四十五街之间的地段,替邦德服装店做了一个标新立异的广告杰作:一个足有一个街区宽的人造瀑布立于面前,两侧各立一个几乎与建筑物齐高的裸体雕像。这个气势不凡的广告可以说一鸣惊人,广告不仅仅是宣传媒体,而且跻身于艺术之林,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它的传媒与宣传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了。后来,这个广告被颇具慧眼的百事可乐公司买了去,瀑布依然保留着,但两侧的裸雕不见了,代之以两个高高的百事可乐大饮料瓶矗立在那里。特别在炎炎的夏日,那瀑布上的水流和与楼齐高的两个百事可乐大瓶,使路过这里的人都想饮一杯解渴生津的百事可乐。道格拉斯·利的另一个广告杰作,是骆驼牌香烟广告牌。这一回,他在百老汇大街的克拉科治旅馆的门脸上做了文章,一幅巨大的骆驼牌香烟广告 把门脸上方遮了起来,广告上有一张烟民的脸,脸上的人正冲着下边的人群吐着烟圈,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当年,这幅广告是颇具创意的,可以说在烟类广告中还是独树一帜的。烟民广告的对面,是派拉蒙剧院,这座剧院有歌舞剧的演出大厅,也有规模不等的电影院,生意十分兴隆,观众常常要排队购票。百事可乐瀑布广告的对面,是著名的阿斯特饭店。当年,这一带是非常繁华热闹的娱乐中心。如今,道格拉斯·利所创造的奇观已不复存在,那些标志着昔日辉煌历史的广告已经被公共空间和新的广告所取代。过时的建筑物被拆除掉,成片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时报广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日本公司的广告在这一带抢占阵地,他们的广告虽然没有什么新的创意,但五颜六色的英文广告多而又集中于此,因此时报广场上的广告仍然是纽约的一大景观。每逢新年,这里会有一个硕大无比的苹果出现于当街的广场之上,当新年的钟声响起的时候,大苹果的“门”一打开,里面琳琅满目的鲜花、食品会给欢度新年的人一个意外的惊喜。平时,广场旁边的高楼上,巨大的电子屏幕上随时提醒人们注意安全,数字显示会告诉人们,今天又有多少人死于车祸或者枪杀。纽约市政府也在整顿治理这里的治安和环境,清除污染,清除黄色影剧院,清理红灯区,还要清理和收容不断增长的乞丐群落。这里的面貌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哈佛广场(美国)位于北美洲东海岸的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市,濒临查尔斯河畔,与波士顿隔河相望,坎布里奇属于大波士顿区。这座小城市面积仅6.25平方千米,人口也只有10多万,但却因为与著名的哈佛学院——哈佛大学的成长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而使它名扬世界。1636年,首批英国移民的70位在英国剑桥大学受过教育的人,为他们的子孙后代在查尔斯河畔创办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所高等学府——剑桥学校。两年后,一位名叫约翰·哈佛的建校委员,把自己财产的一半还有一个图书馆捐赠给了学校。为了纪念这位捐献者,校名改成了哈佛学院,并在校园内修建了哈佛的铜像。1780年,美利坚合众国建立的第一年,有140多年历史的哈佛学院升格改名为哈佛大学。这座城市还有另一所名牌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所以坎布里奇市又是一座大学的王国。举世闻名的哈佛广场面积不足1平方千米,但那里浓郁的多层次的文化氛围、学术空气,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参观访问者,也令众多的游人流连忘返。坎布里奇人常说:“没有音乐的哈佛广场是不可想象的。”可以说,音乐是哈佛广场的灵魂,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哈佛广场是一座音乐的圣殿,音乐的海洋。你听,这儿的空气里弥漫着流动的音符,不管你站在广场的那一个角落,你都会从不同的方向听到不同的乐声。无论是悠扬的琴音,还是节奏强烈的乐鼓声,还是人们随意敲什么东西发出的声响,都别具一番情趣,令人难忘。各种风格、多种流派的来自世界各地和美国本土的音乐在这里各领风骚,异彩纷争。最令观众感到无拘无束的要算那室外乐队的演出了。不论观众人多人少,也不论天气的好坏,室外乐队都乐此不彼地在那里演奏;观众的自由性也非常大,不用买门票,也没有固定的座位,只要你爱看爱听,就尽管待下去,不想待了就走,也没人说你不礼貌。哈佛广场周围最吸引人的地方是那些古老的文化遗址。剑桥区最古老的教堂,那是17世纪首批英国移民在这里建造的具有英格兰风格的教堂。最令坎布里奇人骄傲的是这里与华盛顿将军有关的遗址。1775年3月,乔治·华盛顿将军在坎布里奇就任大陆革命军总司令,发动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个战役。如今民众公园里矗立的和平纪念碑,当年作战的大炮,都是那段历史的标识。停泊在查尔斯河畔的“宪法号”军舰,现在已变为一座博物馆,陈列着52门大炮和各种文物资料。军舰上飘扬的仍然是当年只有15颗星的星条旗(当时美国只有15个州)。当年华盛顿在这里检阅军队时遮荫的老柳树,如今仍然枝繁叶茂,它会唤起你对那段辉煌历史的回顾;华盛顿当年阅兵的地方如今已辟为一处供人休闲、散步的公园。当年的阅兵台旁写着有趣的说明:“今晚你不要在这里逗留,除非你有一支像华盛顿那样的军队。”看了这些历史古迹之后,你能不想起那盛大的阅兵式,那一队队接受检阅的威武雄壮的军队吗?悠悠岁月,历史的遗迹,让人想起多少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啊!还有那英军溃逃时丢弃的大炮,剑桥人最早的墓地,这些大炮和安息的先民,都是历史的见证。哈佛大学还拥有许多著名的建筑:马萨诸塞大厅、哈佛大学大厅、塞弗尔大厅、哈克厄斯公寓、视觉艺术木工中心、冈德大厅等等。可以说,这里 是美国建筑艺术的博览馆。哈佛大学还有众多的专业博物馆,其中被誉为哈佛一大宝藏的是植物博物馆里的3000多种玻璃花,这是德国艺术家和博物学家布拉斯卡父子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精心制作出来的艺术与科学的结晶。展厅中写着:“科学中艺术的奇迹,艺术中科学的奇迹。”这里每年都吸引了好几万参观的游人。哈佛广场的周围,有许多餐馆、商场和书店,因为美国的大学一般不设后勤服务部门,而是社会为大学服务,所以哈佛广场周围的服务设施琳琅满目,店铺鳞次栉比,其中还有不少充满异国情调的饭馆、酒吧供游人休闲、聚会,给广场周围整洁的街道上增添了生气。哈佛广场还是乞讨者的乐园,繁华的街道,兴旺的商业,世界一流的名牌大学,文人学者对乞讨者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同情心,使乞讨者常常云集于此。 索卡洛广场(墨西哥)墨西哥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美洲最古老的城市,著名的文明古国,印第安人古代玛雅文化的中心之一。位于墨西哥城市中心的索卡洛广场(即宪法广场),曾经是古代阿斯特克人的首都特诺奇蒂特兰的中心。在广场左侧台基侧面刻写着“1325年”几个金字,标明特诺奇蒂特兰的建城时间,台基上是用铁铸成的雕像:一棵仙人掌上,兀立着一只嘴里叼着一条蛇、展翅欲飞的雄鹰。这个有趣的雕塑和墨西哥红、白、绿三色国旗正中的雄鹰一样,国旗上的雄鹰嘴里也叼着一条蛇,站立在仙人掌上。原来呀,这个雕像和国旗的图案来源于同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在13世纪的时候,墨西哥北部有一个叫阿斯特克部落的游牧民族,他们从北方迁移寻找新的定居点的时候,得到战神灰齐罗波奇特里的启示:如果你们在某一个地方见到一只凶猛的兀鹰叼着一条蛇,而且停在绿色仙人掌上的话,那么你们就可以在那里定居下来,你们的部落就一定会兴旺起来。有一天,阿斯特克人在一个荒凉的岛上见到祭司神描述的神奇景象。部落首领马上命令阿斯特克人在这里安顿下来。他们砍来芦苇、竹木编制成筏子,在筏上铺上水草和带草根的泥土,使它成为一块块沃土;他们又在泥土上构筑房屋,种植玉米、花草。这种人工小岛叫“奇纳姆帕”,浮动的房屋、土地又由木桩、树木相连,房子建得多了,一排排浮动房屋还与湖心岛相连。这座别致的岛子和水上房屋相连的水上城市就是墨西哥城的前身——特诺奇蒂特兰。后来,人们又在岛上建造了双蛇神庙、特拉洛克水神庙和许多金字塔。这座城市最繁荣时,人口曾经达到3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纪时,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的铁蹄踏上了这里,疯狂屠杀印第安人,纵火烧毁了这座城市。后来印第安人在这座废墟上重新建起了家园。1821年墨西哥人的独立斗争取得了胜利,定都墨西哥城,开始大兴土木,建设起了一座崭新的世界名城。1978年2月,墨西哥城电力公司的工人施工时,在距离索卡洛广场200米远的塞米纳里奥大街和危地马拉大街的街角处2米多深的地下,发掘出一个重要的文物,从而揭开了地下古城当年繁华的风貌。工人们挖掘出的是直径3米多的一块椭圆形的雕刻着图案的石头。经过考证,石头上的浮雕描绘叙述的是有关阿斯特克人的神话故事。又经过几年的挖掘开发,一座古代大庙遗址全部出土。这一切,为研究当年这座古城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揭示了这座古城当年的盛貌。近来在学术讨论范畴内爆出一条新闻,中国学者提出,中国的《易经》(《周易》),是周文王根据伏羲的先天易发展而来的,但在这之前的原始八卦图、原始八卦历却早已失传。失传的那部《易经》,极有可能就是墨西哥古历阿斯特克太阳历。因为中国和古墨西哥文化具有整体、序列、共时特殊指向的同一性。特别是龙凤文化、太极八卦文化、五方五行五音五气文化都浓缩在墨西哥国宝阿斯特克太阳历之中,显示出鲜明的中华本土文化的基因。如果墨西哥古历是中国原始八卦图的论据充足并且成立的话,那么中墨两国文化的历史当重写。这段历史将由中墨两国的史学界来完成。索卡洛广场周围有国民宫、市政府大厦、博物馆和大教堂等各具特色的建筑。 广场北侧是1563年在阿斯特克庙宇上建立起来的拉美最大的教堂。这个教堂几经重建,到1813年最后落成。它的建筑美丽壮观,在巴洛克式风格中,揉进了哥德式、文艺复兴式、新古典主义等多种建筑风格,建筑物塔尖高63米。广场东侧的国民宫,最初是阿斯特克人为君主建造的宫殿。宫殿由左右对称的两座楼房组成,样子如城堡一样。正面用洁白的巨大石块垒成,中间刻着一只雄鹰的一只爪子压在老虎头上,这是国王权威的标记。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这里曾是总督府所在地。现在是墨西哥总统和财政部办公之地。宫殿外表用红色火山石砌成。宫内有14个庭院,中央大院四周墙壁上是墨西哥重大历史事件的壁画。国民宫中门上悬挂着一口巨大的自由钟。1810年9月16日清晨,墨西哥城独立之父伊达尔戈神甫在多雷斯镇教堂,敲响了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进行独立战争的大钟。所以这口钟又叫做“独立钟”。每年9月15日晚上11点钟,历届总统都要到这里来亲自敲响大钟,举行敲钟仪式。索卡洛广场上人如潮涌歌如海,人们通宵达旦地狂欢,迎接第二天墨西哥独立日的到来。第二天总统还要站在国民宫二楼阳台上,面对广场上的市民高呼:国民英雄万岁!墨西哥万岁!独立万岁!广场上的人群立刻沸腾起来,人们仿佛又听到了墨西哥独立之父伊达尔戈发出的震撼人心的声音。索卡洛广场是墨西哥的政治中心,平时禁止车辆穿行。但到了节日就成了市民欢聚的地方。国家的重大庆典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每当圣诞之夜,广场上由彩灯组成的圣诞老人与和平鸽图案,把广场打扮得五彩缤纷,多姿多彩。墨西哥城一年一度的瓜达卢佩圣母节,是印第安人的盛大节日。各个部落的印第安人高举着瓜达卢佩圣母像和旗帜,由老年人带领着,穿着各式民族服饰的人群,吹打着各种乐器,边走边跳各种欢乐的舞蹈。跳舞的男女,一律赤着双脚,腿上绑着一串串硬果,跳舞时发出极强的节奏声。老年妇女则烧香点烛,虔诚地祈祷,还有的在铺着地毯的路上,跪着用膝盖行走⋯⋯瓜达卢佩圣母在墨西哥印第安人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威望。相传,在16世纪初,有个名叫胡安的印第安青年,为了给母亲治病四处求医,后来因为草药里缺鲜玫瑰丽又翻山越岭地去寻找。那时正是冬季,上哪里找鲜玫瑰去呢?寻找过程中,他听说瓜达卢佩大教堂后面的山上有神仙显灵,就到了那里。他的孝心感动了神灵,圣母显灵问他要什么,胡安说明来意,便得到了一布兜新鲜的玫瑰花。胡安的母亲吃了药病就好了,四邻都为之惊喜万分。在一次村民大会上,当胡安又一次打开白布兜给大家观看时,鲜玫瑰不见了,白布兜上清晰地现出一个印第安人相貌的圣母像。后来人们称她为瓜达卢佩圣母,还为她建了教堂,并且规定每年的12月12日为瓜达卢佩圣母节。墨西哥生态保护组织1995年在索卡洛广场上别出心裁设计了一个花坛。这个巨型花坛是用各色各样的鲜花搭配起来的,用鲜花装饰起来的鲸鱼、海豹等珍奇野生动物图案展示出来,呼吁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爱护野生动物。这个宣传活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吸引了世界各地和墨西哥的人来参观留影。这个巨型花坛既美化了环境,起到了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又吸引了大批旅游观光客。 三种文化广场(墨西哥)在墨西哥城塔库巴街,有一个几乎与索卡洛广场同时建起的古老广场,叫三种文化广场(即马约尔广场)。顾名思意,在一个广场上荟萃三个不同时代的三组建筑:古代阿斯特克人的大祭坛、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圣地亚哥·特拉特洛尔科大教堂以及外交部现代化大厦。这一组建筑,各具特色,相映成趣,所以被人们称为三种文化广场。三种文化广场所在的特拉特洛尔科区,曾经是墨西哥谷地最早的居民区。当年这里店铺林立,还有众多庙宇。后来征服这里的阿斯特克人在这里修建了两个大广场,即索卡洛广场和三种文化广场。居住在特拉特洛尔科区的印第安人,在西班牙人入侵这里之前,就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金字塔,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几乎毁坏了广场上的全部建筑。今天露在地面上的金字塔祭坛,是后人挖掘保存下来的。座落于广场中心的大祭坛遗址,有七个用赭色石块砌成的由西向东排列的平台。大部分石台都有一、二十级台阶。七个平台周围还有一些小石台。据传说当时最大的石台高达几十米,有114层台阶。每逢节日庆典,大祭坛上都要举行盛大的仪式,甚至用活人来祭祀战神。凡有出征之举,军队都要在大祭坛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祈求战神保佑他们无往而不胜。后来,西班牙殖民统治者来到墨西哥谷地,他们的首领沿着大祭坛的114级台阶登上坛顶举目远眺时,发现这里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制高点,便决定在祭坛附近修建一座教堂,好用宗教来统治当地的土著居民。西班牙殖民主义者拆掉了广场上的金字塔、塔上的庙宇,用拆下来的大量石块,于1524年在广场东边建起了具有西班牙殖民时期风格的建筑——特拉特洛尔科圣地亚哥修道院。这座修道院中门的拱形大门连接着两座直插蓝天的尖塔,整个建筑风格古朴粗犷,独具特色。1543年,西班牙卡洛斯五世下令把修道院改建为大教堂,这个浩大的工程直到1610年才完毕。教堂的拱门里边修建了一个深几十米的大厅,大厅上面有四个石头拱顶,在枝形水晶灯的烛光映照下,显得高大空阔,十分壮观。教堂的后面,是于1655年修建的圣布埃纳文图拉神学院。这座闭合式庭院和周围的白色二层楼、回廊、小花园等建筑,与教堂紧紧相连,两个建筑有机地连在一起。这里是墨西哥外交史的重要资料库,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这里是三种文化广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建造于五十年代的外交部大楼,是一座乳白色二十多层的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建筑。这个建筑由各有特色的会议楼和办公楼两部分组成。这里装备着最现代化的设施,这里有举行国宴的大厅,有接待外国国家元首的豪华会议厅,有举行重大节庆活动的场馆。外交部大楼是广场上第三种文化的代表,是现代墨西哥的象征。三种文化广场得以保存至今,是墨西哥政府和学者共同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结果。政府采纳了历史学家的建议,于1944年整修了广场。这三组代表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展现了墨西哥城几百年的历史和文化,游客站在这里,仿佛置身于现代与历史的沧桑之中,使人联想翩翩,使人眼界大开。三种文化广场是墨西哥城著名的旅游景点。入夜,广场上的大祭坛和教堂等景观配上灯光、音乐,使游人仿佛置身于古玛雅人生活的久远历史之中。 兵器广场(古巴)古巴位于加勒比海的西北部,是西印度群岛最大的岛国。首都哈瓦那座落在古巴岛的西北岸,扼佛罗里达海峡西南口,与美国佛罗里达半岛隔海相望。传说西班牙探险家埃尔南多·德·索托1538年决定去北美探险,他率领10条船、1000人和350匹马从西班牙出发。1539年在佛罗里达坦帕湾以南登陆,留100人守船,又率众从古巴岛出发;于1540年首先发现了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又从那里继续他的海上航程。所以,自那时起,古巴岛的哈瓦那,就成了欧洲殖民者征服北美大陆的必经之地。哈瓦那的兵器广场,又称卡洛斯·曼努埃尔·德塞斯佩德斯广场,它座落在闻名于世的哈瓦那老城区之内。老城区位于哈瓦那湾西侧的半岛之上,这里石砌砖铺的街道很狭窄,古老的西班牙式房舍苍凉古朴,别具特色。其中有88座被列为珍贵历史文化,它们荟萃了陶立克式、穆迪扎尔式、巴罗克式、新古典主义式各种建筑风格。曾是总统府的所在地,如今已成了博物馆。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这里列为世界仅有的几大“人类文化遗产”。兵器广场中央矗立着塞斯佩德斯英武的雕像。他是古巴1868至1878年起义领袖,曾担任战时共和国政府总统,颁布了取消奴隶制、信教自由等法令。塞斯佩德斯领导古巴人民与西班牙殖民主义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1873年被俘以后,坚强不屈,英勇就义。古巴人民景仰怀念这位为人民的自由、解放、独立而牺牲的领袖,为他塑了雕像,并以他的名字为广场命名。广场四周多为带有西班牙殖民时期风格的建筑,座落在东北角的是特姆普莱特神庙。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在这座神庙前面的一棵木棉树下做了第一次弥撒。1777年,西班牙人又把哥伦布的遗骨从圣多明各移到了哈瓦那,起先就安葬在这棵木棉树下,后来才转到大教堂里。木棉树在1828年被砍倒,不久又重新种上了一棵生长至今的木棉树。神庙里收藏着维尔迈的绘画。广场西面哈瓦那历史博物馆,它建于1780年,曾是西班牙殖民时期西班牙总督以及古巴独立后的总统住宅,1917年成为市政厅。这个历史博物馆别具一格的连拱廊、木雕阳台和精致典雅的庭院,是西班牙殖民时期的杰出建筑之一。广场附近的大教堂,是耶稣会员于1740年修建的,教堂直插云天的东塔上,有两个著名的乐钟。一个是1664年在古巴坦萨斯制造的,另外一个是1704年在西班牙制作的。登上塔页哈瓦那全城和哈瓦那湾港口的美景尽收眼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九号街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高18米的红色圆柱形大理石纪念碑。这是古巴人民为了表彰华侨在古巴独立战争中的丰功伟绩,于1931年修建的。在古巴,许多华侨参加了反殖民者的战斗,有时多达700多人,许多人至死不屈,英勇牺牲。纪念碑黑色的底座上刻着“在古巴的中国人没有一个是逃兵,没有一个是逃兵”的碑文。 三权广场大道(巴西)谁要是看过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的三权广场大道,就再也不会说法国巴黎的爱丽舍田园大街、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7月9日大街多么多么宽了。因为气势恢宏的三权广场大道街宽250米,长8千米,总面积达200万平方米,相当于一个中型机场那么大,可以在上面修建280个足球场。可以说,它是目前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宽街”。三权广场的三权是指国会、总统府和最高法院,这三大建筑群环绕着三权广场。广场四周的每一座建筑都有寓意和象征,议会大厦由两座并列的28层大楼组成,是巴西利亚全城的制高点,象征最高权威。在议会大厦两旁有两个碗状的建筑,碗口向上的是众议院,寓意广纳民意;碗口向下的是参议院,寓意集中决定。广场的北侧,是总统府普拉尔托宫,它的设计独具匠心,黎明宫的围廊悬空外露,廊柱似菱角,仿大雁,如盾牌,象征巴西最早的主人是印第安人。广场南侧,与总统府遥遥相对的是联邦法院大厦,司法宫门前竖着一尊蒙着双眼的手执利剑的正义女神塑像,表示法律铁面无私。广场的东侧,竖着高达百米的旗杆,上面飘扬着巴西国旗。如今,议会大厦和总统府的普拉纳尔宫每星期一至星期五开放,供游人参观游览。广场最东面是巴西总统府官邸晨宫,到巴西利亚的游人都少不了到此一游。晨宫的建筑很独特,它的四周是平滑光亮的水磨石,正面有两个长方形水池。晨宫本身是一幢窄长的两层楼房,四周墙壁都是由落地玻璃长窗组成的,整个建筑如同一艘华丽而又庄重的游艇停泊在绿色的海洋中一般,令人驻足观望,赞叹不已。从三权广场一直通向城西的广播电视大楼的这一条大街,就是举世无双的三权广场大道,它实际上是议会大厦前面的“广场”。大道两侧高楼林立,令人惊奇的是,各部的大厦,其建筑各领风骚,没有一座雷同的楼宇。如巴西外交部伊塔玛拉蒂宫的建筑呈三角形,每边有15个柱子,大楼前一泓清澈的湖水,中间是由五个环体结构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象征五大洲人民的团结。整座大楼由钢架玻璃结构而成,大楼倒映在池水之中,衬上蓝天白云,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景,美不胜收。这座金光闪闪的大楼,每天都向游人开放。紧接着各个部的大厦还有学校、剧院、博物馆、图书馆和体育馆。 玻利瓦尔广场(哥伦比亚)在南美洲大陆的西北部,有个以航海家哥伦布的名字命名的国家,它叫哥伦比亚。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座落在东科迪勒山西侧的苏马帕斯高原上,是一座高原城市。波哥大曾经是印第安奇布恰人的文化中心巴卡塔,也是奇布恰文化的发祥地。玻利瓦尔广场在波哥大市中心,原名中心广场。1536年西班牙殖民者来到这里,疯狂屠杀印第安人,并把他们赶出了家园。1538年西班牙统治者开始在这块洒满印第安人鲜血的土地上兴建波哥大圣菲城。如今的玻利瓦尔广场上仍然残留着当年造城的遗迹。1819年大哥伦比亚共和国成立后,为了纪念共和国的缔造者、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将中心广场改名为玻利瓦尔广场。玻利瓦尔是拉丁美洲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1810年玻利瓦尔组织的武装起义队伍,将西班牙总督赶出委内瑞拉,他成为美洲独立解放的旗手。1819年他率军突袭波哥大,统一了南美洲北部。他成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的总统、三军统帅。接着他又率军相继解放了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秘鲁,结束了西班牙在南美洲长达300年的殖民统治。他把六个拉美国家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他生前威震四方,享有盛誉,死后更是令人景仰。波哥大玻利瓦尔广场上矗立的神采飞扬的玻利瓦尔雕像,是由意大利著名雕刻家皮耶特罗·泰内拉尼精心制作的。雕像前,常有人们敬献的鲜花。雕像周围有四个饰着彩灯的喷泉。夜晚,广场上灯火辉煌,喷泉喷出的水柱水花四溅,整个广场绚丽多彩,令人流连忘返。广场四周形态各异、风格不同的建筑,雄伟壮观。位于玻利瓦尔雕像后面的国会大厦最引人注目。这座大厦修建在波哥大建城时第一批房屋的遗址之上,大厦内有反映1851年时,大批奴隶获得解放、新生时的大型壁画,使这段难忘的历史用壁画的形式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大厦内有一个建筑式样新颖别致的玻璃大厅,装饰豪华、典雅,是国家举行招待会的地方。广场旁的圣卡洛斯宫是一座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古老建筑。波哥大最早的圣菲皇家图书馆曾经设在圣卡洛斯宫内,1822年才迁入新址。哥伦比亚独立后,也一直曾把总统府设在圣卡洛斯宫内,后来才移到了纳里尼奥宫。玻利瓦尔曾经在圣卡洛斯宫居住过,他在宫内的院子里曾亲手栽种过胡桃树。也曾在这里遭到过刺杀。那是1828年9月25日,为了逃避暗杀者,玻利瓦尔机智地从临街的窗户上跳跃而下,在圣阿古丁河石桥拱下隐藏了两个小时,方才化险为夷。现在这扇窗子上,还悬挂着一块木牌,记录着这件事情的经过。1948年,圣卡洛斯宫曾经在一次动乱中,毁坏了部分建筑,以后又照原样得以修复。波哥大保留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众多的历史遗迹,被誉为“美洲的雅典”。 穆里略广场(玻利维亚)玻利维亚是南美洲的内陆国家,它以拉丁美洲的民族英雄玻利瓦尔的名字命名。首都拉巴斯地处海拔3600多米的玻利维亚高原上,是一座美丽的山城,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首都。穆里略广场位于拉巴斯市的中心。广场正中有一座高达20米的纪念塔,纪念塔的底座和支柱是用玫瑰色大理石雕琢而成的,颜色亮丽而醒目。底座的四面分别刻着“团结、和平、光荣和正义”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塔身的画面上画的是玻利维亚人民为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者而进行英勇斗争的壮烈场面,塔顶是玻利维亚民族英雄佩德罗·多明戈·穆里略的铜像。1809年7月16日,拉巴斯人民在穆里略的率领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起义,终于赶走了西班牙殖民统治者,建立了革命武装。不久以后,西班牙保皇军又卷土重来,残酷地镇压了起义军。拉巴斯人民深切怀念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献身的烈士们,就以民族英雄穆里略的名字来为市中心的广场命名,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英雄的名字。以穆里略广场为中心并且由此向四面散开的街区是拉巴斯的老区。老区里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街道,四四方方,井然有序,像围棋棋盘一般。广场旁边是有名的商业街,这里店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有闪光的各式各样的银饰品,有编织精美的地毯、工艺品,仿佛是一条展示印第安人精湛工艺品的艺术长廊。商业街里有一座醒目的古老教堂,在这条街上显得十分壮观。它是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派了12名修道士来,于1562年建成的。广场的南侧有一座典雅而又具有现代气息的大教堂。教堂旁是总统府,这座灰白色的三层小楼,墙上装饰着古色古香的图案,是一座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建筑。总统府门前,站立着四个头戴饰盔,上身着蓝色上衣,下穿红色长裤的卫兵。卫兵的古代服装,华丽又庄重,使人一下子想到了从前那个遥远的年代。玻利维亚人常把这座总统府称为“焚宫”,因为它历尽了磨难,在短短的100多年的时间里,曾遭受到两次大火的洗劫。玻利维亚人民在大火之后又依照原样把总统府修复,以示人们不要忘记总统府辉煌的历史。广场东侧是议会大厦,这也是一座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古老建筑。由于多年来风雨的侵蚀,大厦的廊柱已经裂开了一条条细缝,仿佛在向人们诉说自己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感慨。夜晚,穆里略广场上彩灯齐放,把广场上和它周围的古老建筑照射得更加宏伟、壮观,也吸引了更多的游人来此参观。但这座广场上的路灯安装的年代并不久远,1946年比利亚罗埃总统在这里被刺杀以后,为了安全,才在穆里略广场上安装上了路灯。 五月广场(阿根廷)阿根廷是南美洲的一个美丽、富饶的大国。它西靠安第斯山,东濒大西洋,气候宜人,是南美洲的一个著名的旅游国家。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被誉为“西半球的巴黎”。五月广场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区,是全城最著名的广场。广场中心有一座乳白色的、高达13米的金字塔纪念碑,人称“五月纪念碑”。碑的顶部是雕刻细腻、神形动人的自由女神像,碑的四面是阿根廷国徽浮雕。这座纪念碑于1815年完工,是为纪念1810年在这里进行反殖民主义斗争的为五月革命殉难的烈士而修建的。自由女神像是1856年改建纪念碑时增建的。广场的地面上绿草如茵,造型别致的喷泉如飞珠泻玉般喷流。千万只鸽子在广场上、在蓝天中自由自在地觅食、展翅飞翔。五月广场的四周矗立着风格各异、雄伟壮观的建筑物。东侧的政府宫,是一座色彩斑斓的玫瑰宫,宫墙呈玫瑰色、粉红色,故称玫瑰宫。这是一座具有西班牙建筑风格的宏伟建筑。宫前是阿根廷英雄、国旗的设计人和五月革命领导人之一的贝尔格拉诺将军英姿勃勃的骑马铜像。人们崇敬这位英雄,铜像前终年鲜花不绝。玫瑰宫二层是总统府,地下一层为博物馆,里面陈列着阿根廷历届总统的塑像和重要的历史文物。广场西侧有一座建于18世纪的典雅的白色小楼,二层楼有阳台,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最早的市议会,1810年从这里发出了争取阿根廷自由和解放的第一声呐喊。这座典型的西班牙殖民时代的建筑物,现在是卡维尔多历史博物馆。博物馆北侧矗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大教堂,原教堂于1711年倒塌,后来按巴黎风格重新建造了这座天主教堂。教堂内有南美洲解放者之一民族英雄圣马丁将军墓,墓顶为圣马丁铜雕卧像,有身着独立战争年代红、蓝戎装的士兵持枪守灵。墙壁上有称“阿根廷火焰”的火炬,这火炬点燃于1950年圣马丁逝世一百周年之时,几十年来一直熊熊燃烧着。火焰下的铜牌上写着“这里安放着圣马丁将军和独立战争中其他无名英雄的遗体,向他们致敬吧!”广场东面还有罗萨达宫,是总统和内政部的办公处。广场西部有著名的科隆大剧院、社会福利部和一些银行大楼。五月广场还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幽静宽敞的著名林荫大道“五月大街”的起点。广场的南侧是旧议会大厅,它建于1863年,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7月9日大街连接的两个广场(阿根廷)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历来以街心广场、花园和纪念碑众多而闻名于世,市区内100多广场和街心公园,220多座铜像和雕塑,把这座城市装点得十分漂亮,而且富有文化气息。这座城市最著名的街道是以独立日命名的7月9日大街,这条街是为纪念1816年7月9日阿根廷独立而修建的。街宽140米,比巴黎爱丽舍田园大街还宽10米,像座飞机场,是世界上的“宽街”之一。大街两旁排开全城最豪华的大商号、大银行、大旅馆和外国公司办事处。大街辟有8条行车道,中轴线铺了草坪,街心有1.6千米的草地和林带,形成贯穿市中心的大公园,人行道边设了停车场仍然显得空荡。1980年为了纪念该城建城400周年,在街心修筑了72米高的独立纪念碑。碑上方锥状的石塔耸入云天,碑体上缀满了霓虹灯和广告牌,别致而又醒目,也使这条大街变得充实调和了。7月9日大街东边连着五月广场(即5·25广场),全城的主要街道都从五月广场向外辐射出去,门牌号也从这里的零号起数。1810年5月25日,阿根廷人民开始独立斗争,布宜诺斯艾利斯人民聚集在市政议会广场上,推翻了西班牙殖民统治者,建立了包括现在的乌拉圭、巴拉圭和玻利维亚的拉普拉塔临时政府第一届委员会,当年民众集会的广场,因此而称作“五月广场”,5月25日被定为阿根廷建国纪念日。如今,广场上如茵的绿草,别致的喷泉,衬上蓝天、白云、鸽群,使这座广场有如一幅动中有静的油画一般壮美。广场正中矗立的阿根廷纪念碑,高13米,呈金字塔形的塔尖上雕刻着自由女神塑像。这座纪念碑上记载了1810年在5月革命中为国牺牲的英雄们的功绩,它完工于1815年,1856年改建纪念碑时增添了自由女神像。广场四周的建筑物也是各呈异彩的。广场东边是称为玫瑰宫的总统府。这是一座西班牙风格的建筑物,宫墙是色彩鲜艳的玫瑰色,故称玫瑰宫。这座雄伟的建筑物地上二层是总统府,地下一层是博物馆,里面陈列着阿根廷历史上总统的塑像和重要文物。玫瑰宫前有一座骑马者的铜像,是五月革命领导人之一贝尔格拉诺将军的塑像。广场西边有一座白色楼房,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早期议会厅,现在是市议会历史博物馆。广场北侧的大教堂,在1753年倒塌,按原来的巴黎风格重建,里面安放着拉丁美洲民族英雄圣马丁的遗像。1950年圣马丁逝世100周年时点燃的“阿根廷火焰”的火炬,至今仍在燃烧着,火焰下面有一个铜牌,上面写着:“这里安放着圣马丁将军和独立战争中其他无名英雄的遗体,向他们致敬吧!”5月广场的西边,通过7月9日大街,与议会广场相连。议会广场是全城最大的广场。广场的中央有两座纪念碑,这是纪念1813年制宪大会和1816年议会的两议会纪念碑,碑上的雕塑精美绝伦。碑的顶端是一位铜雕妇女塑像,她的右手握着象征胜利的月桂树枝,左手扶着犁杖以示劳动,脚下踏着毒蛇,表示共和国诞生在这片土地上。这个铜塑又是阿根廷的国徽,共和国的象征。铜塑像的下面,是一个水池,喷涌的清泉,正对着层层叠叠的群雕,十分壮观。 库斯科兵器广场(秘鲁)秘鲁地处南美洲大陆西北部,前依太平洋,背靠安第斯山脉。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是印加文化的发祥地。库斯科是秘鲁的历史名城,它座落在安第斯山南麓的丛山峻岭之中,曾经是昔日印加帝国的首都,著名的印加文化中心。因此,这座名城被誉为“美洲的罗马”、“考古之都”。库斯科是一座别具风姿的历史古城。狭窄整齐的街道上,印加时期用巨石垒成的石墙、拱门,劫后幸存的宫殿、庙宇和旧时的房屋,随处可见。城中心的兵器广场,曾经是印加帝国时期举行大型庆典活动的场所。每当庆典之时,印加人就从雄伟的太阳神庙里取出一具具的木乃伊,整齐地摆放在印加国王的身旁,然后开始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印第安人自古崇拜太阳,他们有谚语说:“别的民族崇拜各种不同的太阳,我们敬奉永恒的太阳。”相传,在古代,太阳神把金犁和种子赐给了他们。他们用金犁开垦了沉睡的大地,播下了种子,长出了五谷。从此,人们每年都举行太阳祭。传说太阳庙的礼堂从墙根到屋顶全用金板覆盖。祭台上有一个巨大的金球,是太阳的象征,周围放射出千百支长短不一的金条,表示太阳的光芒。它的四边还有用各种珍贵宝石嵌成的边框。太阳庙的一个花园,被称为“黄金园林”,园中的草木花鸟都是金银制成。其中有金柱、金兽、银树、银花,银制的玉米枝叶成片,而玉米棒子则是金制的,由此可见当年库斯科这个地方是何等的辉煌壮丽。举行宗教活动时,库斯科兵器广场是一个庄严、肃穆的地方。但是这个兵器广场又历尽沧桑,受尽磨难,记录下了秘鲁人民用血汗写成的历史:殖民时期,这个广场曾经是西班牙殖民统治者镇压印加起义者的地方;独立战争时期,这个广场又是殖民主义者屠杀爱国志士的刑场。库斯科的兵器广场是印加人民苦难历史的见证。如今,广场的四周,在当年印加建筑的残垣断壁、残留的废墟上重新修建起来的殖民时期的连拱廊、教堂和其他一些建筑,都足以证明印加历史文化的凝重。后来,这些建筑物大部分因地震而遭受毁坏,现在广场上的建筑都是以后重新修建的。广场的北侧,有一座建于17世纪的库斯科大教堂,教堂顶端的“福音钟楼”上悬挂着一口13吨重的巨钟,悠远、宏亮的钟声能传遍周围40里地。教堂里有一座高大的镀银祭台,雕刻精美、细腻的布道台,还有镶嵌着珠宝的雕像等等。广场东侧,是建筑漂亮的非常有名的拉孔帕尼亚教堂。教堂的双塔高耸云天,壮观、威严。教堂里面富丽堂皇,精雕细刻的祭坛置于教堂的正中央,庄严而又神秘,高大的墙壁上,画着绚丽多彩的绘画,富有印加文化色彩的传说和宗教神话会令人产生一种思古之幽情。圣博尔哈宫座落在兵器广场北侧的一个小广场上。当年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在进行了举世闻名的阿亚库乔战役之后,曾经在这里休息过。这位民族英雄停留过的地方,给库斯人留下了值得骄傲的美好回忆。兵器广场的东北部,有一个主教宫,这座宫殿修建在15世纪印加王罗卡的宫殿的废墟之上。如今,这座主教宫已经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游览。 天安门广场(中国)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它坐落在中国北京市繁华的长安街上,长80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约44万平方米。天安门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那时叫承天门,以示皇帝“受命于天”“承天启运”,后来多次毁于火灾、战乱,又多次重建;到清顺治八年(1651),城楼重新修复,改称为“天安门”,大体上建成如今的式样。天安门城楼是这座广场的主体,位于广场的北端。它高33.7米,由城基、城台、城楼三个部分组成。城楼底座是汉白玉砌成的须弥座,上面有10多米高的大砖台,砖台上有重檐的大殿,分上下两层,每层8个檐角。城楼东西宽9间,南北进深5间,这“九五”的排列,暗示帝王的尊严,因为中国历史上认为“九五”是象征帝王的。天安门城楼上一共有向南的菱花窗门36扇,菱花窗前高悬8盏大红宫灯,每个直径2.7米,坠着黄色丝穗,背衬朱红色的廊柱,十分醒目。窗门的下部是木雕裙板,大殿周围有矮墙,墙内有白玉栏杆环绕着城楼。城楼的正脊和垂脊镶着蹲、飞、跑的动物叫“吻兽”的装饰品,在正脊两端有龙头形正吻,垂脊上有一个仙人和9个走兽,天安门屋顶顶层有10个吻兽,这“九脊封十龙”,表示每天有10条龙来守护宫殿。传说“吻兽”是古代方术的一种巫术,把“吻兽”安放在屋顶上,能够避免火灾。现在这些“吻兽”作为装饰物,给天安门城楼增添了神奇的色彩。明清时期,天安门城楼是禁地,只有在举行隆重庆典的时候,比如皇帝登基、册立皇后或者皇帝举行祭祀活动时才登天安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震憾中外的“五四”运动,“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都发生在天安门广场。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天安门从此成了新中国的象征。每当重要节日,特别是国庆节,常举行重大规模的庆祝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天安门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使这座古老的城楼变得更加庄严、美丽。现在,天安门城楼已经对外开放,游人可以登上城楼观看天安门广场上的美景。天安门城楼下的金水桥,是由五座汉白玉石桥组成的,桥的南面有东西对称的华表和一对石狮子。由金水桥往南,是一条宽80米、长500米的大道。这条大道由青色、红色和棕色的38000多块花岗岩铺成。它东起劳动人民文化宫,西到中山公园止,是游人的必经之路。路的北面,靠近天安门城楼观礼台一侧,种植了花草,修起了音乐喷泉,夜色降临时,彩色喷泉和灯光互为交映,十分好看。天安门城搂、国旗基座、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和正阳门,都是沿着南北中轴线排列的。从天安门城楼出来,过金水桥,往南不远便是每天升降国旗的基座。1990年初,由武警部队正式接管升降旗的任务,国旗基座也于1991年2月改建。改建后的国旗基座平面为三层,国旗基座周围是56个金黄色铜制隔离墩围成的护拦,象征56个少数民族手拉手心连心团结在国旗之下。武警战士国旗班也由10多人改编为40多人的国旗护卫队。新的升旗仪式由36人组成,擎旗手一名,旁边是两名挎冲锋枪的护旗手,随后是一名身佩手枪和指挥刀的带队警官,再往后就是32名托着自动枪的护卫队组成的长方形卫队,由他们护卫着国旗行进。每逢重大节日和每月的一日,由60名军乐队员在升旗现场同 时奏国歌,场面十分壮观。国旗从底端升到顶端,需要2分零7秒时间。每天升旗时正是太阳的上边缘和地平线相切到太阳整个露出地平线的时间。国旗与太阳同升,寓意国旗与太阳一样照耀中国和万事万物。新的升旗仪式从1991年5月1日正式施行以来,每天都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前去观看,成为北京的特殊景观。许多中小学组织学生观看升旗仪式,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内容。天安门广场的中央,是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1949年9月30日举行奠基典礼的。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起的第一座缅怀先烈的纪念碑。碑高37.94米,碑的正面面向天安门,上面刻着毛泽东主席书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碑的背面正文是毛泽东撰文,周恩来总理题写的;纪念碑碑座四周汉白玉浮雕上的人物,集中表现了中国百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肃穆而壮观。各国贵宾到中国访问,多数要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敬献花圈,肃立默哀。天安门广场的西侧,是人民大会堂,它的总面积达171800多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议会大厦”。人民大会堂的建筑富丽堂皇,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色泽淡雅、壮观的柱廊和四周层次分明的建筑立面,衬上蓝天白云的背景,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令参观者惊叹的是,在万人大会堂中,3000多平方米的大厅里,中间竟然没有一根柱子挡住人的视线。这项庞大的工程,是建国1O周年时,仅用了10多个月的时间建成的。天安门广场的东边,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这个典雅大方的建筑群,也是1959年国庆10周年前夕建成的。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广场南端正阳门之间的中心位置上,是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纪念堂与天安门城楼南北辉映。纪念堂于1976年11月24日奠基,1O个月建成。纪念堂建在枣红色的花岗岩石基上,除主体结构外,全部用花岗石贴面,坚实牢固,庄严肃穆。纪念堂的屋顶采用传统的中国重檐的形式,四角微微上翘的挑檐,两层宽边的琉璃瓦檐口,融民族建筑风格与现代化建筑特色为一体。纪念堂的中心,晶莹的水晶棺安放在黑色泰山青花岗石的梯形棺座上。毛泽东主席身穿灰色中山服,身上覆盖着红色的党旗,安卧在青松翠柏与山花丛中。从1980年起,天安门广场两侧成为欢迎各国贵宾、陆海空仪仗队接受贵宾检阅的场地。1994年,天安门广场又增添了大型音乐喷泉,悠扬的音乐旋律伴随着五彩缤纷飞舞的水花,使天安门广场更加绚丽多彩。500万盆盛开的鲜花组成的各种图案,争奇斗艳,煞是好看。夜晚,天安门广场四周的灯柱放射出二万多束灯光,像一条条银色的彩练,映照着广场上的建筑,使天安门广场和周围的建筑更加金碧辉煌。天安门广场是中国人民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外游人必到的旅游胜地;是中国人重大节日的庆祝场所,也是外国友人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中国现代文化气息的窗口。 巴亭广场(越南)越南首都河内市是一座历史名城,李、陈、后黎等封建王朝曾先后建都于此,阮朝明命十二年(1831年)改称河内,这座城市被誉为“千年文物之地”。这里地处亚热带,一年四季百花盛开,树木常青,因此又被称为“百花春城”。巴亭广场是河内市的中心广场。巴亭,原来是越南清华省鹅山县一个乡的名字;19世纪80年代,越南人民在巴亭最先开始了反抗法国殖民主义的斗争。越南“八月革命”胜利后,把河内市中心广场命名为巴亭广场。1945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在这里宣读了越南《独立宣言》,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国(1976年改名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这个广场原来是一个环形广场,面积比较小。1973年修建胡志明主席陵墓时加以扩建,使它比原来的广场扩大了好几倍。扩建后的巴亭广场长320米,宽近100米,是河内市集会、节日活动的场所,可容纳一、二十万人。巴亭广场西倚胡志明陵墓,东靠著名的巴亭会堂,翠绿的树木围绕四周。广场的地面由168个方块草坪组成,每块草坪面积15平方米。这里绿草如茵,树木苍翠,置身其中,使人仿佛步入了绿色的海洋之中。以巴亭广场为中心辐射的林荫大道与河内市区的其他街道相连,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贯通广场的是雄王大道,宽24米,长1000多米。连接广场和胡志明墓的道路宽44米,这条路的两旁是各为宽8米的人行道。1975年建成的胡志明主席陵墓,坐西朝东,整个建筑既简朴又宏伟壮观,远远望去宛如一朵莲花般挺立在那里。正中上方的陵檐上用碧玉石砌着“胡志明主席”五个大字。陵高21.6米,陵基为三级台阶,高9米,宽31米,全部用灰黑色花岗岩石砌成。陵体用深红色花岗石砌成,高7.9米,20根银灰色方形花岗岩石柱围绕四周。陵墓前用红色花岗岩砌成的墙壁上刻写着“没有什么能比独立、自由更宝贵的了”一行金色的大字,下面是胡志明主席的签名。这是胡志明主席在1966年发表的告同胞书中的一句名言。胡志明主席遗体着卡其布干部服,安详地平卧于水晶棺之中。凡是来到巴亭广场的人,都要到这里瞻仰越南人民敬爱的领袖的遗容。胡志明墓的两侧是观礼台,各长66米,分为七级,可同时容纳800~1000人。主席台在墓的最下面一级台阶上,可容纳70~100人。陵墓后面是胡志明主席故居留念区,包括简朴的旧居、办公室、会客室和鱼塘、园林等。 自由广场(伊朗)德黑兰是伊朗的首都,位于厄尔布尔士山南麓的大绿洲之上,北边依靠着西亚第一高峰德马万德峰。是伊朗最大的城市,也是西南亚最大的城市。伊朗古称波斯,远在2000多年前,中国和伊朗就有了友好往来。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副使曾访问过安息(波斯属国),安息国王以隆重的礼节相迎。又派遣使者到中国来,以后往来日增。明朝的时候,三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曾经两次到波斯。波斯横贯欧亚陆路要道,中国的丝织品等货物,都是经过这里运到地中海东岸和古罗马等地的,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德黑兰是一座历史名城,又因《德黑兰宣言》名闻天下。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英、美三国首脑在这里发表了联合反击德国法西斯的著名宣言。德黑兰市区,有一条几十米宽的大街贯穿东西,把市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旧市区,又称首都区,这里街道狭窄拥挤,店铺、手工业作坊比比皆是,举世闻名的地毯多产于此,这里还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清真寺。中部和北部为新市区,街道宽阔平坦,路旁高楼林立,是政府、机关、外国使馆和巨贾富商居住之地,是伊朗现代化的缩影。宏伟的自由广场座落在德黑兰新区的西面。广场上的德黑兰纪念塔,高45米,长63米,宽42米。这座塔是为了纪念波斯帝国的创始人居鲁士逝世2500周年而于1971年修建的。全白色的纪念塔建筑风格独特,是古波斯建筑和现代欧美建筑两种不同艺术风格的结合,是反映伊朗现代文化建筑的杰作。纪念塔的底部是博物馆和小型电影院。电影院可容纳四、五百名观众,影片展示的是伊朗悠久的历史文化,山川名胜等。从塔的底层博物馆乘电梯可以直达塔顶的瞭望台,德黑兰的全景尽收眼底,令人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两条贯穿东西和南北的大道在绿树丛中格外醒目,特别是长12千米的南北向宽阔大街,由城南最低处的火车站,一直向北延伸,穿过旧市区,进入新市区,一直到海拔1600多米的厄尔布尔士山脚下,直抵斯姆鲁因和达尔班的避暑胜地,把新旧城区串连结合在了一起。 康诺特广场(印度)德里是印度的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名城。德里这一名字来源于孔雀王朝时代(公元前一世纪)在这里建都的一位国王——罗阇·提卢。“提卢”一音经过许多年代的演变,最后就成了“德里”。印度的历史充满了战乱,德里这座城市屡建屡毁,历史上曾经七易其址;德里还曾经多次遭到外族的浩劫。1911年,英国殖民当局在旧德里的南面另建了一座新城,把英属印度的首府从加尔各答迁到了这里。经过精心规划设计,把世界各种建筑风格与印度的城市建筑特点熔于一炉,使古典美与现代精神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新的形式,这座新建的高楼林立的、郁郁葱葱的城市,就是印度首都新德里。新德里最大的商业中心是城市西端的康诺特广场,说它是广场它的规模像广场,说它不像广场,因为它实际上是一个十分别致而又独特的市场。这座市场是一座环形建筑,沿着广场巨大的圆圈的周围,建成了连绵不断的二层大楼房,形成了内向和外向的两层圆圈。外面的一圈面对着环形的大街,内圈一面则对着一个直径600米的圆形大花园。花园内成荫的绿树,如茵的草坪,鲜艳夺目的花朵,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田园美景。人们来到这里,可以在这里野餐、休息和纳凉,或者朋友、亲戚聚会。市场内外两侧都是装饰得十分漂亮的商店,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各色商品,外国名牌高档消费品,印度传统的工艺美术商品,让人目不暇接,是中外游客购物的天堂。人们到康诺特广场来,购物、休息、娱乐,可以任意选择,这种随意性很大的购物中心,休闲、娱乐广场,每天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的游人。入夜以后,广场内外更加热闹,色彩缤纷的霓虹灯广告交织成一幅幅绚丽的大都会夜景,如潮的人流,穿梭于广场内外,如梦如幻的夜景,令游人流连忘返。 通迪凯尔广场(尼泊尔)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这座城市北通西藏,南达印度的三条通商要道的交汇之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加德满都这个名字,是由著名古迹独木庙的译音——“加斯塔满达帕”演变而成的。在这座独木庙附近有座叫俱摩哩庙的奇特庙宇,庙里供奉的神不是木石或者泥塑的雕像,而是有血有肉的一个可爱的女神。充当俱摩哩的童女要在7~9岁的女孩里挑选,被选中的女童就到庙里去当神祗,直到青春期到来之前时才结束女神的生涯。这个女神就是难近母(即湿婆神之妻)的化身。每年9月都要举行女神节,童女神都要盛妆打扮,坐在彩车之上游行,举行隆重的庆典仪式,街上人山人海,十分热闹。这期间,连国王也要请女神在自己的额头上点吉祥痣,以获得治理国家的权力。可见女神在尼泊尔受到的崇拜程度。通迪凯尔广场是尼泊尔加德满都市市中心的一个广场。在尼泊尔语中,通迪凯尔是“演兵场”或者“校场”的意思。人们通常又称通迪凯尔广场为古鲁玛帕广场。原来呀,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呢。据传说,古鲁玛帕是尼泊尔古时候的一个魔王,这个可恶的魔王古鲁玛帕经常在这一带出没,专门吞食儿童。谁家的孩子不听话或者哭闹时,大人只要一说“古鲁玛帕来了!”小孩就会马上停止哭闹,可见这个恶魔是家喻户晓的。为了除掉这个魔王,尼泊尔人就选在魔王来吞食儿童作恶的这一天,开展赛马活动。让急驰的马群踏过去,踩在恶魔身上,踏成肉泥,让作恶多端的恶魔古鲁玛帕永世不得翻身。久而久之,这一天便成了尼泊尔的赛马节。这是武力解决恶魔的办法。更有趣的是,在赛马节的晚上,尼泊尔人还会牵来一头公牛,拴到通迪凯尔广场东南面的一棵大树下面,同时供上一罐米饭,送给魔王古鲁玛帕,叫它吃饱了不要再吞食儿童。时间一长,赛马节赛马和提供供品就成了习惯。据说,从此古鲁玛帕就再也没有出现过。通迪凯尔厂场南北长800米,东西宽260米,是亚洲最大的广场之一。这个广场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多少年来,这里一直是操练、演习军队的地方。这里也是尼泊尔历代政治风云变化的见证之地。每天中午12点,通迪凯尔广场都会响起隆隆的午炮声。这是20世纪初,拉纳首相德瓦·沙姆谢尔当政之开创的放午炮的制度,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有时候,庆祝重大的节日,或者庆贺王宫里诞生了一位新王子或者公主,广场上也会鸣礼炮,以示庆贺。通迪凯尔广场四周围着一米多高的栏杆,里面绿草如茵,美丽异常。它的东西两侧,有两座高大的彩门,是为比兰德拉国1975年加冕时修建的,因此称为“加冕门”。通迪凯尔广场是加德满都的政治活动中心,广场中央朝南一面有一个检阅台,朝北有一个露天舞台。每年的重大节日如民主日、宪法日、德赛节、赛马节等,这里都有群众集会、游行、阅兵或者军事体育表演等等。这里还是王室成员、政府官员的检阅之地,也是外交活动的场所。每年的二三月,湿婆节之夜,是纪念湿婆诞辰的全国性节日。这一天除了在湿婆庙里举行庆祝活动外,这一天的下午,加德满都通迪凯尔广场之上,举行隆重的湿婆节庆祝仪式,鸣枪炮表演。皇家军队列队对天鸣枪,以表示对湿婆神的崇敬。居民们听到枪炮声以后,就赶紧到地里播下南瓜或黄瓜籽,以求获得丰收。人们通宵达旦地进行庆祝活动。每年的湿婆节之夜,尼泊尔国王都要发表祝贺节日的文告,出席广场上的庆祝活动。 莫迪卡广场和雄牛广场(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大陆东南,地跨赤道,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素有“千岛之国”的称号。首都雅加达位于爪哇西北岸,在芝里翁河口,濒临雅加达湾,面积577平方千米,是东南亚最大的城市。莫迪卡广场位于现代化的新街道“雅加达”。这个新区的中心是莫迪卡广场。莫迪卡广场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高达137米的大理石石塔。最为珍贵而又奇特的是这座塔的塔尖,原来这座塔顶的火焰部分是用30公斤纯金打制而成的,它也是世界上独有的“金塔尖”。这是一座象征着印度尼西亚独立和自由的高塔。这座高塔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登的,除了国宾和政府特别准许的贵宾以外,任何人都是不准登塔参观的。以莫迪卡广场为中心,周围有总统府、国家机关和繁华的商业区。莫迪卡广场的西侧,是闻名的中央博物馆。博物馆中珍藏着有关印度尼西亚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文物,如石器、青铜器、爪哇猿人的头骨化石以及8世纪时佛教方面的美术作品等等,还有当年中国商人送给爪哇国王的陶器、青铜时代的铜器、历代钱币等,可见中印两国人民的交往源远流长。在雅加达市区,还有一座十分著名的广场——雄牛广场。这是为了纪念印尼人民推翻殖民统治而命名的广场。早在1527年,这里被淡目国占领,改名为查雅加尔边,意思为“胜利的城市”,雅加达这个名字就是由此演变来的。1596年,荷兰殖民主义者来到了印度尼西亚,他们以各种手段,蚕食了印度尼西亚的各个小分国。以后又在这里建立了名叫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殖民统治机构。1618年,又抹去了雅加达这个名字,换上了荷兰的别名“巴达维亚”,但印尼人仍然叫它雅加达。1800年,荷兰殖民主义者又把印尼变为荷属东印度,使它成为荷兰的一部分。直到1945年8月17日,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成立,雅加达作为首都才真正恢复了原来的名字。印尼这儿有一种野生水牛,个头不高,却以勇猛而闻名四方。特别是雄牛,强悍力大,不仅敢和老虎搏斗,还能用头上的尖角,戳死老虎。荷兰殖民主义者统治印尼时,印尼人民痛恨殖民主义者,把殖民主义者比作老虎,把自己比作勇敢善斗的水牛。于是在民间就流行开了一种叫作“水牛斗老虎”的游戏。游戏中,扮作水牛的人不畏山大王老虎,几个回合斗下来,就斗败了老虎,围观的人群拍手称快。然后,另一拨人上场,游戏继续做下去。由此可见,印尼人民非常崇敬水牛,更崇敬雄牛精神,所以用雄牛来为广场命名。 佛纳广场(摩洛哥)在非洲摩洛哥南部有一座始建于1062年的古城马拉喀什,因为满城都是红色的房子,所以又叫红城。这座城是在原来的古城基础上不断扩建的,一个城门接着一个城门,城墙也是一圈套一圈的套了无数圈,因此人们称这些互相连着的城为“七千圈的城”。能够容纳下好几万人的著名的佛纳广场就在马拉喀什旧城之中,这里是马拉喀什人活动的中心,也是最吸引世界游人的地方。广场上有两个特别引人注目的人,那就是两位身穿摩洛哥古代服装、身背大铜壶的“卖水人”。这两个“卖水人”和大铜壶可是有来历的。据说呀,在中世纪的时候,摩洛哥这地方经常大旱,灾荒不断。有一年,干旱特别严重,旱得河水断流泉水断源,土地干得龟裂开许多大口子。庄稼全枯黄,人和牲畜也是病的病,死的死,好不凄凉。就在人们奄奄一息的时候,忽然出现了一位身背大铜壶的老人,他从铜壶里倒出甘甜的清泉水,倒啊倒,倒了一壶又一壶,走啊走,走了一处又一处,他走到哪里,就把甘泉洒在哪里。他救活了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人、牲畜和庄稼。被救活了的人和他们的后代永远铭记着这位老人,他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因此这位“卖水”老人也一直延续到如今。只不过现如今“卖水”老人铜壶中装的已不是泉水,而是供游人喝的清凉解渴的饮料。这个广场的中心地区,是民间艺人表演的地方。说书的、跳舞的、玩蛇的、耍猴的、占卜算命的、变戏法演奏音乐的,五行八作,各展绝技,形成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场子。说书艺人是一位身着阿拉伯长袍的老人,他坐在一片色彩斑斓的地毯上,前面摆着一本打开着的厚厚的书,一边抬手动脚地比划着,一边满怀激情、声音洪亮地讲着,他在讲着阿拉伯《可兰经》中伊斯兰英雄的传奇故事。他往往讲一阵,又坐下来默念一阵《可兰经》。他的周围每天都吸引了大批听众。在喧闹的佛纳广场上,只要老人一说起书来,听众便如醉如痴般地静默下来,专心听那遥远而又激动人心的故事。在民间艺人的表演场上,则又是一幅险象环生、新奇又刺激人的景象。耍猴人往往是一个人带领一群猴子表演各式各样人猴游戏,引得观众开怀大笑。耍蛇人的表演则往往让人紧张得喘不过气来。你看,一条毒蛇正在耍蛇人的脖子和身上盘来绕去,有时还要与耍蛇人同眠共舞;更惊人的是有时候再加上一只翘着毒尾的大蝎子同时爬在耍蛇人的头顶上,令人望而生畏。毛驴抽烟则是广场表演的一绝。只见那毛驴仰卧于地上,驴嘴里叼着一个大烟斗,二郎腿一跷一翘的,煞是逗人喜欢。当表演人给毛驴点上烟之后,它就鼻子一掀一掀地抽起烟来,接着从鼻孔里冒出一圈一圈的白烟来,那副滑稽的样子,令观众忍俊不禁地发出笑声和喝彩声。这些独具阿拉伯民族风情、内涵阿拉伯传统文化的表演,每天都吸引了大批观众和旅游者。广场周围还有发达的商业、饮食等行业。当地居民摆满各种地摊,最受游客欢迎的是富有摩洛哥风情的手工艺品、手工刺绣的摩洛哥妇女和儿童的服装和鞋帽。游人逛过地摊,还要逛麦迪纳——即店铺林立的阿拉伯市场。这个市场由上百条狭窄的街道组成,小商店和手工艺品商店栉次鳞比,闻名 世界的摩洛哥皮革制品,独具摩洛哥特色的银器和铜器,很受旅游者的青睐。到佛纳广场的游人还会在这里品尝到阿拉伯特色的风味食品。最具代表性的是叫“迈舒伊”的烤羊肉,还有称为“巴斯提拉”的馅饼等美味佳肴。游人可以坐在广场周围众多的咖啡店里,一边喝咖啡、薄荷茶,一边品尝阿拉伯风味的食品和水果。每到夏季的夜晚,佛纳广场更是热闹非常,成群结队的人来这里纳凉、游玩,年轻的情侣则成双成对地到这里来谈情说爱,流连于这个具有浓浓的阿拉伯风情的大广场之中。据史载,佛纳广场比马拉喀什城还要古老,历史上这里就是一个商贾云集的地方。大约在公元八、九世纪,当时从摩洛哥北部地区和西班牙来的商队前往撒哈拉南部国家经商时,都要经过这里并在这里歇脚,互相之间就便做些生意方面的交易,然后继续赶路。时间久了,随着南北商队的增多,这里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为往来商人生活、贸易和娱乐服务的场所,并且一直沿袭到了现在。在这座古城之中,街道上的毛驴、骆驼、古老的马车和现代的汽车、摩托车掺杂行驶;蒙着面纱的妇女、穿长袍的老人和着现代时髦服饰的年轻人走在一起;高大的棕榈树、色彩斑斓的小货摊⋯⋯置身于独具阿拉伯风情的世界之中,不能不令人产生一种思古之幽情。 雷蒙塞斯广场(埃及)提起埃及,人们就会想到狮身人面的金字塔。凡到开罗的人,都要去看看这个被称为世界奇迹的古建筑。位于尼罗河三角洲顶点以南14千米的地方,呈扇形分布于尼罗河两岸的城市,是埃及的首都开罗,它是非洲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尼罗河流域是世界人类三大发祥地之一。这座千年古都,至今还保留着400多座从罗马时代到士耳其时代的诸如清真寺、陵墓、城垣和城门等重要的古建筑。在开罗市的中心,有一座著名的雷蒙塞斯广场,它是以古埃及法老雷蒙塞斯二世的名字命名的广场。矗立在广场中心的雷蒙塞斯石雕像,是用玫瑰色花岗岩雕塑而成的。整座雕像庄严肃穆,这位3500多年前赫赫有名的古埃及统治者,面对着尼罗河,神情肃然,似乎正在苦苦冥思之中。雷蒙塞斯的石雕像,是1954年由孟菲斯搬迁到市中心的。孟菲斯在市中心以南25千米之处,那里有许多古代的神庙、图腾柱和古墓等名胜古迹,是5000多年前古埃及的首都。对于东、西、南三面被沙漠围绕,气候干燥的城市开罗来说,尼罗河是生命之水。为了感谢尼罗河的恩赐,每年6月17~18日,人们便举行一次欢庆,称为“落泪夜”。祭司手托尼罗河神的木雕像,高声朗诵祷词,以求吉祥幸福,然后把河神木雕像置于岸边。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此的人群,则低头表示敬意。当祭司朗诵完祷词以后,便欢歌舞蹈起来,以求丰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