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研究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研究

ID:15121044

大小:3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研究_第1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研究_第2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研究_第3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研究_第4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研究一.解读两类文本能力要求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9年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关于探究能力的要求:(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初一看,两类文本的能力要求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仔细研读,个别字眼

2、的变化,其实蕴含着两类文本的不同能力要求。1.关于“个性化”和“创意”。文学类文本鼓励多元解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甚至可以从正反对立的角度设题,作品的内涵丰富而有韵味,如08年宁夏、海南卷: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而实用类文本的主旨相对明确,阅读时不求个性化,只要求对文本的疑难问题提出见解,做深层次的解读,如07年宁夏、海南卷: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些方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

3、子牛”襟怀。题目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探究,答案相对固定,考生自由选择观点的空间较小。2.关于“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文学类文本选材时往往会选名家之作,如《河的第三条岸》、迟子建的《泥泞》、欧·亨利的《二十年以后》、汪曾祺的《侯银匠》、张炜的《歌德之勺》和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林冲见差拨》,作品的主旨大凡是环境与命运、情与法、情与理的冲突,在这些冲突中又彰显人性的光辉和永恒的人文关怀。实用类文本选文不求经典性,而突出时代性。传记类文本的传主都是有

4、高远追求和高尚情怀的正面形象,如梁漱溟、杨守敬;新闻类文本则体现时效性,注重彰显时代精神,如《梦碎雅典》,要求结合奥林匹克精神来谈认识。二.理清四大类的探究题对近两年新课标省份高考试卷探究题的分析研究,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1.正反对立类。例一(08年宁夏、海南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例二(广东省调研卷)

5、:《奥斯卡决胜之前接受采访张艺谋:得失平常心》张艺谋说完最后一段话后,记者没有作任何评论就结束了采访,你认为有没有必要评论一下?如果不必要,请说明理由。如果必要,请说明理由并说一说你准备如何评论。2.综合理解类例一(07年宁夏卷实用类文本阅读):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一方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请简要论述。(8分三个方面:①对子女循循善诱,呵护备至。②对作者、读者精心扶植,热情宽容。③对年轻编辑辅导提携,关心爱护。3.深层剖析类例一(08年广东卷文学类文本

6、阅读):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样,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示例:如果说“河的第三条岸”是“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既支持,但又害怕、不理解。首先是支持,表现在乐意跟随父亲一起上船;在父亲需要的时候帮助“偷”食物;当全家人都走了还在默默地守护着父亲,说“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其次是不甚理解,少年的不理解,只为了追求而去,当父亲提出提议后,我浑身战栗,害怕极了,

7、甚至“发疯似的逃掉”,把父亲看作是“另一个世界来的人”。4.拓展启示类例一(08年山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6分)主要是以小见大的手法。启示主要有两点。①要善于观察,注意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如本文对歌德故居中的炊勺的发现。②要精于思考,学会从具体事物中发现和发掘深刻的意蕴,就像作者从炊勺中看到了歌德的非同一般一样。例二(08年山东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8、6分)主要是从学问和人格两个方面去认识梁漱溟的。启示有四点。(1)从文体来说,要评传结合。(2)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3)中心内容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4)通过细节表现人物。前三类,从问题和答题的角度,我们可以将其归之为纵式的,后一类从问题答题角度我们可以称之为横式的.三.梳理探究题的三大关系(一)拓展探究和文本的关系例如(07年山东卷文学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