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关于2016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意见

重庆邮电大学关于2016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意见

ID:32416543

大小:427.2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2-04

重庆邮电大学关于2016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意见_第1页
重庆邮电大学关于2016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意见_第2页
重庆邮电大学关于2016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意见_第3页
重庆邮电大学关于2016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意见_第4页
重庆邮电大学关于2016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意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庆邮电大学关于2016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意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重邮〔2015〕258号重庆邮电大学关于2016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意见各学院,各相关单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纲领性文件,也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进行教学组织与管理的主要依据。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精神,不断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的定位与规格,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决定开展2016版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现就相关事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1—一、指导思想全

2、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与人才成长规律,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体现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本科教育原则,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坚持“激励创新、发展个性、加强综合、提高素质”的基本思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实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二、基本原则(一)科学定位,突出特色以学生发展为本,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以学科发展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准确

3、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方向,切实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突出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二)夯实基础,提高素质坚持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充分体现学科基础的宽、厚、实,专业特质的新、精、特,培养学生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素养。加强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以及基本素质的培养。在培养方案中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三)整体优化,强化实践注重课程内涵建设,提高课程综合化程度,实现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的整

4、体优化,构建课程拓扑图和能力转换矩阵。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环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深化实践教学方法与考试方式改革,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形成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四年不断线的立体化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四)发展个性,鼓励创新坚持以生为本,贯彻因材施教理念,注重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跨年级、跨专业、跨学院选课,完善学分制管理。搭建创新教学平台,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本科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加强

5、创新理论与创新方法的教育,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得创新学分,促进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五)立足规范,分类培养根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要求,培养方案的修订应体现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中相应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核心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同时,培养方案的修订要参照相关教指委制定的专业规范要求、专业认证要求和行业标准。理工科专业要参照《高等学校理工科学科专业指导性规范》,工科专业要参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和行业补充标准,实施“卓—3—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要引入相应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三、课程体

6、系与修读要求(一)课程总体系要求2016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仍然实施A、B学分课程体系。(二)A学分课程体系结构2016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化教育三个模块的构建为核心,推动课程的整合和优化,搭建个性化、多元化的人才培养平台,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课程体系及结构如下:基础通识课程通识教育交叉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课程专业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结专业课程构跨专业选修课程个性化教育创新创业拓展项目—4—(三)A学分课程修读要求A学分课程建议学分一览表课程课程类别修读要求模块思想政治理论课14学分大学体育4学分大学英语12学分(必修8学分;选修4学分)针对非

7、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开设,理工计算机公共课程类专业至少修读5学分,非理工类专基础通业至少修读2学分识课程针对非数学物理类专业学生开设,包括大学数学类和大学物理类课程。根据专业需要,理工类专业至少修读14通识大学数理基础课学分的大学数学类课程、8学分的大教育学物理类课程;非理工类专业可以视专业情况灵活修读自然科学与技术素1.所有专业至少选修5学分;养课程2.人文类专业选修自然科学与技术素养课程不少于3学分;交叉通3.理工类专业选修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识课程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课程不少于5学分;课程4.经管类专业学生修读人文素养和自然科学素养课程合计不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