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研究-陕130402钻研数学教材的几个视角

中学数学研究-陕130402钻研数学教材的几个视角

ID:36165797

大小:24.1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6

中学数学研究-陕130402钻研数学教材的几个视角_第1页
中学数学研究-陕130402钻研数学教材的几个视角_第2页
中学数学研究-陕130402钻研数学教材的几个视角_第3页
中学数学研究-陕130402钻研数学教材的几个视角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学数学研究-陕130402钻研数学教材的几个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资料编号14643钻研教材吴立宝发表在陕130402上属于教法、辅导、教材题为《钻研数学教材的几个视角》吴立宝(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曹一鸣秦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材是连接课程方案与教学实践的枢纽,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载体.研究者普遍认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相当依赖教材,在很大程度上依据所使用的教材而决定教什么、怎么教以及给学生布置哪些习题等〜.正因如此,在过去20年里,教材在教师教和学生学数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但是教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未真正认识领悟教材价值,流于表面,甚至出现脱离教材的现象,过度注重知识和技能,忽视隐藏的数学思想方法;过度注重事实性知

2、识和概念性知识,忽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过度重视结果,忽视过程;过度注重对考试有用的例题、习题,忽视阅读材料等.《学记.尚书》记载:“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为此需要教师进行多角度解读,钻研教材的隐性价值,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发展.1数学的视角教育是传递知识,这好像是天经地义的,毋庸在这个问题上吹毛求疵:2].数学专业知识是数学教材的骨架,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材的灵魂,从数学学科视角挖掘教材是首要的,也是必需的.美国著名学者布鲁纳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对数学而言,就是务必使学生理解数学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师

3、讲好数学,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是教师要理解数学,弄清楚教材中数学知识的基本结构、基本思想方法.教师虽不是数学家,但是讲授的是数学知识,需要从数学的角度、从纯数学的视角来看教材,弄清楚数学概念、命题的来龙去脉.弄清楚教材中哪些是数学事实性知识、原理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尤其是原理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们不学无术”「1].教师要深人钻研数学教材,把其承载的数学知识提取出来,还原为学术形态,掌握其精髓,把握其本质,理解其内涵.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教师对教材数学知识的本

4、质把握,哪有可能站得高、看得远,高屋建瓴、游刃有余地处理教材内容?合作学习也好,探究学习也罢,如果没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做铺垫,如何有效开展?现在,一些教师的公开课、示范课引起了评课者(或专家)的质疑,“你们上的是数学课?”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现在部分教师对数学知识的忽视或者重视程度不够,重点不够突出.从数学学科的视角来分析教材,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并非要求教师一定去学大量的纯数学知识,教师可从纵向上了解中小学数学中每个主要概念和定理的来龙去脉和直观意义,从史学的角度了解,力争做到中小学数学与高等数学的对接,以切实把握蕴涵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精神.唯有如此,才能知道数学概念从何处来,到哪

5、里去,把知识连成线、串成网、构成体.例如,用函数的思想处理方程、不等式的相关问题,方程、不等式本质上都是函数的特定状态,这样可使方程、不等式与函数紧密联系在一起;再如,高中阶段用初等代数的语言定义函数单调性,微积分中则是用导数刻画单调性,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目前数学教学中一味地去形式化是不可取的,容易导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后果,毕竟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近两年的“国培计划”明确要求加大教师对于数学专业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领悟,作为教师必须掌握讲清概念的本领,只有讲清概念,才能讲清数学.2教的视角教师对教材理解要体现教者本色,对教材内容按照教的视角进行重构.在《数学教与学研

6、究手册》中,ElizabethFennema和MeganLoefFranke说道:“另一类与内容并不完全分离的知识是应该如何在教学中表达数学.这牵涉取出复杂的教材内容,并将它转化成学生能理解的表达形式,这种从数学到可理解的表达形式的转变正是区分数学教师与数学家的地方.”[5]“数学是由一大群髙度有关联的抽象概念所组成的,如果教师不知道如何把这些抽象概念转换化为能使学习者把数学与他已经知道的联系起来的方式,那么他们就不可能理解地学会这一切.”[5]需注意,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首先,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浏览整套教材、整册教材,宏观了解其编写体例与说明、要求及教材的基本特点,形成对教

7、材的宏观认识.清楚各个知识单元组块之间的安排次序,明确单元之间的前后联系,进一步明确单元内每一个概念与命题的地位与作用.反过来,再把每一个概念与命题放到整节课、整个单元、整章、整册书、整个学段进行通篇考虑:教材呈现的静态知识隐藏什么数学思想方法?蕴涵什么情感因素?是直线式还是螺旋式编排?知识衔接如何?关联度有多大?后续知识是对前面知识的加深还是其应用?等等.其次,教师要从细微之处入手.教师需要仔细推敲教材中的每一个字、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