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研究精选

宁波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研究精选

ID:33308455

大小:88.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24

上传者:大和文档
宁波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研究精选_第1页
宁波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研究精选_第2页
宁波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研究精选_第3页
宁波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研究精选_第4页
宁波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研究精选_第5页
资源描述:

《宁波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研究精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宁波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研究内容摘要:由徐强博士主持完成的宁波市社科规划课题《宁波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研究》提出:发展离岸金融是建设保税港区的一项重要的功能性拓展。宁波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是其向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有利于宁波经济金融的发展。宁波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具有难得的机遇和明显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不足和竞争压力。宁波保税港区应该选择政府推动的离岸金融市场建设模式,和以分离为基础的部分渗透型运行模式。在业务战略采用逐步丰富、形成特色发展步骤,并辅之以完善的风险控制和有力的保障措施。关键词:保税港区离岸金融一、离岸金融市场与自由贸易区离岸金融市场是指在高度自由化和国际化的金融管理体制和优惠的税收制度下,在一国金融体系之外,由非居民参与的、经营可自由兑换货币、在货币发行国境内或境外进行资金融通的市场。自由贸易区是设区国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通过特殊的经济政策和手段而开辟的与其他地区隔离的特别经济区域。在我国目前最近自由贸易区的特殊经济区便是保税港区。1、从起源看,两者都经历了因客观原因自然形成,到各国(地区)主动寻求建设的过程,并均由从小边界向大边界发展的趋势。2、从本质看,两者都是经济自由化、全球化的产物,其深层原因均是经济活动跃出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追求利润的过程。3、从制度看,两者都是特殊制度和政策集聚体,均是对原有世界经济运行模式的否定和创新。两者还有着天然的联系。离岸金融市场产生之地就在最为著名的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伦敦,此后直至美国国际银行设施设立之前发展起来离岸金融市场大都与位于自由贸易区内或类似于自由贸易区那样具有“飞地”性质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国家(地区)。二、宁波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的战略意义分析1、离岸金融功能与宁波保税港区功能的关联分析 宁波保税港区的功能定位是:亚太地区和我国沿海集装箱国际中转的重要枢纽区、长三角现代物流供应链和产业价值链的重要支撑区、浙江省国际采购和配送的集聚区、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引领区。其主体功能具体体现在五方面,即国际物流、国际国内中转、出口加工组装、国际贸易服务、金融功能。金融服务是发展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重要支撑,保税港区需要离岸金融业务的支撑。因此,要注重发展以“物流”服务为基础的航运服务业、以“资金流”服务为基础的金融服务业和以“人流、信息流”服务为基础的商务服务业,特别是具有保税港区特色的海事金融、离岸金融等涉外金融服务,将形成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重要支撑。2、宁波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的必要性分析(1)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是宁波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必然选择国际上,在自由贸易区内,金融服务和物流服务是两大新型功能。宁波保税经济区内,物流服务的功能已经开始显现,但缺少离岸金融业务给予支撑。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将对宁波保税港区的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贸易功能的实现形成重要的金融支撑。离岸金融业务对宁波保税港区内国际物流的开展也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外汇调剂、外汇结算和币种兑换等离岸金融业务,能够促进外汇流通,提高收付效率,有利于物流业的发展。进行离岸金融功能的创新还可望为出口加工行业解决外汇瓶颈。(2)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有利于宁波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一个现代意义的国际化港口城市,是一个集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枢纽城市。宁波正处于一个“城市功能加速转型,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城乡消费加速提升”的发展阶段,要抓住世界经济特别是西方国家经济出现问题和国际服务业转移步伐加快的机遇,有重点地加快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步伐。实践表明离岸金融中心对本国(本地区)银行部门具有很强的正面激励作用。一方面,离岸金融业务能够扩大银行业务范围,降低经营成本,为中资银行带来新的利率增长点。另一方面在甬中资银行可以通过与外资银行的竞争,锻炼队伍,转变机制,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快速提高全面开展跨国经营的能力。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将为资金运行提供更为便利、高效的选择,使宁波银行业服务功能进一步齐全,离、在岸业务形成良好的互动,逐步增加宁波金融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形成开放的金融发展环境,形成长江三角洲南翼金融发展的洼地,促进宁波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3)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有利于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跟随银行服务“走出去”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宁波已有不少企业正在积极开拓海外投资。但由于大部分“走出去” 的企业境外注册资金少、信用评级低、境外融资能力差,后续发展面临较大资金困难。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可使境内银行为境外投资企业提供伴生银行服务,满足境外投资企业跨国经营的融资需求,通过离、在岸营销联动,使经营离岸业务的银行客户资源不断优化,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融资支持,帮助企业搭建境外业务运作平台,助推境外投资企业发展,加速“宁波制造”向“宁波品牌”进军的进程。(4)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有利于形成总部经济,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将为跨国公司资金的集中运作和管理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有效地提升宁波整体的投资环境,为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世界500强企业进驻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促进跨国公司总部落户宁波。刺激本地区资本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的发展。提高本国金融业的技术水平和金融专业人员的素质,进而提升金融服务业的产业档次。人才的交流、业务的渗透以及法规的便利,促进宁波形成人才、资金聚集地。带动宁波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优化发展。此外,建立离岸金融市场,通过离岸金融业务的所得税等其他税费收入,获得数量可观的外汇收入,还有利于增加本地居民的就业机会。三、宁波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的可行性分析1、宁波保税港区建设离岸市场的优势(1)国内经济处于稳定增长阶段。(2)得天独厚的港口及区位优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备保税港区所在的宁波港,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南北航线、江海联运的“T”字形交汇处,可直达亚太地区和世界各国,与国际主航道相距不足50公里,这条国际主航道承担了国际货物贸易量的60%以上和全球60-70%的集装箱运输。宁波保税港区岸线资源丰富,可满足20万吨至30万吨级巨型船舶进港的需要。宁波港多年来港口货物吞吐量位列中国大陆港口第二、世界第四,世界前20强的班轮公司均已进驻。未来宁波—舟山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2000—2500万TEU,已经具备建设国际深水枢纽港的基础条件,是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力量。货物流和商流的汇集可加速资金流的集聚,为宁波发展离岸金融提供强大的推动力。(3)腹地经济优势明显宁波港的直接经济腹地主要是浙江省,间接腹地则包括长三角乃至整个中西部地区。长三角地区作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整个地区国际贸易的持续快速发展。浙江省作为宁波港的主要经济腹地,经济总量目前居于全国第三位,对外贸易增长迅速。2007年全省进出口总额为1768.4亿美元,占全国比重8.1%,“十五”期间年均增长31.0%。宁波城市综合实力雄厚, 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占浙江省的近20%,经济总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5位。外向型经济非常发达,外贸依存度超过100%,市场覆盖面达187个国家(地区),具有良好的增长潜力。近两年来转口贸易和对外投资都呈现成倍的增长。开放型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将对离岸账户开户、调拨、贸易融资、担保和抵押等相关业务产生强大的需求刺激。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三大特殊经济区域的运转,为宁波开放型经济增添了新的引擎。国际贸易中心等各项设施的完善,为中外企业进行交流沟通搭建了便捷的平台,将进一步促进宁波经济的快速增长。强大的腹地经济为建设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2、宁波保税港区建设离岸金融市场的劣势(1)金融创新型人才的缺乏从目前看,宁波此类精通国际金融业务的高层次人才还是相当缺乏,境外人才流入本地的也还较少。(2)保税港区内的金融机构还处于起始阶段从宁波保税港区和市中心的金融机构来看,其金融资源分布还不合理。由于宁波保税港区2008年2月获国务院批准,其原来是一个小乡镇,所以金融业的发展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各类金融机构既没有市区分行(总部)为其设立统一的管理机构,更是缺乏功能相对齐全的较高层次的经营性分支机构。3、宁波保税港区建设离岸金融市场的机遇(1)宁波具有对离岸金融的巨大需求首先是境外企业到宁波投资的需要。宁波金融业已经从单一的、封闭的银行体制逐步走向多元化、开放型的新格局。金融总量不断扩大,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日趋健全,金融区域辐射功能日益凸现。宁波外向型经济飞速发展,跨国经营活动日益高涨,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1家在宁波投资,保税港区的优惠政策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也有为数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对离岸金融业务有需求。宁波地区的离岸业务总量占全国的10%,预计今后几年需求将继续增加,业务潜力巨大,这就客观上使宁波在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有了可能性。其次是国内企业走向国际的需要。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币保持升值趋势,国内企业经营水平和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中国海外投资的步伐逐渐加快,预计在未来数十年中国将成为资本输出大国。保税区的一些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开展离岸贸易、转口贸易。对上述企业提供离岸金融服务将是今后中资银行离岸银行业务的发展重点。 第三是内资企业合法避税、剥离不良资产等需求。目前越来越多的实质内资企业通过在离岸群岛等地设立spv公司的形式进行项目投资、收购兼并或控股,在此过程中会产生产权交易项下的离岸账户资金托管需求,项目投资过程中的大量投标、履约等离岸担保需求,总部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离岸业务需求。同时,离岸金融中心对离岸公司资产质量要求较低,国内的内资选择外流离岸金融中心可将不良资产剥离到离岸子公司,从而实现低成本剥离不良资产。(2)保税港区的发展战略为宁波梅山建立离岸金融市场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保税港区的发展方向是自由港。自由港是迄今为止被国际认为灵活度最高的对外开放模式,在货物进出、资金进出、货币兑换或外商投资及其出入境等方面拥有更大灵活性,一般实行开放的金融管理政策。目前国家已允许深圳、上海和天津允许开办离岸金融业务的地区。在宁波梅山建立保税港区,标志着国家对宁波在外汇管理、投资规模管理等方面将采取更为开放的政策,参考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现状,也为宁波拓展离岸业务提供了可能。(3)宁波良好的金融生态,为发展离岸金融提供业务基础。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宁波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在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全国金融中心上海。目前,宁波已拥有各类金融网点2000余个,金融从业人员3.5万余人。目前在宁波办理离岸金融业务的银行有两大类,一类是宁波国际银行、协和银行等3家外资银行,另一类是浦发、交通、深发展和招商等4家获得离岸金融业务牌照的四家中资银行。宁波两家外资银行吸收离岸存款3.17亿美元。经测算,目前宁波地区的离岸业务量占全国比重已接近10%。4、宁波保税港区建设离岸金融市场的威胁(1)在宁波建设离岸金融中心主要的威胁还是来自上海浦东新区。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和金融贸易对外开放的领头羊,上海需要通过离岸金融的发展来证明其全球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宁波虽然拥有良好的天然地理位置和一定的开放型经济基础,但是和同样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三大城市相比,在金融集聚、制度环境和跨国公司的进驻上还较为薄弱,宁波保税港区金融业的集聚更是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金融总量上,截至2006年底,浦东新区金融业增加值达314亿元,占GDP的13.9%。而宁波保税港区金融业处于起始阶段。在金融机构的进驻方面,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集聚了外资金融机构400余家,而且200余家是外资银行的地区总部。而宁波保税港区金融机构的进驻还有一个逐步的过程。 (2)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资金来源和运用的国际化,在宁波梅山保税区开展离岸金融业务还面临着特殊的风险。一是严峻的信用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调查成本高、程序复杂,银行难以深入把握客户的信用表现及所属产业的资信状况。二是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尤其是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变化对离岸业务发展的直接影响。在这样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有可能产生这次金融危机一样的风险敞口。三是操作的风险。作为一项新兴业务,从业人员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缺乏国际金融市场的磨练,与老道的国际同业竞争对手相比,从业人员的经验和水平都略逊一筹。(3)从目前情况来看,宁波的银行离岸业务外流严重。2006年通过宁波当地银行办理离岸业务量为110亿美元,通过香港、上海等地银行办理的至少在80亿美元以上,流失量在42%以上,而且有加剧的趋势。四、宁波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的战略思考1、宁波保税港区离岸金融市场形成模式的选择世界各国离岸金融的发展形成过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自然形成型,即一国对外经济贸易达到较高水平,资金供应充足,涉外金融包括本国非居民间的金融往来发展日益成熟,自发形成离岸金融市场;另一类是政策推动型,即市场所在国政府为发展经济、筹措资金,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并经立法确认,建立和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在宁波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市场需要地方政府采取措施来积极促成,通过政策推动来深化宁波的金融体制改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2、宁波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运行模式选择依据离岸金融市场的实际运营模式,世界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可以分为内外一体型、内外分离型和避税港型。从各类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市场模式的选择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和自由化程度以及监管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宁波保税港区应发展以分离为基础的部分渗透型模式,在建设离岸金融市场的初期,应采取绝对分离型的离岸金融业务模式,严格账户管理,经过一段时期的成功运转后,特别是实现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和监管手段成熟时,逐步放宽至内外渗透模式,有目的、有控制地将离岸资金导向国内腹地市场,为我所用。在渗透方向上,初期宜采用只允许离岸资金向国内渗透,不允许国内资金向离岸渗透,即只允许(Out-in)交易;在渗透渠道上,初期允许离岸资金贷款给国内企业这种间接融资方式,在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成熟之后,可逐步放开让境内企业到离岸市场发行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在渗透的管理上,要从政策设计到实际操作的各个环节均要做到“管理有效、管理及时、管理可控” ;在渗透的规模上,要规定较低的“渗透”比例,离岸资产迅速增加时也不同步提高上述比例,防止过度、失控。最佳的渗透规模以满足国内经济建设对外资的要求为准,以不冲击国内物价、税率和汇率水平为宜。3、宁波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目标定位宁波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具体目标宜定为:以发达的港口贸易、国际航运为支撑,依托广阔的腹地经济和宁波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勃发的经济活力,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在宁波保税港区建成我国重要的离岸银行市场、离岸保险市场和离岸债券市场。到2020年,成为上海离岸金融中心的副中心,成为全球拥有包括人民币及其各衍生工具所有交易品种、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离岸市场和我国重要的离岸人民币交易结算中心。4、宁波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业务战略在业务的战略选择方面,宁波保税港区要充分考虑到离岸金融对监管的高要求,业务的拓展应采取谨慎性原则,确定适合国情的业务拓展战略,逐步推进。在业务对象上,先对非居民,再有条件的扩展到居民。在保税港区建立离岸金融市场之初,应采取绝对的内外分离模式,把市场参与者严格限制在非居民范围内,只允许从事资金来源、资金运作都在境外的“外对外”的交易,只有在分离比较成功,对外来风险能够准确把握的情况下,再允许居民在一定条件下参与离岸市场,实现内外渗透模式。在交易币种上,先外币后本币。离岸外币业务是离岸金融市场业务的主流。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启动试点,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发展将成为必然之势。在业务范围与品种上是,先发展存贷业务,再发展证券及其它。离岸金融业务大致可分为离岸银行业务、离岸证券业务、离岸保险业务等几大类,离岸银行业务主要为存款、贷款和贸易融资等传统业务,是业务量最大的离岸金融业务。在离岸金融市场创建和发展的初期,应从简单业务入手,从传统业务起步,主要办理离岸存款、离岸贷款、同业外汇拆借、离岸国际贸易结算融资等离岸银行业务。随着宁波保税港区离岸市场资金规模的扩大和国际资本市场中的影响加大,以及央行监管水平的提高,可分批分期使业务品种逐步多样化:如发行外币债券和股票;办理各种外币的即期、远期、套利、套汇;开展离岸保险和再保险等;代表非居民在诸多信用关系方面充当受托人、执行人和财产保管人等。通过离岸金融市场的业务创新,逐步开发出具有吸引力的新的金融产品,在发展中不断巩固市场地位,实现宁波保税港区离岸金融市场容量的扩张。五、宁波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 加强离岸金融市场建设,关系到离岸金融业务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宁波保税港区的发展和稳定,必须有效地控制离岸金融风险,有效监管。1、市场准入控制从源头上控制风险就需严把市场准入关。宁波保税港区离岸金融市场风险控制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对申请开办离岸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按照资本充足率、资产规模和实力、资产质量以及国际金融业务的经验等各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并对具备开办离岸业务资质的金融机构分别发放类似于新加坡的三类营业执照。在保税港区内离岸金融业务开展初期,申请办理离岸业务的银行基本只发给独立从事离岸业务的离岸银行执照。随着离岸金融市场发育和运行正常,逐步向现在经营国内业务的普通执照银行发全面性银行执照。另外,进入保税港区离岸金融市场的银行必须采取分行形式,排除子行进入中国离岸金融市场。采取分行准入可以更好的降低离岸机构的经营风险,保持离岸金融市场的稳定。2、监管主体与职责参考当前各国对离岸金融市场监管的体制和监管主体的经验,宁波保税港区的监管应交于银监会宁波银监会实施,主要办理离岸金融机构的审批、核准及处罚等事项。另外,将银监会在实践中对金融机构审批和管理,对流动性、安全性和各比例指标监控,对业务的稽核审查与经济处罚,外汇收支等部门职能的机构合并另设一部门,或指定专人负责这些部门的协调和督促,促使部门间的工作能够规范化运作。3、风险指标管理在宁波保税港区离岸金融市场设立之初,应要求各银行参照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管理规定》对离岸业务实行严格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4、贷款风险控制机制应对离岸金融市场建立与在岸金融市场的信贷一样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参照国内贷款分析管理制度,制定《离岸金融市场贷款风险管理试行办法》、《离岸金融机构信用等级评估试行办法》等制度。建立离岸金融市场贷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在离岸金融市场上贷款机构的信用的财务状况分析指标,担保贷款中担保机构担保能力的分析指标等等。5、反洗钱犯罪打击发展离岸金融市场随之而生的一个问题是“洗黑钱”。国际经验表明,利用离岸金融市场“洗黑钱”的问题不是任何一个国家仅靠自己的力量可以解决的,应在反洗钱法律规范方面与国际接轨,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但对宁波保税港区的离岸金融市场的监管并不是越严格越好,过度的监管可能会束缚手脚,削弱国际竞争力。因此,最理想的方式最初以宽松为特色,换取更多利益以吸引资金,转而通过更合理的方式降低其风险。监管部门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把握好一个“度”,使宁波保税港区的离岸金融市场可以规范蓬勃的发展。六、宁波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保障措施1、政府政策保障离岸金融市场最早是自然形成的,但政策制度的优惠是促进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最有效的因素之一。政府应在政策导向上给以相应支持,主动促进港口产业区离岸金融市场的建成,使现有7家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在宁波保税港区建立离岸分部,争取区内注册企业可以开立离岸帐户;在业务区域上,由于我国已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应力促宁波保税港区也成为试点城市。2、人才资源保障国际金融业务的竞争就是国际金融人才的竞争。宁波保税港区应充分利用国内的教育资源和科技优势,加强金融教育、金融研究及金融业务三者之间的联系渠道,提高金融人才培养层次;必须花大力气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各类人才,尤其是培养开拓型、经营管理型、创新型的金融人才;聘请国际上的行业内专家为本地金融管理人员传授先进管理经验;采用灵活的用人机制,通过柔性引入的方式,聘请国内外的专家为本地金融发展服务,建立激励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吸引优秀金融管理人才到港区工作。3、税收优惠保障以税收促进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是世界各国采取的通行政策。在宁波保税港区开办离岸金融业务,一方面要保证“离岸”银行业务的税率低于“在岸”银行业务的税率;另一方面更要保证离岸银行业务的税负至少不高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离岸金融市场的税负。应采取措施制定离岸银行业务税收的相关法规,确定更加优惠的税率,如:对中资、外资银行从事的离岸业务减征所得税,实行10%的优惠税率;对离岸金融业务免征营业税;对离岸金融业务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同时管理部门应为大型金融机构在港区设立总部和分支机构提供各种便利。如土地、办公场所购买时提供一定程度的优惠和补贴,提高审批和注册的效率;同时要为各类金融机构在市场准入、业务发展等方面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特别是要设法给予外资金融机构更多的业务发展空间,使其在保税港区发挥更积极、有益的作用。4、交流、合作保障无论是离岸金融业务的开展还是离岸金融市场建设,在宁波保税港区都是新生事物,应积极地同纽约、伦敦、新加坡等成熟的离岸金融中心在监管、市场运作、业务开展、学术研究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汲取经验和教训,确保少走弯路。宁波保税港区在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中应争取同其他离岸金融市场和离岸交易的相关部门的国际协作,共享监管信息,提高保税港区的监管水平,从而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同时要与上海、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等离岸金融市场的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加强交流,寻求在金融市场、产品和业务上的合作,实现一流保税港区的离岸金融市场的规范化和国际化。5、内部经营管理保障设立离岸金融市场,提高经营效率,必须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新银行经营设备,作为保税港区要对各驻点银行提供支持,加快金融服务手段现代化,建立高效灵敏的信息网络。银行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操作和服务手段办理金融业务,保持与国际金融业务的紧密联系。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要花大力气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首先要及时洞察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其次是对离岸资金结构的合理分布进行调控;再次要明确客户定位,对于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定位,有效降低风险;还要优势整合、资源共享,促进离岸银行业务和在岸银行业务的相互支持,形成系列化的特色业务品种。参考文献[1]SalimM.Darbar,R.BarryJohnston,andMaryG.Zephirin,“AssessingOrrshore-Fillingagapinglobalsurveillance”,Finance&DevelopmentSeptenber2003[2]LucaErricoandMusalem:“OrrshoreBankinganAnalysisofMicro-andMacro-PrudentialIssues”,IMFworkingPaper,January1999[3]MFMonetaryandExchangeAffairsDepartment,“OffshoreFinancialCemters-IMFBackgroundPaper”,June23,2000[4]Rhee,Yung.FreeTradeZoneinExportStrategies(IndustrySeries)[M].WorldBank,1990,36[5]Joneson,H.G,“AnEconomicTheoryofPortectionism,TariffBargainingandtheFormationofCustomsUnions”,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73.1965[6]IMFMonetaryandFinanciaSystemsDepatrment,“OffshoreFinancialCentersTheAssessmentProgram-AProgressReport”,February8,2006[7]IMFMonetaryandFinancialSystemsDepartment,“InformationFramework:Financial AcitivitiesinIntemationalandOffshoreFinancialCenters”,February24,2005[8]IMFMonetaryandFinancialSystemsDepartment,“OffshoreFinancialCenterProgram-AProgressReport”,March14,2003[9]MASFinancialStabilityReview”,MonetaryAuthorityofSingapore,2006.12[10]连平.离岸金融研究[M].北京:中国金属出版社,2002[11]陈彪如.国际金融市场[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12]左连村,王洪良.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理论与实践[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9[13]韩龙.离岸金融的法律问题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1.1[14]廖昌开.离岸金融业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第1版[15]成思危.从保税区到自由贸易区:中国保税区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16]钟坚.世界经济特区发展横式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17]高海乡.中国保税区转型的模式[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8]陈永山.世界各地的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19]谈跃进.定量分析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第七章第139页[20]王曙松,郭云钊等.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研究—国际趋势与中国路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8[21]王雪冰.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年版[2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区港一体-我国保税区功能转型政策体制设计[J].港口经济,2003.5[23]张世坤.有关汉堡港、鹿特丹港、安特卫普港的考察——兼谈我国保税区与国际自由港的比较[J].港口经济,2006年第1期:42-43[24]周星.厦门拓展离岸金融业务的可行性分析[J].开放潮,1997,第3期:31-32[25]林娜.以大力发展离岸金融业务为平台,促港口产业深入发展[J].特区经济,2006.7:108-109[26]王晓静.新加坡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及启示[J].价格月刊,2007,第4期:69-71[27]李光星.天津:向着离岸金融中心飞奔[J].资本市场,2006,9[28]蓝冰.保税港区接轨国际自由港[J].进出口经理人,2008年,第2期:56-57[29]武岳,杨婕.开展离岸金融业务,促进天津港保税区发展[J].天津经济,2007.1:24-27[30]陶硕.亚洲离岸金融中心成功案例比较与分析[J].北方经济,2006,第1期:47-49[31]周玉荣.关于加快推进我国离岸银行业务发展的几点思考[J].武汉金融,2006,第11期[32]陈章喜.中国入世后保税区的功能调整与体制转换[J].国际贸易问题,2002,第4期[33]葛卫芬,宓红.保税港区对宁波经济发展的可能影响[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8,第3期[34]董维忠.区港联动:我国主要港口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J].经济,2004.6[35]龚小玮.厦门保税区向自由贸易港区发展体制与政策的思考[J].发展研究,2007年第4期[36]杨明华.我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研究[J].学海,2008,第1期[37]史薇.发展我国离岸金融市场问题探讨[J].国际金融研究,1999,第5期:54-56[38]杜蓓.浅谈离岸金融市场监管的特点[J].华北金融,2008,第1期:29-31[39]张杰.中国体制外增长的金融安排.经济学家,1999,第2期 [40]彭红英,范祚军.我国离岸金融市场选址问题的模型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4.10[41]马明星.我国离岸银行业务发展的战略意义及其策略选择[J].金融与经济,2004.11[42]沈光朗,宋亮华.我国离岸金融发展和监管问题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5,12:68-72[43]南开大学金融系课题组.滨海新区离岸金融业务刍议[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7,第3期:54-57[44]许明朝,高中良.论中国离岸金融模式的选择[J].国际金融研究,2007,12:70-76[45]高材林.离岸金融市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中国货币市场,2008,3:23-27[46]高中良.人民币离岸经营问题探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3[47]陈涣永.亚太地区离岸金融市场管理的比较研究[J].亚太经济,1997,5[48]王传辉.国际金融中心产生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经济研究,2000,6[49]许明朝.论离岸金融市场是有监管的市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3[50]张宏鸣.离岸市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突破口[J].上海金融,2006,4[51]高磊.我国离岸金融的风险控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2[52]肖杰.借鉴新加坡经验创建天津北方离岸金融市场[J].经济工作导刊,2003,16[53]薛智胜,李树成.如何构建天津离岸金融中心[J].北方经济时报,2006,7[54]成华军,雷声隆.我国建立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的风险控制[J].北京交通监管干部学院学报,2004,1[55]余寅初,刘华榕.建设上海离岸金融中心的设想[J].西安电子科技术大学学报,2002,第2期:21-25[56]李友华.我国保税区管理体制改革目标模式分析——兼及我国保税区与国外自由贸易区比较[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第1期[57]许明朝.离岸金融市场监管之特殊性[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第5期[58]林亮亮.发展我国离岸金融市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2:53-54[59]崔光华.中国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发展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6.5[60]茹存鹏.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发展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6[61]姚莉.创办天津滨海新区离岸金融市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7.5徐强陈钧浩、李飞红宁波梅山保税港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