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课件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课件

ID:33390429

大小:9.27 MB

页数:97页

时间:2018-05-25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课件_第1页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课件_第2页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课件_第3页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课件_第4页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经,包括足太阳膀胱与手太阳小肠二经,及其所属的膀胱与小肠二腑。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络脑,下项挟脊抵腰,络肾属膀胱,下行至足。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外侧,循臂至肩,下行络心属小肠;其分支上循面颊,至目内眦交于足太阳膀胱经。符合我们前面讲的阳经病证的特点。正盛邪实,由表到里,由寒化热,共有发热,脉来有力,正气能够抗邪,治法以祛邪为主,适当扶正,以防传变入三阴。太阳病证的内容_大杂烩1、外感病证早期的病证,如桂枝汤证、麻黄汤证、桂枝附子汤证、麻黄加术汤证等。这些都是典型的太阳病证的代表。某种程度上符合孙思邈的“三纲”内容。孙思邈说:“尝见太医

2、疗伤寒,惟大青、知母等诸冷物投之,极与仲景本意相反,汤药虽行,百无一效”[1]。他还提出“夫寻方之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此之三方,凡疗伤寒不出之也”。并说“天行疫疠…….为之救法”,“行之以来,未有不验”。[1]孙思邈千金翼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P2272、由于病邪较重或者传变迅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如大青龙汤证、小柴胡汤证、五苓散证等。3、宿疾新感出现的太阳病。如小青龙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等。4、外感邪气,表证短暂,继而出现一种完全无太阳病痕迹的新病证,如结胸、痞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等。另外,有些内容的确不好安排其它五经病证之中。5、其它,如悬饮的十

3、枣汤证等。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关系,太阳可以累及到少阴,中风、伤寒和风湿等可致少阴病。因此,相关典型的少阴病往往移入到太阳病篇中。急性的,如热盛转为阴证的心肾亡阳,如四逆汤类;慢性的,如炙甘草汤证。另外,太阳病往往伴有咽痛证,咽痛属于少阴经循行部位,故将咽痛内容移入到少阴病篇中论述。太阳少阴同病,发汗时要注意,尤其是麻黄类发汗剂,有时禁用。希望大家关注二者之间的关系。太阳病脉证提纲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主症之一——头项强痛风寒外束,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根据感邪不同,疼痛有差异,如寒邪,则痛剧。为什么以头项部疼痛为主?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恶寒:风寒外束,卫外不

4、能温煦。太阳病的主脉——脉浮【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夹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浮而有力为洪,浮而迟大为虚,浮而无力为芤,浮而柔细为濡。【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分部诗】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思考:为什么原文没有提到“发热”?这对于我们具有现代医学知识者来说,非常好理解。也说明仲景观察之细致入微。除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之外,还有

5、哪些病证呢?根据感邪不同,还可见:身痛、腰痛、骨节疼痛、呕吐、咳喘,下利,脉带缓或紧等。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病机:风寒袭表,卫强营弱汗出:风为阳邪,其性开泄;营不内守,营阴外泄,故使汗出。缓脉:浮缓,相对于伤寒的紧而言。实际上,发热了,总体上有脉数之象。书中还有太阳中风表虚证之说P15:这里的虚并非虚证,也是相对之词。真正的表虚证,如玉屏风散之类。太阳病分类提纲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病机:风寒外束,卫阳郁遏,营阴郁滞,肺胃失和。与中风证相比,主要特点是无汗,为什么无汗,营阴不得外泄,故治疗上强调发汗

6、,麻黄首选。如果病情向肠胃发展,病人可出现下利,这时候需要随证加减。相对而言,这条又叫伤寒表实证。这里还要补充说明一下中风有汗,伤寒无汗的问题。我们的常识是中风有汗桂枝汤,伤寒无汗麻黄汤,说此者首推林亿,影响不可小觑,各种中医教书也都是这样说的。这里面要注意两点:一、大凡有汗出的表证,总体而言,热势并不一定高,症状表现应该不是很重;而无汗者则可能并发高热和其它明显的体表症状。二、中风也有不汗出的,伤寒也有汗出的病例出现。《伤寒论特解》说明清清楚楚。因此,我认为总体而言,中风的表现在症状上的确比伤寒要轻许多。此说仅供参考。所谓的中风、伤寒是不是真的就是冒风、感寒呢?这仅是古人的认识

7、而已,我们现在知道,这不过是在这些环境条件下而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而已。由于病邪性质不同,侵邪渠道和部位而异,个体体质差异及禀赋不同等,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同感染性疾病的不同表现。如上呼吸道疾病中,可能出现不同的表现。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痸瘲,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病机:温邪袭表,伤津耗液误治后的变证: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