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 教学设计

胶体 教学设计

ID:36382519

大小:3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0

胶体 教学设计_第1页
胶体 教学设计_第2页
胶体 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胶体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胶体》教学设计麻镇中学张瑞【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初步认识胶体的概念,鉴别及净化方法;了解胶体的制取方法;认识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作用。2、通过丁达尔现象、胶体的电泳、胶体的聚沉、胶体的制取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通过实验、联系实际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胶体的有关概念。难点:胶体的性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比

2、较等方法。【教学过程】【ppt展示】氯化钠溶液、泥水悬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液振荡而成的乳浊液。【提问】哪种是溶液,哪种是悬浊液、乳浊液?【指导阅读】课本,思考:【板书】(1)分散系、分散质和分散剂概念。(2)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种分散系中的分散质分别是什么?【提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种分散系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观察、辨认、回答。阅读课本,找出三个概念。(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分散质: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叫分散质。分散剂:微粒分布在其中的物质叫分散剂。(2

3、)溶液中溶质是分散质;悬浊液和乳浊液中的分散质分别是:固体小颗粒和小液滴。思考后得出结论:共同点: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于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ppt展示】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钠溶液比较。【提问】两者在外部特征上有何相似点?【设问】二者有无区别呢?【指导实验】用有一小洞的厚纸圆筒(直径比试管略大些),套在盛有氢氧化铁溶胶的试管外面,用聚光手电筒照射小孔,从圆筒上方向下观察,注意有何现象,用盛有氯化钠溶液的试管做同样的实验,观察现象。【板书小结】丁达尔现象及其成因,并指出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

4、是另一种分散系——胶体。不同点: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0-9m,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浊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7m,不均一、不稳定,悬浊液静置沉淀,乳浊液静置易分层。仔细观察后回答:外观上都是均一透明的。现象:光束照射氢氧化铁溶胶时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而照射氯化钠溶液时无明显现象。【提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知道胶体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没有。那么,二者本质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学生总结回答】【多媒体演示】电泳实验(见课本)【提问】1.通电后,U形管里阴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深,阳极附近的红褐色

5、逐渐变浅,这表明阴极附近什么微粒增多了?2、Fe(OH)3胶粒向阴极作定向移动,说明它具有什么样的电性?【板书小结】电泳概念: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剂里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产生电泳现象的原因:因为胶体的微粒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了定向移动,产生了电泳现象。【板书】3、电泳现象观察后叙述实验现象:阴极附近颜色变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思考、得出结论:1、通电后,阴极附近Fe(OH)3胶粒增多了。2、说明Fe(OH)3胶粒是带正电荷的。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思考:为什么

6、胶体微粒带有电荷?哪些胶体带正电荷?哪些胶体带负电荷?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得出结论:1、胶体微粒带电荷的原因:表面积大,吸附力强,吸附阴离子的带上负电荷,吸附阳离子的带上正电荷。2、电荷的胶体: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带负电荷的胶体:金属硫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讲述】简介电泳原理的应用1、陶瓷工业中,借助它来除去粘土中所混杂的氧化铁杂质。简述方法。2、溶胶也可发生电泳现象,如在水泥、冶金等工业中,通高压电于含烟尘的气体时,可除去大量烟尘以减少空气污染,净化环境,保护人民健康。

7、倾听、思考。联系实际,激发兴趣。【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胶体稳定的因素,那么我们能否有针对性地想出办法来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胶粒彼此聚集成大颗粒而沉淀下来呢?归纳总结,出示探究方案:(投影)开展讨论,提出消除胶粒所带电荷的方案。1、电解质溶液;2、带相反电荷的胶粒;3、加热。实验,观察现象,做好记录。实验现象:(1)浑浊(2)浑浊(3)产生沉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指导阅读】教材,思考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小结:胶体凝聚概念和凝聚方法。【提问】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胶体?讨论,回答:淀粉

8、胶体、土壤胶体、血液、云、雾、Al(OH)3胶体等等。【ppt演示】实验介绍半透膜【设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板书小结】1.分子、离子等较小微粒能透过半透膜的微孔,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和胶体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微粒的大小。2.介绍渗析方法及应用观察实验,叙述现象。思考后回答:溶液可以透过半透膜的微孔,而淀粉胶体的微粒不能透过。【过渡】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亲自动手制一些胶体。学生实验(多媒体演示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指导实验】强调:制备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