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教杯教学设计《背影》+吴涛

京教杯教学设计《背影》+吴涛

ID:31940408

大小:3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29

京教杯教学设计《背影》+吴涛_第1页
京教杯教学设计《背影》+吴涛_第2页
京教杯教学设计《背影》+吴涛_第3页
京教杯教学设计《背影》+吴涛_第4页
京教杯教学设计《背影》+吴涛_第5页
资源描述:

《京教杯教学设计《背影》+吴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京教杯教学设计北京市十一学校吴涛】当时只道是寻常——《背影》中的情感复调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生命.实践教育学:传统课堂注重知识传递、技能训练,忽略了对人的整体的生命成长的意义,割裂了学生与其成长之域——广阔的日常和生活领域的联系。1997年叶澜教授发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提出以“生命”为切入点,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生命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生命自觉、关注个体与其成长领域的联系。2.核心问题教学模式:突破总是以知识为教学思维起点的演绎式教学惯性,开辟一条以核心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活动为起点的归纳式教学思路:一节课中,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以一

2、个核心问题调动学生活动,先由学生运用已有的显性知识和经验独立或合作地解决核心问题,然后师生共同对问题解决的主观过程进行反思,并且表达、归纳、提升活动中的体验与感悟,进而产生和理解本节课预期的新知识、新方法。二.教学背景分析《背影》这篇文章位于苏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文章都是叙事散文,但每篇文章的叙事结构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枣核》以特定的事物为线索展开叙述,《我的母亲》以不同时期的回忆片段缀连成文,而《背影》则看似叙事实为抒情,看似以四次“背影”片段结构文章,实则是以父亲对儿子一以贯之的爱,和儿子从不理解这种父爱到理解父爱的双线

3、情感来结构文章的。也就是说,在《背影》中存在两条情感脉络,一是不同时间段父亲对儿子不同方式的爱,一条是“当时”的儿子和“现在”的儿子对这种父爱从误解到理解的成长线。这两条线巧妙地盘织在一篇文章中,互相阐发,互相对话,带有陀思妥耶夫斯基似的“复调”意味。透过这两条线,我们可以看到《背影》不仅呈现出来了一个如山似水的父亲形象,也勾画出了一个儿子的成长历程。在深入《背影》情感复调研究之前需要安排学生和家长共同阅读《背影》,并写出两到三个自己不理解或者希望老师能深层次研讨的问题在班里分享,初步解决感知文章内容、体验文中情感的目标。同时,需要学生将收集上来的

4、问题整理、归类、合并从而形成《背影》学习中的“核心问题”以供课堂教学研讨。初二的学生已经能够模糊感觉到叙事散文的结构形式,也能初步通过叙事线索、叙事结构体会文章的情感,然而像《背影》这样的文章因其情感内涵远远大于表面叙事,对于学生阅读来说确实是困难的,也是必要的。所以这一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落在通过核心问题研讨《背影》的情感复调上。从教学方法上来说,将使用“核心问题”探究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学生阅读《背影》,提出自己对这篇文章内容、情感、写法等方面的任何需要解答或研讨的问题;其次,在课堂上将这些问题汇总、整理、分类、归纳、合并,继而形成《背影

5、》教学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学生自主研讨尝试解决浅层问题;然后,老师在学生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提升进而形成《背影》这篇文章的“核心问题”——如何理解“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师生共同探讨;最后,运用从“核心问题”中新习得的知识或能力,勾连自己的生命经历,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叙事散文的教学有如下表述“能说出叙事散文所叙之事,文章的结构线索以及作者是如何借所叙之事来传递感情的”,结合课标要求以及这一单元文章的整体特征,确定《背影》的教学目标如下:1.能就《背影》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在小组同学的帮助

6、下将问题分类整理合并,自主解决浅层问题。2.能通过“核心问题”的深入探讨,理解《背影》中的情感复调。3.能将“情感复调”模式运用到自己的片段写作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是能通过核心问题的深入探讨,理解《背影》中的情感复调。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目标1,第二课时完成目标2和3。本设计是第二课时的设计。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1、导入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马褂、深青布棉袍,在人影阑珊中蹒跚而去,朱自清将父亲勾勒成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背影,仿佛清朗疏浚却又迷雾重重。大家在上节课中关于《背影》中的这个“意味深长”的父亲已经提出了很多问题,大家也已经自主

7、解决了一部分浅层问题。剩余的几个深层问题,老师经过归纳合并发现其实大家虽然表达不一样,但都将关注点投向了同一个地方,也就是文中的一句话“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请大家结合文章,来谈一谈,儿子那时“太聪明”的表现。【设计意图】将学生的关注点直接引入对核心问题的探讨与解决。①学生能在文中找到的内容:“到了徐州,见到父亲,看到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我不禁簌簌地留下了眼泪”与父亲却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老师的补充:文章从一开始徐州奔丧、南京勾留情节的叙述中就表现出了父亲和儿子对待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态度,如“到了徐州,见到父亲,

8、看到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我不禁簌簌地留下了眼泪”,对于一个未经世事的儿子来说,家中的萧条、落寞以及亲人的辞世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