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角蛙皮肤活性多肽资源发掘和南美角蛙镇痛肽结构与功能-研究

南美角蛙皮肤活性多肽资源发掘和南美角蛙镇痛肽结构与功能-研究

ID:32742365

大小:3.27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2-15

南美角蛙皮肤活性多肽资源发掘和南美角蛙镇痛肽结构与功能-研究_第1页
南美角蛙皮肤活性多肽资源发掘和南美角蛙镇痛肽结构与功能-研究_第2页
南美角蛙皮肤活性多肽资源发掘和南美角蛙镇痛肽结构与功能-研究_第3页
南美角蛙皮肤活性多肽资源发掘和南美角蛙镇痛肽结构与功能-研究_第4页
南美角蛙皮肤活性多肽资源发掘和南美角蛙镇痛肽结构与功能-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美角蛙皮肤活性多肽资源发掘和南美角蛙镇痛肽结构与功能-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符吁及缩略例对照表英文缩写AMPsMICACEIHKLKBl心鲇a(A)、,ralm伽(L)ne(DPhe(F)唧(W)Met(M)Pro(P)Gly(G)Sef(s)m∞A踮(N)Gln(Q)His(H)Lys(K)旭(R)Asp(D)GIu(E)Cys(C)符号及缩略词对照表英文名称Antimicrobialp印tidesMinimalinhibitoryconcen仃ationAn西ot饥siIIcon吲ingenzymeirdlibitorhigll—molecul盯-weiglltl【iniIlogenslow-molecular-wei曲tkilliIlog锄kad

2、ykillill·likepeptideAlan沁V-alineLeuciIleIsoleuciIlePh%ylal锄ineTryptoph锄eMetlli伽iIleProliI圮G啦S醯leThr∞nineAspa随gineGlut锄meHistidinc跏ineA驷ineAsp矾cacidGlut咖icacidCysteincV中文名称抗菌肽最小抑菌浓度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高分子量激肽原低分子量激肽原缓激肽类似肽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半胱氨酸第一章文献综述南美角蛙简介南美角蛙,

3、拉丁文学名&,口印IIz伊c,口n眦Z疗,属于细趾蟾科角花蟾属,分布于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大峡谷地带。成年体长75.125mm,头骨对应的大后头孔孔较高。以其他蛙类,蜥蜴或昆虫为食。其白化体也叫黄金角蛙,招财蛙,常被当成宠物饲养。二.两栖类皮肤中具有药物开发潜力的活性多肽研究概况在脊椎动物的演化过程中,两栖类动物是有水生到陆生的过度类群,分布非常广泛。为了适应多样的栖息地和生态环境、防御捕食者、抵御各种微生物的侵染以及防止长日照、强紫外线辐射伤害,两栖类进化出了不同的形态学、生理学和行为学特征。皮肤防御系统是两栖类生存非常重要的保证。两栖类皮肤拥有两种腺体一黏膜和颗粒状腺体。

4、黏膜腺体存在于皮肤中,通过分泌使皮肤保持潮湿,这也是两栖类的皮肤呼吸作用所必需的条件。颗粒状腺体,也叫毒腺,分布于全身,通常在头部和颈部较密集,在受到外力或者伤害刺激时,会产生分泌物。两栖类动物皮肤分泌物中,有各种各样的活性多肽,例如抗菌肽,抗氧化多肽,镇痛肽,具有心脏毒性、肌肉毒性、神经毒性、血管收缩、降压或致幻等等活性的多肽。事实上,蟾蜍和蛙类在中医中已经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蟾酥就是中国蟾蜍皮肤分泌物干粉,它可以治疗心脏病、牙痛、鼻窦炎、出血以及其他系统性疾病。中医还用蟾蜍皮泡酒治疗白血病。研究表明,蟾酥中含有的蟾毒灵(bufalill)具有类似于地高辛的活性。动物实验表明

5、,蟾酥中具有抗癌物质,蟾酥中的某些成分可以加强免疫应答反应【l】。因此,两栖类动物的皮肤是具有极大开发潜力的药物宝库。从蟾蜍和蛙类皮肤提取物和分泌物中寻找具有疾病治疗潜力的活性物质已经成为世界性研究热点。本节将对两栖类皮肤中发现的具有药物开发潜力的活性多肽作一简要综述。2.1两栖类抗菌肽先天免疫系统是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有机体的第一道屏障,而抗菌肽是先天免疫系统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抗菌肽广泛存在于从细菌到人类的几乎所有生物体中,是宿主先天防御系统古老而基本的组成部分。这种小分子的多肽能迅速产生和传播,所以能快速有效的发挥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功能。迄今为止,已从各种尘南荚角蛙皮肤活性多肽

6、资源发掘和南荚角蛙镇痈肽结构与功能研究物体中发现了上千种抗菌肽,并且数目在不断更新。两栖类生活的环境有利于各种微生物的滋生,但除非皮肤受损,它们极少受到感染,这说明它们皮肤具有极为有效的对抗有害微生物的防御系统。两栖类的皮肤是丰富的抗菌肽资源库,其种类、结构和生物学功能极具多样性【2别,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抗原虫和抗真菌的作用【4'5】。抗菌肽是由基因编码的、核糖体合成的多肽,几乎存在于所有生物体中【6'‘71。这种内源性抗菌肽能组成型表达也可被诱导产生【8。10】。作为先天免疫的效应分子,它们能在获得性免疫被激活之前,迅速对感染作出反应【11,12】。是抵抗微生物感染的第一

7、道防线,在机体抵抗病原体的入侵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更是缺乏特异性免疫功能生物的重要防御手段【131。2.1.1两栖类抗菌肽的组织分布两栖类抗菌肽主要由皮肤颗粒状腺体分泌。许多两栖类的皮肤腺分布于体表各处,如爪蟾属C娩印D淞)和铃蟾属(肋掰6砌口)的皮肤表面布满疣粒:也有一些种类,如蛙属(砌刀口),其皮肤腺主要集中于背部由皮肤组织折叠而形成的皱褶区域【141;而澳大利亚大雨蛙(£泐砌印砌击如)的颗粒腺则位于头部,是类似腮腺的喙状腺体。当受到微生物感染或伤害刺激时,两栖类动物皮肤腺周围的肌细胞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