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型真菌莱氏野村菌nrcdc24与nrbem1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双型真菌莱氏野村菌nrcdc24与nrbem1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ID:35004411

大小:3.06 MB

页数:68页

时间:2019-03-15

双型真菌莱氏野村菌nrcdc24与nrbem1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_第1页
双型真菌莱氏野村菌nrcdc24与nrbem1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_第2页
双型真菌莱氏野村菌nrcdc24与nrbem1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_第3页
双型真菌莱氏野村菌nrcdc24与nrbem1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_第4页
双型真菌莱氏野村菌nrcdc24与nrbem1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双型真菌莱氏野村菌nrcdc24与nrbem1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双型真菌莱氏野村菌Nrcdc24与Nrbem1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术学位)学生姓名:姜伟指导教师:殷幼平教授专业:生物学学科门类:理学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O一五年四月TheGeneCloningandFunctionalAnalysisofNrcdc24andNrbem1inDimorphicFungusNomuraearileyiCQNr01AThesisSubmittedtoChongqingUniversity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

2、rementfortheMaster’sDegreeofScienceByJiangWeiSupervisedbyProf.YinYoupingSpecialty:BiologySchoolofLifeSciencesChongqingUniversity,Chongqing,ChinaApril,2015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摘要莱氏野村菌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能有效控制昆虫种群的重要病原真菌。对鳞翅目夜蛾科害虫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致病力,莱氏野村菌杀虫制剂的有效成分为分生孢子。在莱氏野村菌发酵

3、生产中,它对碳源的要求较高、生长周期长、产孢量不高,且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持续光照,限制了对该菌的推广和应用。本实验室通过液体发酵成功诱导出了抗逆性强、毒力与传统的分生孢子没有明显差异且耐储存的微菌核,成为了一个新的具有高效杀虫活性的杀虫制剂的有效成分。显微观察发现,诱导培养基AM诱导产生的微菌核是由菌丝体特化形成的休眠体构造;而用比较转录组测序分析的方法证实,微菌核的形成是一种氧胁迫的过程,伴随色素的累积、活性氧(ROS)的产生及大量功能基因的表达变化。对这一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微菌核

4、形成的分子特性,也可为后期对微菌核发酵生产及制剂的开发等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本论文根据莱氏野村菌比较转录组库中的EST序列克隆得到了在微菌核形成期高表达的Nrcdc24与Nrbem1基因的全长序列,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在微菌核形成过程中的表达测定以及外源RNA干扰的方法证明了两个基因的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①采用SMARTRACERT-PCR技术获得Nrcdc24与Nrbem1的cDNA和基因组全长序列,其ORF分别为3021bp和1689bp,各自编码1006和562个氨基酸;②对目的基因编码蛋白

5、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Nrcdc24编码的蛋白含有与Rho家族结合的功能位点RhoGTP;Nrbem1含有两个SH3(SrcHomology3)结合位点以及一个磷酸肌醇结合位点(phoxhomology,PX)。此外,Nrcdc24与Nrbem1蛋白都有PB1(phoxandBem1)结合位点;通过对近缘物种的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莱氏野村菌的Nrcdc24与Nrbem1蛋白与绿僵菌的亲缘关系最近;③显微观察莱氏野村菌液体培养形成微菌核过程发现,在培养至84h左右时,培养基中极性生长的菌丝体开始局部缩聚,

6、微菌核开始大量形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Nrcdc24与Nrbem1基因在微菌核不同发育时期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发现,Nrcdc24与Nrbem1均在微菌核大量形成初期(84h左右)表达量高;④为了进一步研究Nrcdc24与Nrbem1基因在微菌核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设计同源干扰片段,以eGFP干扰片段的干扰菌株作为阴性对照,采用外源RNAi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在SMAY固体培养基上,Nrcdc24与Nrbem1干扰菌株(命名为cdc24RNAi和bem1RNAi)的酵母态阶段生长菌落比野生

7、型(WT)和阴性对照(eGFP)的菌落生长相对缓慢,菌体由酵母态向菌丝态转化(两型转变)延迟0.5-1d,产孢时间也随之延迟;经显微计数发现,cdc24RNAi和bem1RNAiI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菌株的产孢量较对照显著降低,产孢量分别降低95%和56%。而双干扰菌株酵母态时期的菌落更小,产孢量较出发菌株降低了99.04%。在AM液体培养基中,相对于对照组,各干扰菌株的色素积累明显减少,同步培养5-7d的发酵液粘稠度也明显降低。显微观察发现,各干扰菌株的菌丝体均变粗且分枝增多,bem1RNA

8、i菌株及双干扰菌株的菌体上产生许多不脱落的芽质状孢子,而cdc24RNAi菌株的菌体形态同对照相比则无明显差异。此外,在同步培养条件下,对照组菌株在4d左右时便开始有微菌核产生,而干扰菌株中无微菌核产生;继续培养观察发现,各干扰菌株微菌核形成的时间会延迟1-2d。干重法测微菌核的生物量显示,cdc24RNAi和bem1RNAi菌株的生物量降低20-32%,双干扰菌株的生物量降低约为40%。另外,各处理菌株培养至7d左右(常规诱导培养微菌核收获)时,相对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