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综述及2012备考

2011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综述及2012备考

ID:33697948

大小:6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8

2011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综述及2012备考_第1页
2011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综述及2012备考_第2页
2011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综述及2012备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综述及2012备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1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综述及2012年探究题备考指南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共有17套试卷,其中进入新课程的试卷有9套,分别是广东卷、山东卷、辽宁卷、福建卷、浙江卷、天津卷、安徽卷、江苏卷和陕西、河南、山西、吉林、黑龙江、宁夏、新疆、海南卷;另加上教育改革综合试点地区上海卷,共10套试卷。综观这18套试卷中的现代文,从命题来看:筛选信息概括提炼、词义理解、句意理解、文意整体把握理解、写法分析类题目仍为考查的主流,相对于往年,其中出现了一些有价值的阅读探究试题。那么,什么是探究题?简单地说探究题是

2、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另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探究既不是对信息的筛选整合,也主要不是对艺术性的评说鉴赏,而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发掘、探讨、特有解读和质疑。探究侧重于作品人文性的一面,只有注重了探究,人文性才算真正得到落实。河北在2012年即将实行新课程的考卷考试,而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要“注重语文运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可见探究是语文学习所应培养的三大能力之一;《课程标准》又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

3、、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探究又是语文学习三大方式之一。探究,既是语文能力,又是语文学习方法,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那么就有必要对探究题进行一些探索、研究,以便从容应对。综合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的阅读探究试题,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一、启示类探究这类试题具有启发性。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的思维以一种导向,使得学生能沿着这个导向探索下去,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的题目可以给学生多个方向进行探究,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1:2011年普通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陕西、宁夏、海南等)实用类文本阅读第

4、(4)题: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此题具有开放性和自由度,要求辩证思考,可集中谈三点:一是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寻艺术真谛。文中表现:①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③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二是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文中表现:①创造与仿作兼顾;②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态度;③注重民间时尚意趣。三是既恪守传统,

5、又踊跃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文中表现:①守正出新,继承与创新兼顾;②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山事业;③脚踏实地,享受人生。例2:浙江卷第15题 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答案】示例: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②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堆。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

6、分不开的。【解析1】题干中的“哪些”二字提示“思考”不能少于两点。这篇小说叙事脉络清晰,讽刺对象明确,两节第9车厢是一系列差错的起因,后面的纠错却越纠越错。据此,可从列车工作作风与思维方式的角度确立探究的观点,分析过程、分条陈述中要结合故事的情节。【解析2】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考查对作品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本题是开放性的,可以从责任心、管理、处事等方面来谈,但不能离开文本。二、深层含义类探究山东卷第22题 请结合文章探究“没有天堂”这一标题的意蕴。答案:1)、东西方宗教中的“天堂”是虚幻的,

7、宇宙太空中没有其它星球适合人类移民和生存。2)、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人类应面对现实,放弃各种幻想。3)、地球已经出现各种问题,人类应该立即行动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地球。江苏卷第14题 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提示:(1)点明时间,暗示社会背景,渲染氛围;(2)暗示情节的发展;(3)衬托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 三、假设问题类探究江西卷第18题 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答案:(1

8、)不会据为己有。理由:①瓦萨卡的性格使然;②瓦萨卡善良,即使对妻子不满也会自责;③瓦萨卡正直,当看到一个姑娘摘伤者耳环时愤愤不平;④瓦萨卡良知尚存,事后认为自己对小包有所企图是“鬼迷心窍”;⑤瓦萨卡能坚守道德底线,“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表明瓦萨卡即使有机会拾到小包也不会据为己有。 (2)会据为己有。理由:①瓦萨卡的性格及小说中的相关情境使然;②瓦萨卡贫病交加,急需钱解燃眉之急;③社会不公导致心理失衡;家庭遭遇拆迁而致贫,不会读书的同学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