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核心编码区与面团强度关系的研究

普通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核心编码区与面团强度关系的研究

ID:34425998

大小:703.4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6

普通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核心编码区与面团强度关系的研究_第1页
普通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核心编码区与面团强度关系的研究_第2页
普通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核心编码区与面团强度关系的研究_第3页
普通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核心编码区与面团强度关系的研究_第4页
普通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核心编码区与面团强度关系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普通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核心编码区与面团强度关系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HEREDITAS(Beijing)2007年11月,29(11):1399―1404ISSN0253-9772www.chinagene.cn研究报告DOI:10.1360/yc-007-1399普通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核心编码区与面团强度关系的研究1,211113吴芳,刘英华,刘琳,邓光兵,余懋群,陈孝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2.国家粮食局成都粮食储藏研究所,成都610031;3.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要:为分析LMW-GS基因对面团强度的影响,利用两个重组自交系

2、99G45/京771和Pm97034/京771的F9代,对LMW-GS基因特异位点和与其紧密连锁的Gli-1位点进行分析,研究对面团强度影响差异显著的Glu-B3位点的等位基因核心编码区的序列差异。结果表明,3个亲本LMW-GS核心编码区都具有6个半胱氨酸残基,但PB较GB和JB缺失了一个7氨基酸序列的重复单元,并且在不同序列中出现了氨基酸代换,其中有2个代换可能影响氨基酸序列的亲水性,进而影响面团强度。关键词:普通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核心编码区;面团强度Geneticanalysisofcontribution

3、oflow-molecular-weightgluteninsubunitstodoughstrengthincommonwheatWUFang1,2,LIUYing-Hua1,LIULin1,DENGGuang-Bing1,YUMao-Qun1,CHENXiao31.ChengduInstituteofBiology,ChineseAcademyofSciences,Chengdu610041,China;2.ChengduGrainStorageResearchInstitute,theStateAdministra

4、tionofGrainReserve,Chengdu610031,China;3.InstituteofCropScience,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Beijing100081,ChinaAbstract:Locus-specificprimersoflow-molecular-weightgluteninsubunit(LMW-GS)genesandgliadinbandstightlylinkedtoLMW-GSgeneswereanalyzedtoevaluate

5、theeffectofLMW-GSgenesondoughstrengthincommonwheat(TriticumaestivumL.).AnalysisoftheF9progenyfromtwocrosses‘99G45/Jing771’and‘Pm97034/J771’showedthattheLMW-GSgeneslocatedattheGlu-B3locusfromthethreeparentshadsixCysteine,but‘PB’(define)hadasevenamino-aciddeletioni

6、ntherepetitiveto‘GB’and‘JB’(definetheseabbreviations)andamino-acidsubstitution,twoofwhichwouldbeexpectedtocausechangesinhydrophilicity.Keywords:TriticumaestivumL.;LMW-GS;corecodingregion;doughstrength小麦胚乳蛋白主要由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组成。HMW-GS和LMW-GS等位基因的变化主要影响面团特[1]T麦谷蛋白进一步分为高分

7、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性,特别是面团强度。HMW-GS已成为品质改良中(HMW-GS)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亲本选择和后代筛选的重要指标。尽管LMW-GS对收稿日期:2007−04−04;修回日期:2007−07−03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项目和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编号:2006FY110700)资助[SupportedbyWesternLightofChinsesAcademyofSciencesandProjectoftheDepart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o

8、fChina(No.2006FY110700)]作者简介:吴芳(1974−),女,四川内江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小麦品质遗传。Tel:028-87667978;E-mail:wfwufang@yahoo.com.cn通讯作者:余懋群(1951−),男,四川内江人,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