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ID:32673889

大小:160.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2-14

2018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18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18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18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18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本试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晋伐齐,战前誓辞中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又春申君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复西取素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那,距(拒)秦。”由材料可推断,这一时期A.晋国出现郡辖县地方行政制度B.楚国所设郡有军事应急的性质C.中国完成国家结构体系的转

2、型D.地方管理完成了郡县取代分封【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拒)秦。”可知为满足楚国边境军事防卫需要而设置郡,郡制是特殊条件下的地方体制,故B项正确;材料“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说明A项错误;战国时期地方行政制度以分封制为主,秦朝实行郡级地方行政制度,故CD项排除。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关键信息“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拒)秦。”等,逐一排除选项即可。2.据东汉班固《西都赋》载:“

3、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东西)九市开场,贷别隧分。……自未央而连桂宫,北弥明光而宜长乐。”当代学者据考古发掘绘制了下面汉代长安城遗址图。如上述两则材料同时被用来研究汉代城市,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文学作品能够完整反映历史信息B.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的成果与文学作品互证历史【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内容为班固《西都赋》描绘了汉代长安城市分布状况,而当代学者根据考古发现绘制了汉代长安的城市分布图,两者在“十二通门”“三条广路”“东西市”等方面具有高度一致

4、性,体现了考古发现和文学作品的相互佐证,共同印证历史。A项内容只强调文学作品,对材料的解释不够全面,且其认为文学作品能够完整反映历史信息的说法亦不准确。故A项错误,D项正确。该项内容只强调考古发现对于历史研究的作用,并没有体现文学作品的作用和两者的相互关系,不能完整反映题意。故B项错误。故选D。题干材料的内容体现的是考古发现和历史记载的相互印证,而非该项所叙述的单方向的证实,且该项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点睛:文学作品可能为考古研究提供一定的方向指导,但是否可信需要考古上的支持。

5、3.《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其中有“东市买逸马,西市买鞍鞠,南市买巒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下列各项对这一-时期“市”的解读,正确的是A.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市”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B.“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C.商品品种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D.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涉及的是古代经济,其中A中的遍布城乡的应是草市;B不是各个阶层,表述绝对化;C在南北朝时期国家政局动荡,北方不可能商品经济非常发达;D表述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6、•商业的发展•南北朝时期的商业。4.据《爱日斋丛抄》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这说明A.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B.活字印刷的书籍逐渐得到了推广C.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D.雕版印刷术的进步促进文化发展【答案】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唐末渐有印书……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学生应该结合唐代雕版印刷术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同时注意区分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不同。5.“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

7、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这说明,该制度A.是中央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B.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地方政事推进C.所辖地区广關,并且拥有较大权力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用【答案】B【解析】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B项与材料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相符,故答案为

8、B项。“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不等于非地方行政机构,排除A项;“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表明有较大权力,但与材料中“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不符,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中“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不符,排除。6.《浙江通志》等记载:明万历时嘉善县“纺织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男妇或通宵不寐”。(松江一带)“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纺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