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兄弟的191

周氏兄弟的191

ID:36011349

大小:269.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4-29

周氏兄弟的191_第1页
周氏兄弟的191_第2页
周氏兄弟的191_第3页
周氏兄弟的191_第4页
周氏兄弟的191_第5页
资源描述:

《周氏兄弟的19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周氏兄弟的1917顾钧鲁迅周作人    1917年对于周氏兄弟来说是关键的一年,他们一个来到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京大学,一个决定摆脱沉默,为打破铁屋子而呐喊。这一年对于兄弟二人都是不平凡的,说是人生的转折点也毫不夸张,他们很快联袂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7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周作人离开老家绍兴来到北京,开始了全新的生活。这一年对于兄弟二人都是不平凡的,说是人生的转折点也毫不夸张,他们很快联袂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一  1917年3月7日鲁迅日记有这样的记录:“上午寄二弟信,附旅费六十。”信的内容是通知周作人,他已经被北京大学聘请

2、,即刻北上。1917年初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上任伊始就着手改革,招聘思想先进的新派教授来最高学府任教。鲁迅知道这一情况后连写了几封信,推荐自己的二弟周作人,很快于二月底获得了蔡校长的首肯。蔡元培和周氏兄弟是绍兴同乡,1916年底蔡元培回乡省亲时见过周作人,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至于和鲁迅则可以说是老朋友了,1912年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建立后,出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就聘请鲁迅来此任职。到1917年鲁迅当公务员已经整整五年了。  周作人1911年秋从日本回国后,长期在绍兴从事教育工作。家乡虽好,但毕竟地方太小,才能难以施展。周作人精通日文、英文(包括古

3、英文)、古希腊文,对于日本和西方文学都相当熟悉。至于国学,则从小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此后不断自修,水平与日俱进。  1917年3月27日晚,周作人离开绍兴北上,于4月1日下午8点到达北京。花了这么长时间,固然是因为要顺路拜访几位亲友,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当时交通不便。周作人的路线是首先从绍兴坐船到曹娥埠,然后坐火车到宁波,再从宁波坐船到上海,路途不长,却要分三段来走。下面的路程同样不轻松,周作人回忆说:“从上海到北京,虽然已是通着火车,却并不是接连着,还要分作三段乘坐。第一段是在上海北站乘车,到南京的下关,称作沪宁铁路,随后渡过长江,从浦口直到天津

4、,是为第二段的津浦铁路,这时还要改乘第三段的京奉铁路,乃能达到北京。到得坐上了浦口列车,这趟旅行才算是大半成功,可以放了心,其实如误了点,在天津换不了车,也仍是有问题。不过那并不算是什么,因为京津近在咫尺,所以觉得已经到了家门口了。”(《知堂回想录·一○六》)如今从绍兴到北京坐高铁可以一气呵成,一百年前则要切割成六段,可谓行路难了。  到北京后周作人入住绍兴会馆(原称山会邑馆)内鲁迅的寓所——补树书屋。第二天休息了一天,4月3日一早他前往马神庙北京大学拜访蔡元培,但不巧蔡不在学校,又去他家,结果也不在。4月4日一早周作人不去北大,直奔蔡家,但又扑

5、了个空。好在回来时收到了蔡元培的信,说第二天(4月5日)10点前来拜访。蔡元培当时住在东城遂安伯胡同。4月3日周作人在北大没有见到蔡校长,就让车夫拉他去蔡家,但因为蓝青官话说得很不标准,被车夫稀里糊涂地拉到了西城四根柏胡同,走了很多冤枉路,回到寓所时不禁有“昏眩”之感(详见周作人当天的日记)。  4月5日蔡元培如约来访,老乡终于见面。蔡元培告诉周作人,由于学校已经开学,课程也早已排定,只能让周暂时担任北大预科的国文。这让周作人感到难以接受,因为国文毕竟非其所长,他萌生了在北京玩几天就回老家的想法。4月10日他再到北大准备正式予以回绝,但初次见面的

6、陈独秀、沈尹默等人均劝他留下。11日,周作人接到蔡元培的来信,任命他本学期在北大附设的国史编纂处担任编纂(月薪120元)。周作人接受了这一工作,从16日开始正式上班,每天4小时(上下午各2小时)。国史编纂处本来不属于北大,是北洋政府为了省钱,裁撤国史馆,改归北大接办,除聘请几位历史学家外,另设置编纂员管理外文。周作人的工作是负责收集英文资料,这自然是考虑到他的长项。但据他回忆,“其实图书馆里没有什么东西,这种职务也是因人而设,实在没有什么成绩可说的。”(《知堂回想录·一一○》)不管怎样,这份差事是他愿意接受的。  到了秋季新学期,周作人的工作内容

7、发生了重大变化,月薪翻了一倍(240元),同时也开始忙碌起来。9月4日他收到了北京大学的聘书,正式成为文科教授(同时还兼任国史编纂员),担任的课程是希腊罗马文学史(每周三学时)和近代欧洲文学史(每周三学时),因为都是新课,所以一星期的时间基本上都用在备课准备讲义上。一年下来周作人将讲稿整理成《欧洲文学史》一书,作为“北京大学丛书”之三,于1918年10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周作人到北京后出版的第一部著作,也是最早一部由中国人撰写的欧洲文学史。  除了上课编讲义,周作人还积极从事研究。1917年12月北大设立研究所,分哲学、中文、英文三门,由

8、教员拟定题目,分组进行共同研究。周作人参加了中文门的“改良文字问题”与“小说研究”两组,其中第二组很快便展开了活动。周作人的第一份学术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